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只需要你的一点改变
20107600000019

第19章 塞缪尔斯迈尔斯——自己拯救自己(2)

马克吐温4岁就去上学了,教书的霍尔太太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有一天,霍尔太太给孩子们讲解《圣经》,当讲到“祈祷,就会获得一切”的时候,小马克吐温忍不住站了起来,他问道:“如果我祈祷上帝呢?他会给我想要的东西吗?”“是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虔诚地祈祷,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他特别想得到一块很大很大的面包,放学的时候,小马克吐温对同桌说:“明天我也会有一块大面包。”回到家后,小马克吐温关起门,无比虔诚地进行祈祷,他相信上帝已经看见了自己的表情,上帝一定会被自己的诚心感动的!然而,第二天起床后,当他把手伸进书包的时候,除了一本破旧的课本什么也没有发现。于是他决定每天晚上坚持祈祷,一定要等到面包降临。一个月后,同桌笑着问小马克吐温:“你的面包呢?”小马克吐温告诉同桌,上帝也许根本就没有看见自己在进行多么虔诚的祈祷。同桌笑着说:“一块面包用几个硬币就可以买到了,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去祈祷,而不是去赚钱买面包呢?”小马克吐温听了,就决定不再祈祷,他对自己说:“我不要再为一件卑微的小东西祈祷了。”他带着对生活的坚定信心走向了新的道路。

雨果曾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人类之所以称为高级动物,是因为人类有思想,不只是有物质追求,还有精神追求。在人的生活当中,精神追求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决定一个入的一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不能贪图享乐,要提高自己的追求目标,为自己人生的辉煌去努力奋斗。

改变命运从重塑自我出发

很多人喜欢去算命,也常常将“命运的安排、命中注定、我的命不好”等的话语挂在嘴边。其实人的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是可以改变的。而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要真正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克服自己的缺点,不断地从经验中提高自己,重新塑造自我。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自己拯救自己》一书中写道:“人生的伟大成就往往是在平凡的生活中通过简单的方式获得的。日常生活,包括工作、需要和责任为获得最好的经验提供了足够的机会。人类的经验为勤奋者提供了足够的发展机会和自我提高的空间。”

莎士比亚出身于社会底层,他的父亲是一位屠夫兼牧场主,据说莎士比亚小时候当过梳毛工,有些人说他在学校当过看门人,后来代人捉刀。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自己拯救自己》一书中这样写道:他似乎“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全人类的缩影”。莎士比亚是个当之无愧的演员,广泛的经验和观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使他一生中“扮演了很多角色”。莎士比亚正是因为他自身丰富的经历,并且不甘心向命运低头,才通过细心勤奋的学习和创作,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剧作家。

被认为是傻子的科学家、20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童年时并不显得聪明,3岁时才学会说话,父母因而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学后,有位老师对他父亲说“你的孩子将一事无成”,甚至勒令他退学。16岁时,他报考苏黎世大学,又因成绩差而名落孙山。但他并不灰心。通过勤奋学习,最终成为杰出的物理学奠基人。曾有青年问他是怎样成功的,他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学习、工作,Y代表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美国著名的女政治家,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拉里,若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此后,希拉里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俗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不应该一味地去埋怨上天的不公,命运的坎坷,而是要努力地去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改变自己的命运。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目标是提升自己的素养,素养是一个人全部知识和人生阅历的总和。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幸福也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

独立思考,独立生活

中国有一句俗语:“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现在有很多人都有这种依赖心理,甚至从小就养成了“依靠”的习惯。不只是物质上的依赖,还有精神上的依赖,特别是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未来的决断也要依赖他人,而不懂得独立思考,独立生活。

很多人对生活有这样的看法:活着就活着,想那么多干吗,别人怎么活我就怎么活,也就是随大流的心理。这种心理只会让人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如果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别人一样,那么最好的结果就只能是做到别人已经做到的地步,而无法超越别人。如果你想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有不一样的想法。

古今中外,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无一不是爱思考的人。

爱因斯坦幼时发育较迟缓,三四岁时还不大会说话。但是,他的小脑袋中经常沉思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他常常托着下巴在想:“雨为什么会从天上掉下来?月亮为什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在他四五岁的时候,爸爸给他一个罗盘。他非常喜欢这个玩具,爱不释手地摆弄起来。但是他发现无论怎么转动,当静止的时候罗盘上涂着红色的指针总是指向北方。“真奇怪!”小爱因斯坦惊奇极了。“为什么它总是指向南北,而不指向东西呢?”他喃喃地向自己提出了一个许多小朋友都没有想到的问题。他一个人玩着,试着,痴痴地思考着,整天精神恍惚,沉默不语,父母还以为他生病了呢!终于,他找到一个答案:“这根针的周围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推着它!”于是,他想找出罗盘周围存在的某个神秘的东西。但是,找来找去却一直没有找到。我们可以看见,在爱因斯坦对罗盘的探索中,已经孕育了一颗能够作出伟大发现的种子,因此他长大之后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了。17岁那年,伽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沙锅问(纹)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试想,如果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发现这些现象的时候也像其他人一样习以为常,我们的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呢?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总是不爱思考,依靠别人,随大流,那么我们的命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朋友总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你一把,但如果你以此为由,凡是遇到麻烦就等着别人的帮助,那就会使你变成无能之辈。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

学会整合外部资源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虽然已不再过着群居的生活,但是仍然离不开群体。人类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互相帮助与合作这种传统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因此,人要想生活,想进步都需要利用外部的资源。人际关系网是围绕在人们周围集中资源、整合资源、利用资源和转化资源的有效渠道。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陛、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也有极大的影响。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自己拯救自己》一书中写道:尽管个人的勤奋和努力是成功的保障,但在人生旅途中他人给予的帮助也是不可缺少的。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有一定的背景,关键是看你善不善于利用。

哈佛大学的青年社会学家米尔格拉姆想要测定社会网络的典型规模:有多少人是我们的朋友,或者是朋友的朋友,等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给内布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的100个人发了信,要他们把这些信函寄给马萨诸塞州的“目标”人士。这听起来很简单,可接收人并不知道“目标”人士住在什么地方,只知道此人的姓名、职业和其他若干个人的情况。米尔格拉姆要求接收人把信函寄给任何亲密到足以直呼其名、比较有可能把信函寄给“目标”人士的熟人。试验的结果令人惊讶:信函往往只需转寄5次就能送到“目标”人士的手中。米尔格拉姆重复这项试验,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在美国,信函似乎只需通过转寄5次就能送到任何人手中。

如果在一个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只需通过5次转寄就能找到任何人,那就意味着人们往往与其他50个人熟悉到了可以转寄信函的程度。也就是说,再转寄一次,就能把信函送到世界上任何人的手里,如此看来,世界真是个小世界。如何善于利用小世界效应打造自己的关系网,则是人生的必修课之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狮子救了一只老鼠,老鼠很感激地说:“有机会我会报答你的。”狮子很不屑地说:“我是森林之王,这么强大,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可是有一天,狮子被猎人的网罩住了,就在它绝望的时候,那只被它救过的老鼠带着一帮“弟兄”帮它把吊网的绳子咬断,从而解救了它。狮子感慨地说:“原来我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虚构的故事里隐藏着很精辟的人生哲理。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无论你是富贵还是贫穷,是强大还是弱小。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善于整合外部的资源。

重视拐杖的作用

拐杖是帮助人前行的一种工具,而人生的“拐杖”却非朋友莫属。生活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需要朋友的帮助,因此,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要学会为人处世,要重视朋友的帮助,并且要懂得知恩图报,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其中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人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了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一直到了沃野,他们决定停下。被打了一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朋友把他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着:“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我救了你,却要刻在石头上呢?”另一个笑着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在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生命里或许可以没有感动、没有胜利……没有其他东西,但是不能没有朋友。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一定要重视朋友,要真心对待朋友,学会宽容,但同时也不能随便伤害朋友。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然后他发现,控制自已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到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这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难以恢复。你的朋友是你宝贵的财产,他们让你开怀,让你更勇敢。他们总是随时倾听你的忧伤。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支持你,向你敞开心扉。”

朋友就如同人生的一个“拐杖”,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又一个的朋友,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我们的人生才会如此精彩!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友谊的作用!

独立的性格造就坚强的意志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自己拯救自己》一书中写道:如果要确保在任何工作中都能取得成功,需要的不是国人的天赋,也不是接触的才能,而是对目标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勤劳坚持的意愿。这种渴求成功的力量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核心品质,一句话,这种渴望的力量就是他本身。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喜欢做各种实验,一生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是他从来都不气馁,而是继续努力,从而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