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只需要你的一点改变
20107600000020

第20章 塞缪尔斯迈尔斯——自己拯救自己(3)

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纸。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但是,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并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睛。但是他从来都不畏惧,还是顽强地做实验。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报、留声机……

同样有着坚强意志的天文学家伽利略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伽利略是与布鲁诺同时代的人,早在帕多瓦大学执教时,他就读过哥白尼的著作《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说》(又名《天体运行论》)。一开始,伽利略对哥白尼的观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他还是坚持科学严肃的态度,自己去观察。伽利略通过自己的观测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伽利略不仅发表了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论文,还通过书信毫不掩饰地支持哥白尼的学说,甚至把信件的副本直接寄给罗马教会。但是,罗马教廷是决不会放过伽利略的。在教会的威胁下,伽利略被迫作了放弃哥白尼学说的声明。

他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回到佛罗伦萨,在沉默中度过了好些年。但是伽利略的内心深处并没有放弃哥白尼学说,相反,继续不断地观测和深入研究,使他更加坚信哥白尼学说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理论。

在与世隔绝的生活中,病魔在残酷地折磨他,但是他依然念念不忘宣传哥白尼的学说。经过长久的酝酿构思,用了差不多5年时间,一部伟大的著作《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终于诞生了。

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对于我们从事其他行业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经受住重重考验,才能不怕牺牲,不畏失败,最终取得成功。

内在涵养让你展现无穷魅力

涵养是一个人应具备的诚实、谦让、大度和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一种综合素质。我们在看一个人是否美丽的时候不只是看人的外表,更重要的是看其内在的涵养。

一个富有涵养的人,不论面对什么身份的人,始终彬彬有礼;不论碰到什么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都能够不急不躁。动不动就生气的人,涵养不会很好;为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的人,涵养不会很好。良好的风度和礼貌,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对待他人的自然反应。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一个人有涵养的内在表现。

涵养是个人的内在修为,外化为对身边人和事的一种处理方式。成熟的内涵表现为稳重、高雅的个人气质,绝非刻意模仿和掩饰伪装就可以达到的,它是一种来自个人的教育环境、严格的个人修为和良好的素质教育所共同造就的行为规范。

纪伯伦说:“大智慧是一种大涵养,有涵养的人才善于学习,我们从多话的人那里学到了静默,从褊狭的人那里学到了宽容,从残忍的人那里学到了仁爱。”

英国王室为了招待印度当地居民的首领,在伦敦举行晚宴,身为“皇太子”的温莎公爵主持这次宴会。宴会快要结束时,侍者为每一位客人端来了洗手盘,印度客人们看到那精巧的银制器皿以为是喝的水呢,就端起来一饮而尽。作陪的英国贵族目瞪口呆。温莎公爵神色自若,一边与众人谈笑风生,一边也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像客人那样“自然而得体”地一饮而尽。接着,大家也纷纷效仿,本来要造成的难堪与尴尬局面顷刻化解,宴会取得了预期的成功。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早年的林肯出言尖刻,甚至到了与人决斗的地步。后来,他接受了教训,在非原则问题上,总是避免与别人争执,按他的话说:“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与它冲突而被咬一口好。如果被咬伤了,即使把狗杀掉,也无济于事,得不偿失。”林肯身材瘦高,腿长。

一次,有位自命不凡的同事不无讥讽地问林肯:“一个人的两条腿应该有多长?”林肯沉稳地答道:“我认为至少应该碰得到地面。”林肯得体的让步,不仅避免了无益的争端,还显示了自已的大度,使对方陷入尴尬。直至他当上总统以后,此话仍被人们引为美谈。

真正的“涵养”,应该有文化的底蕴作积淀,应该多读书。读书可以增长知识,知识可以涵养一个人的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因为年轻的容貌而自我陶醉,只能显得轻薄无知。

世界第一名演说家安东尼罗宾一年看5000本书籍,比尔盖茨每天都在看书,这些世界第一名的人士都在看书,由此可见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一。看书能提高他们的涵养,丰富他们的知识,为他们的成功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

你是不是始终微笑、懂得关心别人呢?那些经常谈论自己的人很少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对任何人都保持良好的风度和礼貌,尊重别人的意见才能使别人尊重你。

自我修养使人终身受益

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炼、涵养和陶冶的工夫,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是实现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自己拯救自己》一书中写道:那些想干得出色的人,必须不停地工作,不管你愿不愿意,早晨、中午和晚上都不能放弃。他们会发现这不是什么轻松的游戏,而是非常艰苦的劳动。要取得杰出的艺术成就,除了天赋外,勤奋是绝对必要的条件。天赋与生俱来,但只有后天的不断培养才能使它开花结果……如果世界上有什么东西真让人敬佩的话,那就是那些天生并不怎么聪明的人通过诚恳、真挚和热情变得聪明起来。干任何大事情,都需要下面的品质:特殊的才能,处变不惊的从容,把大量的劳动者组织起来的能力,对任性的了解,不断提高的自我修养,以及不断积累的丰富的生活经验。

约瑟夫说:“一个值得崇敬的人,首先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他会很体面地照顾到大家的自尊心。”

耶鲁大学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华盛顿的白宫某军事实验室里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该实验室主任一~胡里奥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都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轮到比尔时,他轻声说:“谢谢!天气这么热,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听到的唯一一句话。然而,随后却发生了一件很尴尬的事。当胡里奥主任推开门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时,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比尔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感到凌乱。胡里奥主任向大家打招呼,并有礼物送给大家。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胡里奥主任双手递过来的礼物。胡里奥主任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比尔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就在这时,比尔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胡里奥主任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比尔的肩膀,说:“你叫什么名字?”比尔作答,胡里奥主任微笑着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两个月后,在毕业去向表上,比尔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该军事实验室的名字。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显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比尔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首都巴黎聚会,这些被称为“诺贝尔们”的大科学家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首次研讨。与会期间,有人问一位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外,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是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功来源于从小的品德教育,良好的自我修养会使人终身受益。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修养的品质,即使他具备其他一切成功者的素质条件,也是毫无价值的,根本不可能成为成功者。因为,即使你有自我促进的愿望,即使你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即使你设想登上南极,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修炼,那你将永远不能达到自己所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