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只需要你的一点改变
20107600000032

第32章 阿尔伯特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3)

德国SAP公司成立于1972年。成立之后,公司发展迅猛,很快成为全球第四大独立软件供应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企业级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1998年1月1日,SAP北京开发中心成立,发展势头良好。这得益于SAP一贯通过各种途径让员工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学习。譬如公司有一个惯例,每个月或每半个月召开一次茶话会。开会时大家坐下来,分析公司这一阶段的具体运作情况,下一目标是什么,个人向哪方面发展等问题。SAP的很多年轻人对新知识和新生事物的渴求是难以描述的,他们互相学习,从而使SAt’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

学习的途径会有很多。学习型的组织是一种,读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业书籍和管理书籍,在工作之余阅读、吸收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补充知识养料,以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过程就是和专家对话的过程,书里凝结了专家、学者、优秀分子的知识精华。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专家、学者的经验,进而指导自己更好、更正确地做好本职工作。

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好地实现人生的目标,我们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毫无怨言地接受任务

我们时常抱怨命运的不公,时常为他人的高官厚禄愤愤不平。扪心自问,你真的如安德鲁罗文给加西亚送信的故事中说的那样,每一次安排你“送信”的时候,你都把“信”送到了吗?你是一个能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吗?如果你这次没把“信”送到,下一次谁还会让你送?没有人让你送“信”,你如何能从“中尉”晋升为“上尉”?你就不要再怨声载道了吧。

退一步说,即使在职场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要将自己的心态摆正。

不论老板交给我们什么样的任务,都要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地做好,因为我们并无任何权力要求别人为我们无条件地服务。所以,只有对周围的点滴关怀或任何工作机会都怀有强烈的感恩之心,并与周围的人和睦处事,我们才能工作得更加顺利,所获帮助也更多,工作也更出色,就像古语所说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员工能够毫无怨言地接受任务,就是服从领导主动自发地工作的优秀表现。一个员工想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就有一个主动的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思想上有了主动的意识之后,就为行动上的主动奠定了基础。在行动上要服从思想上的主动,不能只是在思想上有主动的意识而在行动上没有,那么员工就具备完全的主动性,只有思想上与行动上统一了,才是真正的能够主动工作的优秀员工。

珍妮和同学皮特毕业后进入同一家大公司就职。虽然是同样的学历,同样欠缺经验,但是,皮特的职位却比珍妮高一级,薪水也高许多。庆幸的是,珍妮并没有因为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而心生不满,仍然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并且还主动做一些自己工作范围之外的事情,帮助同事解决问题,给领导提供一些新的意见等。因为在毕业的时候,她的导师这样对她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老板,‘都要感谢他给予了你发展的机会,尽心尽力地为他工作。

这样做表面上有益于你的老板,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珍妮将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毫无怨言地工作。最终,她坐上了总经理的交椅。

在接到送信任务时,很多送信人思考的是:写信人能给我什么?我送了这封信,写信人能给我增加薪水吗?我送了这封信,写信人会晋升我的职位吗?我送了这封信,拿不准写信人能给什么,或者在没有得到写信人明确的承诺时,很多送信人会在工作激情和工作质量上打折扣,或者走一步看一步,看写信人是不是有所表示,并进一步根据表示的多少来决定送信任务的完成质量。这是多么危险的行为啊!

我们应该换一种角度思考。我们能够安稳地生活,是因为有一个安稳的工作;我们能够享受快乐的人生,是因为送信给我们带来稳定的收入。所以,我们必须毫无怨言地接受任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送信。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受益。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毙了。他痛骂上苍不公道,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

当哲学家正陷入这种苦恼之际,他发觉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这时,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并用他的拐杖敲着哲学家的脑袋说:“你既然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有资格去批判上苍的行为吗?”

在我们周围,总会有这样一些人,评判别人的事情,常常头头是道,他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可当自己身陷其中,成为当事人,往往就没了标准,一不小心,就犯了相同的错误。

人是感性的动物,对待事物处理事情往往以看到的景象,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来下判断,因此对待别人与要求自己就有了双重的标准。表现在工作中,一方面是用放大镜来观察他人的行为,说三道四,评头论足;另一方面却又放纵自己的行为,毫无标准可言。殊不知,你在用放大镜对待别人的同时,别人也会用放大镜对待你,由此产生的冲突可想而知。

可以想象,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一点,才能得民心。管子说:“夫欲得天下者,必先得人。”

恺撒对此心如明镜,当他召集军队和庞培开战时,他说他并没有钱来支付军饷,但现场所有的人都慷慨解囊,为他捐钱,原因就是他维护的是民众的自由。公司领袖必须是得人心的人,只有得人心才能让全体员工的心脏真正为公司而跳动。

有一些职场人士时常抱怨公司缺乏一种和睦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抱怨同事之间缺少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氛围,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尝试去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事实上,当你主动问候对方,对别人微笑时,你的同事一定也会回报你同样真诚的问候和微笑。

俗话说得好:“如果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怎样对待别人”。改变一个公司的气氛很简单,从今天开始只要你在上班时主动地对他人点头致意,微笑着大声说出“早上好”这句话,下班时再真诚地说声“明天见”或是“我先走了,你也早点回家吧”,你的心情一定会更好(因为对方一定会回应你的友善与关心)!你需要牢记的一点是:永远不要妄想改变别人或是改变环境,你只要改变自己,环境一定因你而变!

伟大的公司并不只是获得巨额的利润,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和塑造人。

如果领导不得人心,那就和公司存在的理由背道而驰,如同孟子之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如果你还是一名员工,那么从明天开始,你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得民心,为以后可能“得天才”积蓄力量。

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问

在70年前,美国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就开拓了企业员工培训这一行业。

所谓培训是指企业(公司)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员工学习和提高其工作的相关能力的活动,并且把它们运用到企业(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

组织应给予员工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激发员工自我发展。组织的首要任务是动态地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空间激发员工自我发展的动力,以机制促进组织与员工和谐发展。而作为组织成员的我们,也要积极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更多地关注组织的发展,在关注组织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工作机会。

更为客观地认识自己,在组织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机会和发展机会。

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组织动态的职业发展机会图。职业发展机会图包括:组织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工作机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对现有工作赋予新的职责,等等。

我们要看到组织的动向,看到自己的发展机遇,加快自身的发展。

比如,有些组织进行纵向的职务或专业层级晋升和横向的工作转换与迁移,使个人拥有了重新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机会,抑或是纵横交错的发展机会,组织培育一批组织融合度高、业务经验全面的人才。

组织对未来即将出现的全新的职业机会,提前做好分析、规划、设计,作为网状职业发展的组成部分。组织给了我们机会,我们也要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更要主动为将来作准备,自发地学习未来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关注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相关能力的机会。在跨部门的合作中,我们要主动地相互学习,积极地开展团队合作。

组织要让员工有机会发展他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发展所直接需要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并适时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在寻求利益和欲望的同时,又为组织作出贡献。

奋斗成就人生,机会稍纵即逝。能自行创造机会并学会把握的人,才是职场中的智者,才是职场生存和发展的蓝海战略的发掘者。

立足专业,思路决定出路;荣辱与共,沟通求得信任;循序改革,规矩成就方圆;坚持原则,有势方能破竹,这个空降兵民企发展的四项金字法则虽然未必四海皆准,但还是给了很多职业人一个指点迷津的抛砖动作。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你肯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不仅可以满足对方强烈的自尊心,而且也会为自己品格的高尚感到快乐。你要切记,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是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

一个有勇气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也可以得到某种满足感。这不只是消除罪恶感和自我辩护的气氛,而且有利于解决实质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