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只需要你的一点改变
20107600000007

第7章 戴尔卡耐基——发现人性的优点和弱点(2)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每个人都会有春风得意的时候,同样也会遇到失意落魄的时候。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想要拥有幸福,享受人生,何妨做个看似有点“傻”的乐天派。在挫折、不幸、灾难或厄运降临的时候,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被悲观的心态所俘虏。不要放弃,学会尊重自己,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踏踏实实地努力,每一天都快快乐乐的。我们常常左右不了外部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心态。把握住自己的心态,就拥有了一个美丽而安宁的精神世界。而且,很重要的是,快乐像是传染病,可以传染身边的人。只有你自己乐观,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你无法给他们金钱,无法给他们健康,但是你可以给他们快乐。所以请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笑对人生的成败与得失吧!

学会化解孤独

近年来,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对人们的孤独感进行了两项调查:一项是调查了400名工人,令人吃惊的是,100%的受访者都说常常感到孤独;另一项调查中发现有67%的人时常感到孤独。

美国科学家还对长跑选手做了实验,长跑选手在跑步过程中确实会产生孤独感,而且这种孤独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好处。研究小组对老鼠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正常情况下,奔跑对老鼠有很多好处,包括促生新的脑细胞。但是,当单独跑动时,老鼠不能生成这样的新细胞。研究显示,孤独感能将正常的有益的活动转变为有害的活动,至少对老鼠来说是这样。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健全的社会关系网获得依赖感、彼此认同和好感,以达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而人们一旦失去了过去所熟悉的环境,心理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产生孤独感。独自在海上航行的航海家、孤身守边防的战士和独自野外作业的勘探员,他们都是因为离开了以往的人际网络而产生孤独。人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休,许多人易产生“离退休综合症”,也是因为脱离了长期熟悉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难以适应生活的变化所造成的。

西方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受试者裸体进入水温与体温相同的水池中,头上戴上面罩,隔绝声光,仅容呼吸,使之处于与世界几乎完全隔离的状态。结果8小时后受试者出现精神异常。

日本广岛大丽杉本助男教授曾采用密室法,系统观察了受试者在孤独的、低刺激环境下心理状态的变化。实验方法是把受试者连续三天单独关在一间密室里。实验第一天结束时,受试者一般都已回忆到很久以前的事了,包括幼年时代的事情。到第二天,那些回忆和思考便不能继续下去了,往往被中途打断。这时受试者就得冲动起来,在屋里徘徊不止,时而大声叫喊,时而用手敲打墙壁,而且越来越严重,同时听到周围根本不存在的声音,还怀疑别人在他的食物中放了毒药。到第三天,部分受试者开始产生幻觉,甚至有自杀的想法出现,情绪已经差到极点。

面对孤独,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排解孤独很简单,只需群居、养个宠物、留着幼时的小物件或有所信仰就可以了。

其中,群居就不用多说了,要多和人交流,如去邻居家串门,与老同事、老同学、老战友、老朋友们聚会聊天,多参加社区内的活动,还可以参加业余培训班的学习,结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等。

留着儿时的小物件和养宠物也是排解孤独的有效方法。研究者发现,人们在孤独时,会通过宠物、小玩意儿来填补精神空缺。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卡乔波说,汤姆汉克斯在电影《荒岛余生》中的经历就是佐证。他在岛上与世隔绝,为了排遣孤独感,他将一只排球视为朋友,还给它取名“威尔逊”,而且会对这些物件“倾诉”。儿时的小物件能勾起童年的回忆,回忆总是美好的,能使人在心理上“返老还童”。饲养宠物则能使人与宠物之间建立某种“亲密”关系,使人的心情愉快,从而感到自己并不孤独。

此外,信仰和精神寄托也有助于排遣孤独。一则是信仰本身能让人的精神有所寄托,使心灵不再空虚;二则是信仰和精神寄托能让人有较固定的社交群体,彼此之间能心灵沟通。

当你孤独的时候,学着去化解它吧,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一片新的天空在等着你。

从工作中寻找生命的动力

卡耐基告诉我们:“让自己忙碌起来,你的血液就会开始循环,你的思想就会开始变得敏锐——让自己一直忙着,这是世界上治疗忧虑最便宜的一种药,也是最好的一种。”

美国创造苹果电脑的杰伯、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丰田汽车的会长丰田英二,在他们的生活中,工作本身就是他们的生命。活着就要不断地工作,这样才会感觉生活是美好的。

卡耐基在《人性的优点》一书中为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世界上最著名的女冒险家奥莎强生,15岁结婚。25年来,她与丈夫一起周游世界各地,拍摄亚洲和非洲逐渐绝迹的野生动物的影片,9年前他们回到美国,到处作旅行演讲,放映他们那些有名的电影。他们在飞往西岸的时候,飞机撞了山,她丈夫当场身亡,医生说她永远不能再下床了。可是,三个月后,她却坐着轮椅发表演讲,当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她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工作让我没有时间再去悲伤和担忧。”

忙碌起来吧,在工作中你不仅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还会拥有坚强的品质。在忘我的工作中倾尽身心,从而在自己身上培养出自信、自强、快乐,绝不妥协而且积极向上,坚韧不拔而且包容宽和等这些高贵的品质,还来自他在这样的工作态度中开发出的优秀才能。

如果条件具备,我们也许正从事着带领他人、影响他人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感悟与珍视自己工作的意义,并用自己的勤勉与满怀喜悦的工作,把这种感悟与珍视传递给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能真实检测到自己生命价值的成绩单,去开发出天赋潜力中最优秀的才能,并培育出内心中最优良的高贵品格。

即使暂且做一些别人眼里乏味卑微的工作,我们也应当努力自许,从中寻找出一些兴趣和喜悦来,千万不要容许自己有厌恶厌倦之心。习惯了厌恶厌倦之心,即使你从事世上最神圣的工作,也会感觉毫无意义。

我们应做的是,总以一种艺术家的精神来享受我们的工作意义,竭尽全力,满怀热忱,全神贯注,质朴真诚地写每一封信或讲每一句话、买入或卖出每一件商品、处理每一笔业务或项目,都仿佛是自己妙手精心的选择。我们一生美丽而成功的生命塑像慢慢浮出了,最优秀的才能与内心中最高贵的人生品格,将展现在我们的人生作品上。

积极行动是成功的基础

对于成功而言,究竟什么是第一位?观念还是行动?如果你的回答是观念,那么你只是做了一个极好的、有逻辑的回答。然而不幸的是,你错了。

观念并不是第一位,行动才是第一位!你得先采取措施,让自己行动起来。

只有如此,成功的泉水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所以真正的优秀不是你想了什么说什么,而是在于你干了什么。

行动不一定每次都带来幸运,但坐而不行,一定无任何幸运可言。行动是知识的果实,是成功的导师。

有的人整天都在梦想,尽管这些梦想很伟大,甚至很周密,但若没有行动,梦想就成了幻想了。正如有的人很想学会游泳,但只在床铺上干跳,能行吗?绝对不行。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他也想成功,但不是没有正确的目标就是缺乏行动。其实,一个人只要去行动,机会总是会有的。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表现得冷漠、空虚、无聊、抑郁、颓丧乃至对什么都感到兴趣寡然,关键是他们从来没有获得过心理学上所称的“高峰体验”,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因自己的努力、奋斗和投入参与,获得一种夹杂着成功、荣耀、被尊重、完成、自我肯定等在内的积极强烈的兴奋感,让自己有一种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并摆脱一切的怀疑、恐惧、压抑、紧张、怯懦和自卑。行动是最好的选择。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而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很大的差距,这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距就是成功与失败。

人世间的事情,没有一件绝对完美或接近完美。如果要等所有条件都好了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待下去了。

光是幻想,是不能导致成功的,唯有下定决心并积极采取行动,才能得到你所要追求的东西。

如果你在今天作出决定,然后明天又变更决定,那么你注定要失败。

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在于他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当你有一种信念或心态后,你把它付诸行动,就更能加强和助长这种信念。当你养成制定目标,实现目标的习惯之后,你就会判若两人。假如你从前成就平平,那么现在你却能取得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成就。

你自己的木材要你自己砍,你自己的水要你自己挑,你生命中的主要目标由你自己来塑造,立刻行动起来吧,渴望成功的人!

凡事三思而后行

在这个社会生存,切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训诫,处处小心自己的脚步,千万不要走错方向。

凡事进易退难,谋定而后动才是明智之举。率性莽撞而行,只能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

歌德曾说:“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间。”是啊,往往我们一瞬间的冲动,就会毁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在我们遇事的时候,不妨多考虑一下后果,做到“三思而后行”,也许事情就会出现转机。

我们要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多考虑一些,使自己波动的情绪有时间得到缓冲。在我们闹情绪的时候,耐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找其他的人发泄来得高明。学会遇事时用思考代替动怒,我们就是人生的智者。

“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

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是重大问题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也很有好处。

做事需要迅速,但并不是一味求快,用心思考的时间对于行动来说并不是一种浪费,简单求快的做事方法并不适合于每一件事情。遇到重大的事情和问题,明智的选择就是在冷静的审视之后,再作出决断。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70%信息的时候作出你的决策。

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不经思量,武断从事,只能导致不良的后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利与弊进行分析和比较,权衡利弊。做一件事情,要看是利大还是弊大?是利多还是弊多?凡利大的事、利多的事、弊小的事、弊少的事,就干;反之,凡弊大的事、弊多的事、利小的事、利少的事,就不干。

三思而后行,令有思想且慎重的人在实践生活中获得了巨大的实惠。有些人经常遭遇挫折,正是平时不善于动脑思考,冲动草率造成的结果。对客观情况缺乏了解时,万不可贸然行事,否则事情就会弄得一团糟。只有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考虑成熟后,你才能跳出错误判断的枷锁,正确地认识事物。

无论做什么,保持一分慎重才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稳扎稳打获得成功,否则难免吃苦头。朋友们,当你们做事之前,请先记住一句话:凡事三思而后行。

终生学习,是成功的源泉

有这样一个实验: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装进同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很快你就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之夭夭。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于是,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对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事实上,正是蜜蜂对光亮的喜爱,导致了它们的灭亡。

而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它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有一个测算: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20世纪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则是每3年翻一番。到2003年,知识的总量将比20世纪末增长一倍;到2020年,知识的总量是现在的3到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比尔盖茨曾经对微软的软件开发人员说过:“再过四五年,现在的每句程序指令都得淘汰。”

众所周知的摩尔定律被用来形容半导体科技的快速变革,其基本内容是:平均每过18个月,半导体芯片的容量就会增长一倍,成本却少一半。

而“新摩尔定律”即光纤定律则是:Internet的带宽每9个月会增加一倍的容量,但成本也同时降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