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只需要你的一点改变
20107600000008

第8章 戴尔卡耐基——发现人性的优点和弱点(3)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把学习变成习惯,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如同刷牙洗脸一样,离开学习一天就感觉不舒服。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你不会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压力,而是把它当做一种乐趣,当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池不充电,电量会随着时间一点点流失;人不学习,就会一天天地变得平庸。所以要想不让自己贬值,或者需要增加自身价值,就要不停地“充电”。歌德曾经说过:“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当我们拥有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时,如何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去创造价值,我们不仅需要一颗热情的心去对待我们的工作,我们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以心灵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严格自律,才能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一步步走向成功。

施与也是一种乐趣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我们为其他人花钱会比将钱花在我们自己身上更令我们快乐。人们很容易认为,如果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钱花的话,我们会更快乐一些。但有关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中,人们的快乐水平大体上维持在相当状态,即使人们真正的收入在最近几十年中出现了飙涨,但情况仍然还是这样。因此,人们应该如何使用他们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来使自己更加快乐一些呢?Elizabeth Dunn及其同事将美国某项全国性调查的结果,在波士顿地区某公司的职员对发放红利如何反应及使用的分析,以及一组对大学生所做的心理学实验结果进行了综合。来自这三种研究的所有结果都表明,那些为其他人花费金钱的人比那些只为自己花钱的人感受到更大的快乐。研究人员报告说,当人们捐献出哪怕微薄的五美元,都足以提升个人在某一天中的快乐感。

法国有一个叫巴利斯的人,以乞讨为生。对如何化装、如何把握时机,他都有专门的研究,他甚至出版了一本如何乞讨的书。由于他有高超的乞讨术,到50岁时,他竟然跻身于法国十大富豪之列。当别人问他是不是对自己靠行乞赚钱感到羞愧时,他说:“不,我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圣经》上说:‘施比受有福’,我一生行乞立志当一名‘受’者,给别人提供‘施’的机会,也就是给他们提供幸福和快乐。”

巴利斯的话真是强词夺理。他的行为已经不是乞讨,而是欺骗。但他至少有一个聪明之处:他知道人们不光需要拥有,有时还需要施与,不论贫富,有时施与确实能给人带来快乐和荣光。

已故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我们因所得的存活于世,却因所付出的而让生命有了价值。”

《圣经》上有一句话鼓励我们要多多施与他人,要比自己预期的多做一些,要比我们能力所及的多施与一些,要比他人所求于己的多做一些。

给自己一个施与的机会,尽管世界上存在欺骗,施与仍然是人类美好的行为。真正的施与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善良,不会因为世界上存在欺骗而放弃。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演员,他成名后,很多人都去找他,要他捐款。一位可怜的老者找到他,倾诉自己的女儿得了白血病,无钱医治,希望演员能帮助。演员慷慨地给了他一大笔钱。可是后来人们告诉他,这位老者在撒谎,她女儿根本没有得白血病。演员没有气愤,反而欣慰地说:“我很高兴,这世界上又少了一位得白血病的姑娘!”

朋友,你体会过吗?当你施与人时,你所施与的一切,大抵等量报偿你,附加人们的感恩、自己的快乐和其他利息。

若把关爱施与世人,如同播种一粒种子,它将开花结果,当你短暂的一生结束,你所获得的却将消逝,所留下的,将是我们给予的东西。

让友谊伴随你一生

西塞图说:“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友谊。

友谊像初春里的第一缕阳光般柔和、温暖,友谊像幸福乐曲里的一串串动人的音符,为你的人生谱写下灿烂的一笔。

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结识时起,两个人共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努力奋斗,在斗争中结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40年间,他们精诚合作,亲密无间,在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写了许多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即使分居两地,也书信联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两个人都为结识对方而自豪,他们的友谊超越了一切古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佳话。

友谊是不分国界,不分年龄的,朋友之间的情义总是真诚的,就像卡耐基所说:如果我们只是想使人注意,使人对我们发生兴趣,我们永远不会有很多真诚的朋友……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那样变成的。所以你要使别人喜欢你,必须遵守的一条规则是:真诚地对别人发生兴趣。

朋友就像是你生命中的一盏灯,在你最需要温暖的时候给你送来温暖;朋友就像你的精神支柱,在你最颓废的时候给你勇气。在生活中朋友的每一个细小的细节都会令人感动,在忙碌的生活中,朋友的一个问候的、祝福的短信就会给你带来莫大的感动,你就会在心里默默地说这就是朋友这就是友谊啊!在忙碌的生活中,朋友的一通电话也会给你带来欣喜,一句“你好吗”会使你热泪盈眶。对于身处困境的人来说,朋友给予的切合实际的帮助,更是雪中送炭。在朋友不幸病残,失去亲人的时候,就要用关爱去温暖那颗绝望的心,用爱心安抚朋友身上的创伤,用劝慰去平息朋友心中奔突的“岩浆”,用理智来驱散朋友眼前的迷雾。莎士比亚曾说过:“朋友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友情,不只是在那欢歌笑语中和睦相处,更应该在那困境、挫折中相互提携,相濡以沫般地心心相通。有的人,在平静的日常生活中,还能够和朋友嘻嘻哈哈地相处,而一旦朋友遇到了困难,遭到了不幸,他就会生出种种借口,以此冷落、疏远朋友,曾经的热情和笑容都被冰封起来,“友情”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别林斯基说: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友谊需要滋养。有的人用钱,有的人用汗,还有的人用血。友谊是很贪婪的,绝不会满足于餐风饮露。友谊是最简朴同时也是最奢侈的营养,需要用时间去灌溉。友谊必须述说,友谊必须倾听,友谊必须在交谈的时刻双目凝视,友谊必须在倾听的时分全神贯注。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脆弱,一句不经意的言辞,就会使大厦顷刻倒塌。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容易变质,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就会让整盆牛奶变酸。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在什么都是越现代越好的年代里,唯有友谊,人们保持着古老的准则。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贵。

人脉,为之则左右逢源,不为则独行其道

在你的“人生存折”中,除了金钱、专业知识,你有多少人脉?你的“人脉竞争力”有多强?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这个数据是否令你震惊?

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

美国老牌影星寇克道格拉斯(麦克道格拉斯之父)年轻时十分落魄潦倒,有一回,他搭火车时,与旁边的一位女士攀谈起来,没想到这一聊,聊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没过几天,他就被邀请至制片厂报到,那位女士是知名的制片人。即使寇克的本质是一匹千里马,也要遇到伯乐才能美梦成真。

一个能力平常的人,若很会编织社会关系网,关键时刻必有“贵人”相助,不论在商场还是官场,都可能心想事成。一个能力较强的人,若不会广交朋友,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也可能一生发不了财,升不了职,壮志难酬。这说明,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光有才能不行,还要积累“社会资本”。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商场、职场,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开发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而成功人士总是比对手具有更庞大和更有力量的人际关系。

那么,建立人脉的原则有哪些呢?

卡耐基告诉我们:“如果有一个成功秘诀的话,那就是如何得到对方‘立场”的能力;由他的观点设想,正同由你自己的观点一样。”具体分析下来包括三个方面:

1.互惠

人和人之间都是相互的,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只想拥有而不想给予,那将是一个自私的人,而自私的人是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的。主动地去帮助对方,并且不要拒绝朋友的帮助,人是越帮忙越近,越不好意思越远。

2.互赖

互赖包括:互相依赖、互相信赖。“人”字本身就是一撇、一捺互相依靠,互相扶持。

3.分享

分享是一种最好的建立人脉网的方式,你分享的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越分享越多的:智慧、知识和力量。

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建立人脉,这里给出几点建议:

(1)建立你的价值。

在盘点人脉关系前,冷静地问问自己:你对别人有用吗?你无法被人利用,就说明你不具有价值(比如说,职业规划无非是提升你的“被雇用价值”),你越有用,你就越容易建立坚强的入脉关系。

(2)向他人传递你的价值。

世界第一的推销员乔杰拉德在台湾演讲时把他的西装打开来,至少撒出了3000张名片在现场。他说:“各位,这就是我成为世界第一名推销员的秘诀,演讲结束。”然后他就下场了。

在日常社交中,有两种心态不太可取:一是自我封闭,傲慢;二是愤青心态,以超脱自居。

(3)向他人传递他人的价值,成为人脉关系的一个中转站。

你很有价值,你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各有自己的价值,那为什么不把他们联系起来,彼此传递更多的价值呢?如果你只是接受或发出信息的一个终点,那么人脉关系产生的价值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你成为信息和价值交换的一个枢纽中心,那么别的朋友也更乐意与你交往,你也能促成更多的机会,从而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

所以,寻找并且建立自己的价值,然后把自己的价值传递给身边的朋友,并且促成更多信息和价值的交流,这就是建立强有力的人脉关系的基本逻辑。

善于使用“话聊”

卡耐基在纽约出版商“格林伯”的一次宴会上,遇到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他从没有接触过植物学那一类的学者,觉得这位植物学家说话极有吸引力。于是卡耐基就像入了迷似的,坐在椅子上静静听他讲了很多事情,一谈谈了数小时。时间到了子夜,卡耐基向每个人告辞,这位植物学家在主人面前,对他极度恭维,说他“极富激励性”……最后,他说卡耐基是个——最风趣、最健谈,具有“优美谈吐”的人。其实卡耐基几乎没有说话,他所做的就是仔细地听,静静地听,用心地听。听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融入到了这个话题,同时这个植物学家也这样感觉到卡耐基对他谈话的兴趣,自然乐意不停地讲下去。卡耐基的那种“静听”,是对任何人的一种尊敬和恭维的表示。伍福特在他《异乡人之恋》一书中,曾经这样说过:“很少人能拒受那专心注意所包含的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