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只需要你的一点改变
20107600000009

第9章 戴尔卡耐基——发现人性的优点和弱点(4)

如何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聆听者呢?不光是要听,还要想,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入对方的心才能够共享对方的思维,才是一个好的知己。只有真心地为对方思考,才能够和对方站在同一条线上,不然,你们是无法达成共识的,你也就永远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那样想,为什么会那样做。我们崇敬一个人,便对这个人的语言唯听是从;我们喜欢一个人,便对这个人的要求百依百顺,这都不是聆听,至少不是合格的聆听。我们都是有思想的,一句话,一个决定,一种行为,都有一定的理由。一大早起床,无缘无故会拿起电话,一定是想起某人或者某事了,而且还是重要的。如果说你刚拿起电话,就有人打过来找你,那么恭喜你了,这就是心灵感应。只有彼此走入内心的人才会有心灵感应的,这不算是巧合,这是聆听的最高境界。

聆听别人讲话不光是出于礼貌的需要,聆听还有四个好处:

1.能更好地了解人和事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有少部分是通过书面进行的。当我们向老板汇报情况或对某个项目的进展下达指标计划,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开会的形式口头表达的。我们期待对方能注意听我们的讲话,这样才能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

2.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我们进行交谈不光是为了表达我们的要求,还为了探讨新的问题。如果我们对某件事情进行研究,通常会征询别人的意见。倾听别人讲话可以获得大量信息。

3.能改善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聆听别人讲话能避免因为交流失误而导致的返工,避免因为交流不畅所引起的双方之间关系的不和谐。

4.能使紧张的关系得到缓和

倾听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从而节约时间和费用。被人误解是很令人沮丧的事情,所以善于聆听能密切和别人的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谈笑风生,受人欢迎的人,你需要静听别人的谈话。

要使别人对你感兴趣,先要对别人感兴趣。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谈他自己和他的成就。需要记住:跟你说话的人,对他自己来讲,他的需要、他的问题,比你的问题要重要上百倍;他的牙痛,对他来讲,要比发生天灾死了数百万人还重要得多;他注意自己头上的一个小疮,比注意发生一次大地震还来得多。

所以,你如果要别人喜欢你,一条原则就是:做一个善于静听的人,鼓励别人多谈谈他们自己。

敢于说出“我错了”

俗语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敢于认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最要不得的是“知道错了,还要推卸责任”,那才是不可宽恕的。

假如你常常犯错,却又一点也不肯承认,那么产生的问题就已经不限于“认错”而已了。人都会犯错误,为什么不勇于承认错误呢?犯了错就要承认,尤其在你明白自己犯错的时候,就要马上认错,因为你犯的错误可能正影响其他人,而一再迟疑只能显出你一味将责任推卸给别人。你应该勇敢告诉受影响的那一方,你可以,或者愿意做什么样的补偿以更正错误;假如损害实在无法弥补,道歉就是你唯一能做的。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澄清事实,消除误解,让人知道你有责任感。

错了就是错了,要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真诚地承认。这样做,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即使你没有错,有时主动先认错,不仅会显示出你的胸襟,还会使你赢得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错误》,讲述的是列宁让女秘书把全体委员的名单给他,却因为没有说是“名单”二字,而使女秘书误以为是让各个委员来列宁办公室开会。事后,列宁不但没有把错误推卸给女秘书,反而自己勇于承认了错误,使女秘书备受感动。

错误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免的,任何人都会犯错,问题在于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列宁为我们做出了光荣的榜样。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而不是将错误推到别人身上。这是人的品格中最美好和最难能可贵的一点。

一个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内疚感和自我卫护的气氛,而且有助于解决因这个错误所制造的麻烦和问题。

投资大师索罗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基本上,别人认为我不会犯错,这样的看法被误导了,因为我一点不介意强调这点——其实我和旁边那个家伙犯同样多的错误。但是我觉得自己最拿手的地方,你知道,那就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我的成功秘密,我学得了一个重要的洞察力,就是认清人的思想有与生俱来的谬误……

卡耐基说:如果你错了,迅速、郑重地承认下来。假如我们已知道一定要受到责罚,那我们何不先责备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那是不是比从别人嘴里说出的批评,要好受得多?

因此,在犯错误的时候不要担心,不要害怕,更不要推卸责任。坚定地说一句:我错了!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的。

掌握委婉的批评方法

卡耐基说:我们要劝阻一件事,永远躲开正面的批评这是必须要记住的。如果有这个必要的话,我们不妨旁敲侧击地去暗示对方。对人正面的批评,那会毁损了他的自重,剥夺了他的自尊。如果你旁敲侧击,对方知道你用心良善,他不但接受,而且还会感激你。

所以要改变人们的意志,而不引起对方的反感,其中一项规则是:间接地指出人们的过错。

如果你希望你的批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在方法上下工夫。一个人犯错后,最难以接受的就是大家的群起攻之,这样势必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怎样批评,实际是一种说服的技巧,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批评的目的意在打动对方,使得对方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回到正确的轨道上,而不是贬低对方,即使你的动机是好的,是真心诚意的,也要注意方式和场合等问题。要记住,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即使最温和的方式,也可能会引起被批评者的不满,认为你没有给他面子,让他颜面尽失。

所以,要批评一个人的错误时,最好避免在公共场合,尽量选择单独会谈的方式。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错误,没有必要当着别人的面公开指责。其实,任何有上进心的人都不愿意犯错,而你的目的也是为了要帮助对方,让犯错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为了贬低对方的品格。因此批评以适可而止、给对方留有余地的方式为好,这样会让对方感谢你的宽容。

经济学家罗伯特在一次商务会议上遇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那是一家公司的圣诞晚会,但事实上受到邀请的人都是与公司有生意往来的合作伙伴,所以这个晚会相当于一个非正式的商务宴会。公司的一个高级职员穿了一件不十分得体的晚礼服,与罗伯特谈话的公关部经理看到后马上中断了和他的对话,走到那个职员面前。

“你怎么穿这样的衣服来了?”经理的声音不大,但还是有人能听到。“对不起……之前准备好的衣服不小心剐坏了,所以就……”“那也不能穿这样的来吧?”经理嫌弃地看着职员身上的衣服,“简直是丢公司的人。”面对咄咄逼人的经理,那个职员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不要再解释了,马上去给我换一件,要么就离开这里,不要再在这里丢人了。”被说得无地自容的职员只好狼狈地离开了会场。目睹这一切的罗伯特觉得这个经理做得过分了,他想这个经理应该不会在现在的位置上待很久了。果然,几个月后,这个经理被公司调到了外地的分公司,理由是无法和下属很好地相处。

注意自己批评身边人时的口气是不是盛气凌人,有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如果有,请马上改正。因为这种批评方式只会让人越来越疏远你,正确的批评方式不仅能帮你树立威信,还能让更多的人亲近你。

学会给人“戴高帽”

卡耐基说过:

如果你要在某方面改进一个人,就要做得好像那种特点已经是他的显著特性之一。

差不多每一个人——富人、穷人、乞丐、盗贼——保全所赐予他的这诚实的名誉。

如果他得到你的尊重,并且你对他的某种能力表示认可你就很容易受到引导。

给人一个美名让他去保全。

有一个小故事:有甲乙两个猎人,各猎得兔子两只回来,甲的妻子看见冷漠地说:“你一天只打到两只小野兔吗?真没用!”甲猎人不太高兴,心里埋怨起来,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他故意空手而回,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乙猎人遇到的则恰恰相反,他的妻子看到他带回了两只兔子,欢天喜地:“你一天打了两只野兔吗?真了不起!”乙猎人听了满心喜悦,心想两只算什么,结果第二天他打了四只野兔回来。

人的根本天I生就是喜欢自己主动地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被动地,而赞美就有这样神奇的效果。

人总是喜欢被称赞的,无论是六岁的孩子还是古稀的老人都一样喜欢称赞,尤其是喜欢将自己和别人比一比,将自己说得比别人好一点。称赞是欣赏和感谢,它给人的喜悦是无法比拟的,一张冷漠的面孔和一张缺乏热情的嘴是很令人失望的。懂得欣赏别人,才能更多地发现别人的优点,才能从他们身上汲取提升自己的能量。

赞美别人最要紧的是热情,不要说一些敷衍塞责的话,赞美别人不仅可以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发挥,这样才能显示出你的细心与热诚,缺乏热诚的人是不会注意到小节的。

例如有人送给你一张光盘,那么称谢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你在称谢之外还有对礼物的称赞,那么赠送者肯定更高兴,比如说:“真巧,这张光盘我找了很久,早就想买了,可一直没有找到,想不到你给送来了。”如果真是你渴望已久的东西,你应该立刻告诉赠送者,他一定会感到最大的满意,说不定下次还会送另外一件东西给你。

学会发现别人优点的关键在于要有一颗公平之心,欣赏别人应该是真心的、不带偏见的。有一个词在国外使用频率非常高——Congratulation(祝贺),这个词很长,但是他们说得很熟练,他们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因为一点小成绩、一点小进步就祝贺,为什么?因为他们能发现有可祝贺的事情,他们眼中有美,他们眼中有对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爱。

学会赞美别人吧,给别人戴个“高帽子”,也就为自己赢得了一片天空。

让他人乐意去做你想要做的事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史京纳以他的试验证明,在学习方面,一只有良好行为就得到奖励的动物,要比一只因行为不良就受到处罚的动物学得快得多,而且更能够记住它所学的。

进一步研究显示,人类也有同样的情形。我们用批评的方式,并不能够使别人产生永久的改变,反而常常会引起愤恨。

另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的,我们也极为害怕别人的指责。”

批评所引起的愤恨,常常会降低员工、家人以及朋友的士气和情感,而所指责的状况仍然没有获得改善。

奥克拉荷马州恩尼德市的江士顿,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他的职责之一是监督在工地工作的员工戴上安全帽。他说以前他一碰到没有戴安全帽的人,就官腔官调地告诉他们,要他们必须遵守公司的规定。员工虽然接受了他的纠正,却满肚子不高兴,常常在他离开以后,又把安全帽拿下来。

他决定采取另一种方式。下一次他发现有人不戴安全帽的时候,他就问他们是不是安全帽戴起来不舒服,或者有什么不适合的地方。然后他以令人愉快的声调提醒他们,戴安全帽的目的是在保护他们不受到伤害,建议他们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戴安全帽。结果是遵守规定戴安全帽的人愈来愈多,而且没有造成愤恨或情绪上的不满。

卡耐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那是有一天中午的时候,司华伯偶然去一家他的钢铁厂,看到几个工人在吸烟,而在那些工人的头顶墙上,正悬着一面“禁止吸烟”的牌子。司华伯是不是指着那面牌子,就向那些工人说:“你们是不是不识字?”不,没有,司华伯绝不会这样做。

他走到那些工人面前,拿出烟盒,给他们每人一支雪茄,并且说道:“嘿,弟兄们,别谢我给你们雪茄,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吸烟,我就更高兴了。”那些工人们,已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可是他们钦佩司华伯,他不但丝毫没有责备他们,而且还给他们每人一支雪茄当礼物,使工人们觉得高贵。从这以后,司华伯再也没有在自己的钢铁厂内见着工人吸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有一项重要的规则,那就是:“永远使人们乐意去做你所建议的事。”怎样才能改变他人的意志,而不引起他的反感、抱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这种赞美的语言以及奖励来替代批评和惩罚对他们有效,对你也同样有效,这是人的天性。所以要让他人乐意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就多多赞美他、奖励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