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20108600000014

第14章 第8个星期六(2)

“对,对,”颖颖急切地说,“以前我就知道如果爸爸妈妈陪着我,我就感觉他们是爱我的,好朋友和我在一起待着,我就觉得她是喜欢我的,原来这个就是我的爱的语言啊!哇,太好啦,我终于知道啦。”

看着女儿兴奋得手舞足蹈的样子,颖颖妈妈终于明白:为什么女儿在学习的时候不愿意自己进去打扰了,也懂得女儿的爱语是什么了,心里轻松了许多。

潇潇的爸爸妈妈彼此对视了一眼,潇潇妈妈不解地问:“那……我们怎么能够知道,这样做孩子就认为是爱她的,那样做就是不爱她呀?”

昕怡说:“这个好办,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测试,大家就知道啦。”

说着她给每人发了一张纸,一支笔,纸上写着这样的几句话:

爱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词,精心时刻,接受礼物,服务行动,身体接触。

下面五项中,哪项是孩子最希望家长做的?请你和你的孩子分别填写,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爱的五种语言 表达方式 排序

服务行动 协助我赶功课,整理屋子,洗衣服之类

肯定的言词 称赞的,肯定的,鼓励的,亲切的,引导的话

身体接触 拥抱,触摸,拍拍背部,牵手

接受礼物 大小不拘,能表达心意

精心时刻 同游玩,一起做事,花时间听我诉说,说话时关注我的感受

这个测试是美国著名的婚姻家庭专家盖瑞·查普曼博士提出的,昕怡曾经给很多夫妻和亲子关系有问题的家庭做过,十分准确且管用。

潇潇的爸爸妈妈很快就做完了,两个人一对,乐了:看来他们对女儿的了解还是有的,潇潇的爱的语言是“肯定的言词”占第一位。

可是,他们也夸她呀,为什么女儿却说他们对她不好呢?夫妻俩又嘀咕上了。

颖颖和妈妈都做完了,颖颖把自己的答案藏在身后,先看妈妈的,发现妈妈写的自己的爱的语言第一个是“精心时刻”。

颖颖乐了,也拿出了自己的给妈妈看,妈妈一看,也乐了。嗯,自己写对啦,母女俩相视而笑。

颖颖说:“妈,您这是今天听昕怡老师说了才写对的,昕怡老师要是不说,您肯定会写错。”

颖颖妈妈强词夺理地说:“去,去,我是你妈妈,还能不了解你?!”说着不好意思地看了昕怡一眼,笑了。

艾琳说:“做完这个测试,我好像还是不知道我儿子的爱语。”

昕怡说:“如果这个测试还不足以促使你们了解孩子,也可以使用一些句子来做选择。”

艾琳说:“什么句子?”

昕怡说:“如果你决心要做得很有创意且足以促使你了解孩子的爱语,可以草拟出30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并让每种爱语被选上的机会一样多,然后当作一个研究计划送给孩子作答。大多数十几岁的青少年都会合作,而且这些结果能使你清楚地解读孩子的爱语。”

“具体地说,比如下面的句子。”昕怡说着给大家展示了下面的内容。

“为了庆祝你的生日,你想要一辆新脚踏车(接受礼物),还是跟我一起去旅行(精心时刻)?”

“今天晚上,你希望我替你修理电脑(服务行动),还是我们一起去打篮球(精心时刻与身体接触)?”

“你是想让我给你买一个礼物(接受礼物),还是想让我在周末看外婆时,告诉她你这个学期在学校里表现得多么棒(肯定的言词)?”你或许可以选择两者都做。

“你比较喜欢我看着你练习做体操(精心时刻),还是给你买一件训练服(接受礼物)?”

确定大家看完上面的句子,昕怡继续说道:“当然这样的测试了解的是孩子一贯性的行为,而非一时的冲动。所以家长需要长期观察和了解。”

艾琳说:“行,那我回家编些句子试试。不过就是有些麻烦,有没有简单的办法呢?”

昕怡说:“有,你也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比如集中精力在两周时间里,每天都使用其中一种爱的语言来对待孩子,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问你在做什么,就告诉孩子‘我想用各种方法来爱你,使你知道我多么关心你’。千万不要提到主要爱语的概念,以免功亏一篑。”

艾琳点点头,想着回家怎么做实验了。

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是自己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当父母不能为孩子提供孩子所需要的时,爱就无法有效传递到孩子那里。

年幼的孩子会对父母满足他的吃喝感到开心;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更多的自主要求,不仅在物质方面,更多还在精神方面,他们希望父母提供的爱以自己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父母想怎样就怎样。

青春期孩子有时会使父母很难填满他们的爱箱,他们常会考验父母是否真的爱他。他可能无端地表现出闷闷不乐的样子,把事情弄得困难过了头,或者干脆做出消极的挑衅行为。此类行为的背后可能是他们想弄明白:“你们真的爱我吗?”

这些行为对父母都是一种试验。如果你能维持镇静、沉着和愉快(稳定且愉快),便可过关了,并且孩子最终会长大成熟而越过这段艰难期。

当你做实验时,请记住:孩子仍然喜欢所有五种爱的语言的表达。

填满爱箱

潇潇父母回家便开始做实验,当然,为了不让女儿觉得他们不可信,两个人做得很默契。开始的两周,每天都会有一个人夸女儿的进步,刚开始夸奖时,女儿有些不适应,用奇怪的目光看着爸爸说:“爸,这可不像平时的你,你从来都不爱说话的。”

爸爸憨憨地笑着说:“我在进步嘛,你就不能允许爸爸对你好点儿?”

女儿听爸爸这样说,过来搂着爸爸的脖子说:“好,老爸进步好。”

潇潇父母给彼此打气:“昕怡老师说了,至少得坚持十六次,咱们才做了几天,再坚持两周过后试试看。”

在两周后的实验反馈交流中,潇潇妈妈说:“实验进行到第十天,女儿开始嘀咕,说爸爸真的变了。到十一天的时候,我偶然听到她在自己屋里和同学通电话说:‘你说我爸妈奇怪不,参加一个什么周六亲子俱乐部,回来两人不一样了,开始我以为他们在演戏,但现在看来好像又不是。我妈吧,平时爱说也就罢了,尤其我爸,平时都很少说话的,现在差不多每天都夸我,夸得我心里直发毛,不知道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了,你说他们是不是在搞什么鬼啊?……’昕怡老师,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听到了他们的故事,昕怡高兴地说:“这绝对是个好兆头,其他家庭有没有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

艾琳说:“我和他们差不多,我最近两周一直在夸我儿子的进步,他开始时用很奇怪的目光看我,后来见我一直在这样做,就问过我一次。”

潇潇妈妈急切地说:“怎么问您的,快说。”

艾琳说:“我儿子说‘妈,您最近中什么邪了吧?’”

大家听后哄堂大笑,尤其几个孩子笑得前仰后合。

潇潇妈妈说:“是呀,和我女儿差不多,您说这怎么办呢?”

培智说话了:“这有什么奇怪的呀?你们大人总是批评我们,我们都习惯了,突然不批评了,改表扬了,我们总得有个适应的过程吧,谁知道你们是真的假的呀,说不定又出什么新花招折腾我们呢。对吧?”

斌杰也说:“就是,谁能知道这是不是家长的另一个新招呢?得观察观察再说。”

张轶、颖颖和聪聪都点头表示赞成,昕怡望了望其他家长,开口说:“这就是青春期孩子,他们在测试家长是否真诚。”

潇潇爸妈恍然大悟,点头道:“还真是,那得继续坚持超过您说的十六次以上。”

艾琳说:“是这样啊?那好吧,我们就再多坚持一周吧,下周再看结果。”其他家长纷纷点头。

一周后,潇潇爸妈满脸笑容地来了,艾琳也乐呵呵的,不用问,大家就知道他们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当孩子的爱箱被填满时,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了。

教育基于爱,当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时,教育才能有效,否则,就变成了说教,令孩子们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