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20108600000008

第8章 第4个星期六(1)

孩子的心门是这样关闭的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暴露出很多新特点、新问题,变得让父母越来越不“认识”了,于是父母迷惑了,烦恼了,担忧了。其实,这是因为父母们没有意识到,孩子表现的这些新特点、新问题无非是向他们表明:我,已经长大了,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不再是那个什么都得听父母的儿童了。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的这种不理解,渐渐阻断了孩子倾诉的通路,孩子的心门也就这样慢慢关闭了。

不了解孩子了

前面通过聪聪爸爸的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把问题交给孩子,把权利还给孩子”的好处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这周我们亲子俱乐部的关注内容。

张轶在学校里感受不到快乐,不想上学了。张轶父母很不理解,也很担心。不过看到她愿意和父母一起参加周六亲子俱乐部活动,而且每次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昕怡觉得问题不难解决。

昕怡对张轶说:“你来参加这个团体,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不好说,”张轶说,“我原来没打算来,是我爸妈硬拉我来的。”

“哦?”昕怡好奇地问,“他们怎样硬拉你来的呢?”

张轶扫了父母一眼说:“他们骗我来的。”

骗?昕怡把探寻的目光投向张轶的父母。张轶爸爸不好意思地说:“第一次她不肯来,我们只好骗她来了,不过后来都是她主动来的,我们没再逼她。”

昕怡又问张轶:“知道爸妈骗你来,你生气吗?”

张轶摇头表示不生气。

昕怡更加好奇了:“他们欺骗你,你怎么不生气呢?”

张轶低着头说:“因为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呀!”

听女儿这样说,张轶父母深觉感动,眼里似有泪花闪现。

昕怡继续问:“你是怎么知道他们骗你来是出于爱你呢?”

张轶继续低着头,说:“因为他们以前就说过,觉得我不好好学习,需要找个心理医生了,所以我知道他们是想让我好好上学。”

昕怡转头对张轶父母说:“我很好奇,你们是怎样把女儿教育得如此善解人意的?”

听昕怡这样问,张轶父母似乎感受到来自他人的肯定和欣赏,眼泪顿时就下来了。

张轶爸爸说:“我们做什么都是为女儿好,只要她好了,我们做什么都愿意。以前女儿总说我们对她不好,没有想到今天她能说出这么善解人意的话来,我感觉我们没有白养她。”

张轶妈妈一边用面巾纸擦眼泪,一边说:“今天真没有想到她会这样说,之前我还一直担心她不愿意来,会中途跑掉呢。”

看到张轶父母抹眼泪,其他家长和孩子的眼睛也湿润了。

一阵沉默过后,杨先生有些坐不住了,说:“我没觉得您女儿会不配合呀,我看她在这里参加活动挺积极的呢,我认为你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不像我儿子……”说着他瞅了一眼聪聪,停了下来。

张轶虽低着头,但听到有人为自己说话却偷着乐了。昕怡捕捉到了这个细节,同时用余光扫了一眼一旁的张轶父母,见他们连连点头。

“您是怎么看出来张轶积极参与活动的?”为了促使张轶父母关注女儿的积极面,昕怡启发式地问杨先生。

杨先生答:“在前几个星期六的亲子课上,不管是说培智的事情,还是说艾琳儿子的事情,她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了嘛,并没有像她父母说的会跑掉啊。”

昕怡及时地抓住杨先生的细致观察,问道:“嗯,的确是这样的。注意到您很关注孩子们的状况,不知您觉得聪聪在这几周的亲子课上是怎样的心态呢?参与?旁观?”

昕怡注意到杨先生忽然愣了一下,像是被问住了。是呀,聪聪是怎样的状况呢?作为父亲的他了解吗?

此时张轶似乎有了些活力,她说道:“其实,我觉得您看起来挺严厉的,聪聪一定是害怕您,所以才勉强来的。现在他心里肯定憋屈着呢。”说完,她看了一眼聪聪。

张轶说的时候,杨先生注意到聪聪在轻轻地点头。咦?张轶竟然能够理解聪聪,这让杨先生没有想到,难道儿子真的是迫于自己的压力才来参加这个活动的吗?那他为什么不和我这个父亲说呢?

“我觉得,我要是聪聪,来了我也不说什么,反正我说什么您都认为不对,那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说这话的是一直沉默的初二男孩斌杰。

杨先生看到,聪聪用欣赏的眼光看了斌杰一下。嗯!又一个理解的声音!

这是怎么回事儿?自己和儿子在一个家庭里生活这么多年,竟然不了解儿子了,而这些孩子不过一起参加过几次活动,竟然能说出儿子的心里话。杨先生心里纠结着,感觉自己不了解儿子了。

昕怡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对大家说:“听起来孩子们之间比较容易互相理解,那么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大家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特点么?”

杨先生立刻接到:“有什么特点?就是没有小时候听话了呗。”

其他几位家长笑了,跟着说开了。

“对,对,根本不听话,很难管。”张轶妈妈的声音。

“就是,你说什么他都觉得不对。真无奈!”培智爷爷说。

“一件事得跟他说好多遍,他才磨磨蹭蹭地动一下,真累人!”初二女孩潇潇妈妈说。

“是,而且整天就知道打游戏,什么都不和大人说了。”艾琳的声音。

初二女孩颖颖的妈妈说:“特别喜欢打扮,每天照镜子就得花半小时。”

颖颖看了妈妈一眼,说:“有那么长时间吗?我怎么不觉得呢。”

“你当然不觉得,我都帮你掐着表呢,浪费了多少时间啊!”颖颖妈妈说。

颖颖一听妈妈掐着表,心里就不痛快了,头扭向一边。

斌杰的妈妈王女士也说话了:“感觉孩子和我们生分了,进他房间还得敲门,不敲还不愿意呢。”边说边瞅了瞅一旁的儿子。斌杰没有作声。

……

说起孩子的成长特点来,家长们有说不完的话,但是,昕怡发现,其中有太多的负性评价,这些负性评价中透露出家长的迷惑: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很少有人认识到孩子们身上的这些特点,其实是在向父母表明:我长大了,我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不再是那个什么都得听父母的儿童了。

不过遗憾的是,父母根本没有听到孩子的声音,似乎也不愿意听,或者不希望孩子有自己的声音。

青春期孩子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和同伴关系,他们喜欢有个小团体或小群体,在意同龄人的评论,以获取归属感。当他们得到同龄人的肯定和欣赏时,他们就能获得归属感,对自己更有信心;如果他们得不到同龄人的认可和接纳,则会感到被排斥,而影响到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来自身边同伴的支持,是青春期孩子最有力而温暖的支持。

处在危机期的孩子

家长们的表达和讨论,激起了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反对,孩子们都觉得自己长大了,就不能总听大人的了。

当孩子成长到八九岁时,已经开始了从儿童向成年人的逐渐过渡,此时有些孩子在身体方面已经表现出早熟的特征:男孩出现变声,喉结发育,梦遗;女孩乳房开始发育,臀部变宽,出现月经初潮现象,这些都在提示他们已经长大了。

身体的发育伴随心理的相应变化: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什么都知道了,不需要再听父母和老师的了;他们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喜欢和同龄人一起交朋友,有自己的小团体或小圈子,在意同学的看法或评论;对父母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同时又渴望父母能够主动了解自己,喜欢有自己的空间;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对异性产生好奇,认为有很多人在注意自己;易情绪化,常常会产生虚幻的想象。

心理学一般认为:青春期也叫“过渡期”“困难期”“危机期”。

“过渡期”是流动的概念,它表示孩子正在走过一个阶段,处在过渡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形成了结果,它有时间性,不是永远的,更不是定型的。

之所以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是因为处在这个时期孩子的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本来就是嘛,”培智说,“干吗老听你们大人的呀,你们说的就不对,还要我们听,真是的!”

张轶也说:“就是,就是,你们大人什么都不懂,还要我们听你们的。”

斌杰说:“进房间不敲门就是没有礼貌,随便侵入他人空间。”

颖颖一听大家发言,也忍不住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怎么大人照镜子就没事儿,我照镜子就不对啦?”

“家长总是唠唠叨叨的,烦死人了。不爱和他们说。”张轶补充道。

听起来孩子们也有一肚子委屈。一边是家长们的迷惑抱怨,一边是孩子们的不满委屈。难怪家长们觉得孩子难管,孩子觉得跟家长不好沟通呢。

听到家长和孩子如此热烈地交流和讨论,昕怡意识到原来这些家长根本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成长特点,有必要给这些家长做些普及性的教育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