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20108600000009

第9章 第4个星期六(2)

昕怡说:“听大家这么说,我了解到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一个认知上的不同,孩子觉得我们长大了,可是家长感觉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

停了一下,昕怡继续说:“看来有必要给大家说说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成长特点。”

孩子和家长都饶有兴致地点点头,专注地看着昕怡。

“研究认为,”昕怡继续道,“青春期孩子面临三个方面的困境。

“第一个是逆反。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会突然恶化,过去非常依恋,跟爸爸妈妈都很亲密,现在爸爸妈妈摸他的头不行,进他的房间不行,碰他的东西也不行,他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较劲。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常常有攻击性,有敌意,带有批判性,什么都看不惯,什么在他眼里都不好,不完美。实际上,这样的孩子有完美主义的内心追求,只不过是以否定一切的方式来表现的。

“第二个是双向性。青春期的孩子藐视权威,又盲目崇拜权威,两个倾向同时存在。比如说,很多追星族都是青春期或者青春后期的孩子,他们内心藐视权威,否定一切,又盲目崇拜权威。他们有时有极端的道德感,喜欢谴责,有时又极端无视道德,会做一些违背公众道德的事;他们勤奋,同时又懒惰;遵守纪律,又破坏纪律。在遵守纪律和破坏纪律里都找到快乐,在盲目崇拜和否定权威里都能享受到快乐。其实,孩子的成长动力正隐藏在这种双向性的矛盾中,不管破坏还是创造,孩子都充满激情,这是他们快乐的动力。

“第三个是追求神秘主义。有的孩子会神神怪怪的,喜欢看侦探片、鬼片,谈论迷信、宗教,有些孩子甚至会把两个笔捆成十字架,做祷告。孩子追求神秘主义的背后是对世界感到好奇,然而从书本和父母的教导中看到的世界太过乏味,于是他们便通过追求神秘来自娱自乐。当然,其中也存在很多自我暗示的、夸大自我的、获得超能力的、成为权威人物的青春期梦想。”

培智爷爷急切地说:“孩子们这么矛盾,那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他向左,什么时候他向右了啊?”

颖颖妈妈迷茫地说:“他们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矛盾的现象?”艾琳问道。

昕怡说:“这是因为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内心世界;一个是外部世界。青春期孩子生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张轶兴奋地问:“啊?两个世界的边缘?”

昕怡答:“是的,小的时候只是跟父母或者小学同学接触,跟现实的接触有限,他的感觉更多来自内心世界。基本上,他们的主要情感、生活都依赖家庭,而家庭本身就是和社会有边界的。

“在进入青春期后,孩子要开始社会化了,他知道家待不住了,他要到社会中去寻找朋友、情感、事业,要学习,要成功。

“因此,青春期就成了边界地带,在这个边界地带,孩子有一半是内心的,有一半是外在的,两方面一直混杂在一块儿,这就是他双向性的来源。”

昕怡说完,看到大家依然瞪大双眼看着自己,意识到这些关于孩子成长的信息对家长和孩子的重要性。于是,昕怡问:“刚才我说的这些,大家有什么收获和启发?”

“收获?”“启发?”听到昕怡的提问,大家才回过神来。

培智爷爷首先开口:“唉,现在的孩子,我们大人是搞不懂了。”

杨先生也说:“听您这么一说,我感觉自己还是不了解儿子呀。可是,我们小时候怎么就没有这么复杂呢?”

时代不同,人的发展也不同,家长们依然在用自己小时候的观念来看待今天的孩子,那当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家长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这样才能跟上成长中的孩子呀!

心门是这样关闭的

听昕怡讲的青春期成长特点,张轶发现,原来妈妈和爸爸以前讨厌自己的那些东西不是坏的,是自己在成长中必经的道路啊!

聪聪也不再低着头了,认真地听昕怡说话,培智仰着的头向昕怡这边看着,瞪大了双眼,里面充满了惊疑和好奇——原来自己一直在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争取自己的空间和权利呀!颖颖向妈妈撇撇嘴,斌杰静静地在思考,家长们就更不用说了,有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在沉思,有的叹气……

杨先生看了一眼儿子聪聪,若有所思地说:“难怪儿子现在越来越不愿意和我说话了,我还奇怪呢,小时候他一放学就围着我说这说那的,现在怎么就不说了呢。”

听爸爸这么说,聪聪也开始有了点勇气,他不屑地说:“和您说?说什么呀?我刚一开口就被您训斥一顿,哪像小时候呀,我说什么您都说‘儿子真聪明,不愧叫聪聪’。现在,我说什么您都说我幼稚,我还跟您说什么呀?”

当孩子乐意向家长打开心门的时候,家长做了什么使孩子关上心门,不再和家长交流了呢?

昕怡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是一回家什么都和爸爸妈妈说,开始时父母听这些学校的趣事挺高兴,可是后来,昕怡长大点了,对学校发生的事情有了自己的判断,尤其是对老师的某些做法表示不满,可身为小学教师的父亲这时往往会训斥说:“不要对学校老师乱加评论。”

昕怡满心委屈地看着妈妈,妈妈说:“你爸是老师,不爱听别人说老师不好,你以后就别说了。”

昕怡乖乖地听父母话,以后不再说老师的不好,但同时昕怡小小的心里也开始装满了心事,她觉得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好孤独。

昕怡一边想着,一边对各位家长说:“大家觉得聪聪后来为什么不再跟爸爸说话了呢?”

“肯定是因为不被理解吧。”杨先生像是自言自语。

“我妈妈和爸爸要是这样没等我说完话就讲一大堆,我也不会说了。感觉他们根本就没有听我说话。我还和他们说什么呀?太没意思了。”斌杰说道。

斌杰的妈妈听儿子这么说,扭头看向儿子,好像今天才认识儿子。

看到斌杰妈妈这样的反应,昕怡倒也不吃惊,因为昕怡知道,斌杰的妈妈就是苦于儿子不和自己沟通才来参加这个亲子活动的,今天能够在这里听到儿子这样说,一定是发现儿子心里其实对妈妈早有意见,才关闭了心门的。

家长们今天总算是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和自己说话了,原来打断或者不听孩子讲话是这个问题的真正症结啊。

“斌杰妈妈,”昕怡说,“您听到儿子这样说感觉怎么样?”

“唉!我一直苦于不知道儿子为什么不和我说他的事情,今天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感觉挺后悔的。”斌杰妈妈皱着眉头,一副十分苦恼和后悔的样子。

“后悔什么呢?可以多说点吗?”昕怡问。

斌杰妈妈叹口气说:“唉,儿子小时候也像聪聪一样,放学后就围着我们说个没完,说学校里的新鲜事儿,说老师,说同学,后来……”

斌杰妈妈停了下来,说不下去了。昕怡不放松,问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斌杰妈妈痛苦地皱了皱眉,叹了口气,说:“唉,不说了,不说了。”

显然,斌杰妈妈在回避什么。见她这样,昕怡不再追问,说:“好吧,等你想说的时候再说吧。”

当对方并不想表达时,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给对方时间,允许对方在自己想表达时再说。需要注意的是,要向对方传递一个信息:“你想说时,我会随时听你说。”

这让昕怡想到了自己的妈妈,虽然爸爸有时不爱听昕怡说学校老师的不好,可妈妈始终是个好听众,从来不批评昕怡,每当昕怡和妈妈诉说时,妈妈总会在最后问一个问题:“别人是怎样说的?”

现在想来,妈妈真是一个好的心理治疗师,随时随地耐心地倾听她的诉说。其实,只要有人肯听孩子说,那么孩子内心的苦恼也就会有个宣泄口。

“我知道我儿子为啥老低着头了,”杨先生恍然大悟地说,“我感觉自己好像把军官角色带回家了,经常在儿子没说完时就训斥他,还给他讲一堆道理,他开始还反驳我,后来见我态度强硬就不再说什么了,而且大多数时候沉默并低着头。”

多好的反思呀!父母在家庭中一定要做回孩子温暖可依靠的父母,而不是老师、警察、军官或其他角色。父母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我始终会在你身边”。

在这么多家长和孩子面前,他能够自我检讨,得有多大的勇气啊,一般来说,男性很少在子女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团体里公开剖析自己。

昕怡微笑着看着这位军官的眼睛并点头,心里充满了敬佩——目视对方的眼睛、微笑,专注欣赏对方的发言,看着一个生命展现他的人生收获与心得,内“心”给予欣赏——昕怡在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些家长做示范:当孩子有值得我们欣赏的表现和进步时,我们需要及时给予言语和非言语的肯定和欣赏。

杨先生感受到了来自昕怡的欣赏和鼓励,心里暖暖的,想到了自己曾经对儿子的粗暴和武断,又不由得有些内疚。他把目光又转向儿子,父子俩无声地交流着。

昕怡就这样一直看着杨先生和聪聪,体会和感受这对父子此时此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