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20109000000051

第51章 中国公学大事记(2)

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甲子)

初,梁启超计划谋求财政部所发200万元公债的利息,每年约16万元,未能实现。

4月,陈筑山致梁启超书,谈中国公学基金问题。

夏,张东荪担任商科大学校长,陈筑山专办高中。

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乙丑)

春,商科大学迁回吴淞。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丁卯)

2月,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私立大学及专门学校立案条例》。

4月,北伐军进占上海,张东荪被迫逃到租界躲避。中国公学由何鲁接手。

6月24日,中国公学董事会在上海开会,推举新董事,并确定何鲁为校长。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戊辰)

3月26日,中国公学发生风潮,学生罢课,反对何鲁。

4月8日,中国公学校友会学生会开联席会议,否认何鲁校长资格,并推举于右任为校长。于右任又电请蔡元培兼任中国公学校长。

4月26日,胡适暂允担任中国公学校长两个月。

4月27日,中国公学校董会正式票选胡适为校长。

5月5日,胡适召集校务会议,通过三个决议案。

6月10日,新校董会产生,蔡元培等15人被选为校董。校董会决议设立中国公学基金募集委员会,由熊克武、蔡元培、于右任、胡适、但懋辛、丁

音等人为基金募集委员。

6月17日,杨亮功同意担任中国公学副校长。

6月25日,胡适在中国公学行就职礼。

6月,中国公学向大学院申请立案。

7月8日,着手进行院系调整。

9月,胡适与中国公学同事杨亮功、高一涵等创办《吴淞月刊》。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己巳)

2月,梁启超逝世。

3月,校董会再度请求批准立案。

4月10日,胡适在《新月》杂志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引发“人权论战”。

4月,胡适撰《吴淞月刊·发刊词》。

6月10日,上海特别市教育局局长陈德徵将中国公学校董会的呈文及附件转呈教育部部长蒋梦麟。

6月25日,胡适发表《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8月1日,胡适致信教育部部长蒋梦麟、教育部次长马叙伦,要求立案。

8月28日,国民党上海市执行委员会第48次常委会认为胡适侮辱总理,诋毁三民主义,通过决议呈请中央严办。

9月15日,胡适致信杨亮功,谈辞职打算。

9月25日,国民政府令行政院批准上海市执行委员呈请教育部撤去胡适中国公学校长职,令教育部警告胡适。

10月,教育部训令中国公学,内称:“该校长言论不合,奉令警告。”胡适即致电教育部长蒋梦麟,对训令逐条予以反驳。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庚午)

1月,教育部派员到校视察,并写成视察报告。但因人权与约法问题,上海市党部从中作梗,多次驳回中国公学要求立案的申请。

1月,胡适重提辞职事,并推举马君武继任校长。

2月8日,胡适发布《中公校长辞职布告》。

2月14日,中国公学教职员开会,竭力挽留胡适。

3月17日,《申报》刊登校董王云五关于中国公学校长问题的布告。

4月,教员白薇与陆侃如发生争执,胡适积极斡旋调解。

5月15日,蔡元培代表校董会接受胡适辞职。

5月19日,马君武到校就校长职,胡适到会演讲。

5月20日,《申报》刊登《马君武就中国公学校长职》。

6月,罗尔纲毕业于中国公学。

6月中旬,马君武亲自到南京解决中国公学立案问题,最后获得批准。

10月14日晚上,学生发生冲突,国民党第八区党部到校抓走学生。

10月15日,马君武保释两被捕学生,并开除告密者。

10月26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第八区党部发出通电,攻击马君武“包庇反动”“压迫党员”等五大罪状。

10月29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会第58次常委会,敦请中国公学恢复告密者学籍,遭马君武拒绝。

10月30日,马君武赴日,校务由总务长王宏实、教务长凌舒谟负责。当日,中国公学校董会开会决议,免马君武职,另选于右任继任校长。“倒马”“拥马”风潮爆发。

11月2日,胡适发表声明。

11月4日,中国公学教授罗隆基在校上课期间被捕。

11月10日,于右任到校维持校务。

11月11日,马君武回国抵达上海。

11月12日,于右任在《新闻报》发表声明,不再任中国公学校长。当天下午,胡适与王云五到校训话,力劝学生复课。

11月13日,代表团宣布复课。

11月15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部召开会议就中国公学校长问题发表宣言。

11月17日,胡适致函蔡元培,谈中国公学风潮事。

11月19日,马君武返校,照常教授西洋近代文化史课程。

11月26日,马君武到校视事。

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训令,准予中国公学立案。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辛未)

1月2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以中国公学校长马君武袒护反动污蔑本党,令教育部切实查办。

1月23日,胡适劝马君武去职,但马君武以中国公学利益为由不愿辞职。

1月27日,国民党上海市训练部上书国民党中央训练部,要求惩办马君武。

1月下旬,国民政府教育部派员到校查办风潮事。

2月2日,中国公学教职员会上书校董会,对马君武处置失当提出意见。同日,丁

音及离校数人到校捣乱。

2月14日,中国公学校董会推举邵力子任校长,朱经农为副校长。

2月22日,邵力子到校。

2月,朱经农致信胡适,谈政客“都想来操纵教育”。

3月2日,中国公学举行开学典礼暨新校长邵力子就职典礼。

4月30日,邵力子从杜月笙处获得捐助银币3万元,用于建设科学馆,在12月落成。

5月3日,朱经农致信胡适,谈中国公学之事“极不易办”。

5月10日,朱经农致信胡适,谈中国公学人事状况。

6月,朱经农辞副校长职,潘公展接任副校长。

9月18日,日军侵占沈阳,举国震惊。中国公学成立抗日救国会。

9月28日,上海学联会议决定各大学学生全体赴京请愿,中国公学参加的学生有60人。

12月17日,请愿学生与政府军警发生冲突,中国公学部分学生受伤,被捕多人。

12月中旬,校务维持会解散,校务由教授会主持。

12月,邵力子受任为甘肃省政府主席,向董事会请辞校长。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壬申)

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等地区发起进攻,淞沪抗战由此爆发。

2月3日,日军舰队开炮袭击吴淞炮台,中国公学主要建筑基本被毁。

3月7日,中国公学教授会致电教育部报告学校遭毁情形。

3月10日,劫后中国公学开学,学生人数锐减。

5月19日,中国公学抗日救国会开会,租界巡捕到场拘捕大会主席田横。学生认为是教务长樊仲云所致,遂发动驱樊运动。

5月26日,校董杨杏佛出面调解。

5月29日,抗日救国会学生等在《申报》发表声明。

5月30日,驱樊学生发表声明,否认教授会有挽留樊仲云等的决议。

6月1日,《申报》刊登《中国公学胡耀楣启事》《刘秉麟辞中国公学校董及教授》等声明。

6月4日,《申报》刊登《樊仲云启事》。同日,杨杏佛到校斡旋,两派学生发生冲突。

6月7日,中国公学学生义勇军十九路军随营训练班为母校学潮事发表声明,呼吁结束风潮。

6月10日,中国公学校董会在蔡元培寓所举行,讨论解决风潮问题。由朱经农任校长。

6月11日,杨杏佛、但懋辛到校接管校务,学校开始恢复正常秩序。

8月10日,校董会鉴于学校内部情况复杂,决议暂行停办。

8月14日,中国公学学生呈请校董会,请求恢复办学。

9月,中国公学部分学生推定柏文蔚为董事长兼校长,即在法租界租定校舍,开始办理学生登记复学。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

2月18日,在法政、持志、中大等校借读的中国公学学生召开会议,呈请校董会恢复中国公学。校董会决定推选熊克武任校长。

3月23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电令中国公学,“应以逐年结束,办至原有各生毕业时为止,不得再招新生”。

4月29日,中国公学召开校董会,讨论熊克武请呈教育部取消限制招生电令。

9月10日,中国公学同学会筹备会报告筹备情形。

冬,熊克武提出辞职。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

2月19日,潘公展与蔡元培商谈中国公学复兴问题。

3月,由潘公展运作,时任上海市市长吴铁城允任中国公学校长。

4月16日上午,中国公学大学部补行开学典礼。

1935年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乙亥)

2月2日,中国公学召开校董会,蔡元培辞董事长职,改于右任为董事长。吴铁城请辞校长职。

8月1日,蔡元培请辞校董职务。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

1月,中国公学仅剩文、法两学院。

2月22日,蔡元培七旬大庆,蔡元培表示“共商复兴母校”。

8月13日,吴铁城约谈校董,商量复兴学校问题。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丁丑)

9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恢复中学,并拨助10万元,后因抗战搁浅。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辛巳)

3月,在汪伪国民政府中任职的中国公学校友决定设立校友会,担负复校重任。

4月17日,成立复校委员会。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壬午)

8月18日,复校委员会校友会公推许逊为校长,筹备复校。

8月,开始招生。

9月15日,开学上课,共有学生150余人。

10月,龙英杰代理校长。

1943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癸未)

8月,校董会改组,由丁默邨任董事长。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丙戌)

5月,中国公学上海同学会成立。

10月,中国公学毕业生阮毅成与胡适、朱经农等商议复校事宜。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戊子)

10月,阮毅成再度与胡适商复校事,但胡适仍无积极表示。

1949年

春,中国公学董事会决定在重庆复校。

2月16日,成立复校委员会,确定由税西恒代理校长。

4月6日,正式上课,教师多为原中国公学教授。

1951年

7月,中国公学与正阳学院合并,改名重庆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