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20110700000023

第23章 娱乐让我们不快乐(3)

至于“绿色二人转”会不会有生命力,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绿色二人转”。几年前我到沈阳去过,看过二人转的现场演出(不是赵本山的“刘老根”)。其中一个节目,几个侏儒扮演日本鬼子,到处抓“花姑娘”。扮演“花姑娘”的是身材高挑的女模特。侏儒“小鬼子”满口污言秽语,对高挑“花姑娘”肆无忌惮地动手动脚,看得人很不舒服。但是,这反映了原生态二人转一个普遍的现象:原生态二人转大多是带黄色的。因此,所谓“绿色二人转”,就是去除黄色之后的“干净”二人转。

二人转在它起源的时候,色情内容的确是存在的。比较一下,相声是两个男人表演,主要靠机智和幽默,二人转一男一女表演,对于性有关的内容有天生的土壤。早期二人转的男性表演者有时候就是为女性表演者拉皮条,这是一种变相的色情谋生手段。但是,剔除色情之后的“绿色二人转”会不会有生命力呢?我在电话里给电视台的编导举了一个例子。

芭蕾舞现在被称为“高雅艺术”,但是,早期芭蕾舞也是街头卖艺,而且,色情也是其主要元素。早期芭蕾舞叫做脚尖舞,主要展示女演员的脚部动作。如果仅仅这样理解早期脚尖舞,往往不能了解它的真相。欧洲中世纪时,妇女都穿很长的裙子。因此,脚尖舞名义上为了要表现脚部动作,表演者的裙子就要剪短。脚尖舞最早在欧洲街头演出的时候,大多是在一个高出的平台上演出,再加上被剪短的裙子,会有什么结果呢?欧洲直到18世纪后期,绝大多数女性都不穿内衣,当然也没有内裤。因此,女演员身着短裙,在街头表演脚尖舞,其实就是以“大露底”来招徕观众。直到18世纪后期,巴黎市政府才有一项法律规定:脚尖舞演员必须穿“束裤”。失去了用直接色情吸引观众的手段,脚尖舞不得不寻找其他方式生存下去,最终变成现在的“高雅艺术”。

套用芭蕾舞从“低俗色情”到“高雅艺术”的发展道路,“绿色二人转”会不会在未来也有同样的结果呢?芭蕾舞成为“高雅艺术”,除了本身舞蹈表演手段外,后来还附加了很多其他艺术形式,例如交响乐、舞台布景、灯光、化妆、故事编剧等等。这种方式也许能成为“绿色二人转”修成正果的借鉴。但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完全照搬芭蕾舞从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方式,恐怕很难。因为,交响乐之类的附加手段在芭蕾舞成熟的过程中,本身也是在成熟过程中。如今,这些手段已经很固定了。“绿色二人转”要想修成正果,可能还需要寻找新的艺术形式,与之结合才有可能。

至于电视台编导试图探讨“有快乐没文化”对不对,我反问了一下:好莱坞艺术大多是典型的“有快乐没文化”,为何不去探讨?“有快乐没文化”就是好莱坞给全世界树立的赚钱榜样,要讨论这个问题,拿二人转说事,没有意义。“有快乐没文化”并不是民间曲艺的独有特征,而是好莱坞树立的艺术标准。如果我们要反对“有快乐没文化”,首先就应该反对好莱坞。如果我们不反对好莱坞,反而把好莱坞当成现代艺术的旗帜,讨论二人转“有快乐没文化”,根本没有意义,因为它就是要学好莱坞,谁能说它错了?我说它“不对”,是因为我认为好莱坞的方式是错的,是不值得学的。但是,中国有多少人愿意批评好莱坞?奥斯卡颁奖活动,几乎全中国的媒体都趋之若鹜。

前面说到,现代社会虽然主张人人平等,已经没有了法律上的等级社会。但是,在金钱就是一切的原则下,以金钱划分的社会等级,事实上是存在的。然而,现代社会常常表现出这样一个现象:有钱人虽然占据社会等级的上层,但是,他们未必有文化。因此,当今社会很多被有钱的“高等级”追捧的所谓“高雅艺术”,其实也没什么品位。真正的艺术与现代商业社会的“高雅”,没有必然关系。当人们常常批评“媚俗”时,我要说,“媚雅”同样不堪入目。

因此,对于二人转,我总的意见是,它既然能够存在,就有它在现代社会存在的理由。如果要批二人转,不批现代社会,就没有意义。如果一个社会变态,艺术往往也容易变态。如果要表扬“二人转”,我们现在看不到表扬它的充分理由。艺术虽然有教育人、培养人的功能,但是,在商品社会中,这种功能不仅在理论上遭到批判,而且在现实中,也很难有生存的土壤。电视台编导习惯于在节目中呈现“赞成”还是“反对”两个极端,但是,我对于二人转的观点,他们不知道该归入哪一方。再加上我把很多人心目中美好的西方芭蕾舞的源头也说得很不堪,可能让电视台编导无法接受。最终我说算了吧,我就不参加你们的节目了。

世上的事情,简单化地分成好、坏两个对立面,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西方思维。

世界杯印象:金钱加娱乐

为期一个月的南非世界杯结束了。有几个突出印象值得一说,首要的是钱。世界杯赚了多少钱,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赚大头的是国际足联,以及其他有能力参与“分赃”的国家。举办国南非未必能赚多少钱。世界杯刚开始的时候,就有报道说,体育场馆的保安、维护工人的工资太低,弄得不少人没心思干活,最后以警察代替了保安。世界杯刚刚结束,南非就有传言,因各国商人到南非赚取高额利润,致使南非当地排外情绪高涨。因为,5月,南非失业率官方公布的数字是25.2%,加上贫富差距悬殊,世界杯再赚钱,与南非穷苦老百姓又有何关系?

其他地方的人们在以不同方式观看世界杯比赛的时候,有多少人会意识到南非的现实?电视镜头里看到的,大多是与现代化非常一致的场馆、设施、气氛,解说员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说:这场比赛双方球员的身价加起来是6亿多欧元、7亿多欧元、9亿多欧元。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比赛,号称是最昂贵的比赛,两队球员身价加起来差不多90多亿人民币。解说员说,这些钱平均到每个球员身上是多少,假设每个球员平均体重80公斤,那么,这个身价比80公斤黄金还多!也就是说,豪门球员即使每一块肌肉、每一根头发都是黄金做的,也达不到他们的平均身价。我听到这里就在想,他们还拉屎吗?拉出来的屎岂不比黄金还贵?球员在场上随地吐痰,难道不是吐掉一块钻石?的确,解说员就是这么说的:每一个球员都是镶着钻石的纯金人。于是,我们在球场上看到的,大概就是飞奔着的黄金和钻石,与南非无关。

每一个为世界杯而花钱的球迷,等于是给纯金人的身上再镶一块钻石。有人说了,一克拉以下的钻石不值钱,似乎是说,小钻石别再往球员身上贴了,天价球员不稀罕这些不值钱的小钻石。黄金和钻石都是南非的特产,但并不真正属于南非。世界杯结束了,纯金人镶满更多的钻石走了,离开南非了,南非的黄金和钻石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始终在发生的一样,从南非的土地上挖出来,都不属于南非。这个世界给南非的穷人们留下了什么?当世界各地的穷人们被富人掌握的媒体灌输成“豪门”的顶礼膜拜者,穷人除了勒紧裤带,往豪门的大门上再贴几块金箔,还能干什么?富人还说,一克拉以下的小钻石就免了吧!

黄纪苏先生说:“财富分配上一刀两断,而财富价值观上一统江山的社会,是对底层人群的双重围猎,不但将其驱往社会经济的边缘,还将其逼入心理文化的绝地”。这话说得好,但不直接,理解要绕点弯,我把它说白一点:一切以金钱至上为价值观,加上富人媒体日夜不停、川流不息地宣传“豪门”崇拜、金钱崇拜,其目的和结果就是让穷人心甘情愿地为富人作贡献,心甘情愿地接受贫富两极分化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