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情商系列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丛书)
20313800000012

第12章 道德品质培养(2)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古迹名胜、故事、典籍等浩如烟海,举不胜举。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采用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故事中国历史上爱国英雄层出不穷,爱国故事壮烈动人。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文天祥尽节、节振国捐躯以及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从古到今的英雄烈士,无不是进行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青少年喜欢听故事,不少儿童在老师、家长的故事中长大。运用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古老又新鲜,永远不会过时。

民间传说比起故事,民间传说多了几分浪漫和想象,具有艺术感染力。民间传说反映民情风俗、历史文化,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民族自豪感。各民族战胜自然、开拓进取的传说,均含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汉族的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嘎达梅林》;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白族的《阿诗玛》;彝族的《火把节的传说》等等。

名胜古迹名胜古迹大都包含民族创造精神,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唤起民族自豪感,克服自卑心理。长城、故宫、周口店、大运河、大雁塔、黄鹤楼、岳阳楼、布达拉宫、武侯祠、中山陵、黄花岗……我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合理利用这笔财富,让青少年在游览观光中感受祖国文化的悠久和伟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形式。

自然景物祖国的锦绣河山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地方,饱览祖国的壮美山河,容易激发青少年保卫祖国的决心,爱国主义豪情油然而生。如导游者适当结合人文历史加以阐述,教育效果更佳。

法制法规在世界各国,爱国主义教育属于强制性教育范畴。从幼儿启蒙开始,即灌输爱国、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根据法律规定,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对国歌、国旗、领袖、宪法有正确的了解,具备有关国家、民族常识,并作为升学考试科目。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应该具有必要的政治素质,这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影视艺术、网络文化、信息时代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影视艺术应力求民族化、本土化,大力宣传和推广具有民族色彩的影视产品,应利用革命战争片、艺术动画片、历史人物片、爱国歌碟等大打民族牌,树立民族艺术典型形象。应注意开发受青少年欢迎的本国游戏软件、国产音像作品。应引导青少年学会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如地方戏曲、民间舞蹈、风情艺术等。并在此过程中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教育并非空洞枯燥的说教,而应将它融入日常生活中,与各种可借助的形式相结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到的广告、流行歌曲、商标、公益设施、形象策划、服饰、化妆、产品品牌等,都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尊。所有这些形式的创作者都应注意将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贯穿其间,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随时用这些形式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的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付出艰辛和热忱,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培养良好的品德

独立意识要从小培养

从婴幼儿起,就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从玩耍、学习走路到吃饭穿衣、使用物品,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发展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如果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娇生惯养,只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无能、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惯的发展。

不应让不良习惯和行为得到滋长

幼儿期是不健康心理的“孕育期”,如不及时纠正,到长大后就可以发展成为心理疾病以至犯罪行为,父母要特别注意教育和纠正孩子的说谎、斗殴、逃学、偷窃、吸烟、对性过分关注等不良行为,防止其滋长发展。不然,将来难以教育挽救。另外,家长还应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劳动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文明礼貌的习惯。

品德教育不容忽视

一个人的品德是人的心理行为的支柱和灵魂。父母应从小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和诚实、朴素、礼貌、勇敢、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教育,以塑造孩子美好的灵魂,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培养善良品德在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善良和体贴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教育,那么这种美好品性就会消失。

在看电视时,孩子被电视节目引得哗哗流泪了,千万不要笑话他软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流泪才是软弱,理解和同情别人的痛苦,那叫善良,这是一种好品性。善良的人一般性格温和,乐于助人,由于能够理解体谅别人的痛苦,较少计较自己的得失,反而显得坚强、开朗,容易保持心理平衡。冷漠狭隘的人患得患失,终日琢磨别人,弄得自己心神不安。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天性是善良的,但后天的教育非常重要,善良的品性是可以培养的:

在游戏中激发善良

孩子们喜欢在游戏中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你不妨为孩子设计一些游戏来激发他们善良的天性,比如孩子用积木搭了一座迷宫,你说请他把迷路的小白兔送回家。你自己也不妨经常“生病”、“丢东西”,请孩子当小医生和小警察。不过千万要记住,得到帮助要向他道谢。这样孩子就会乐于帮助别人,从中获得一种特殊的精神愉悦,保持积极的生活情趣。

在生活中培养善良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善良品性,就是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有善良。一是对孩子要爱之得法,文学家高尔基曾经用通俗的语言说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情,关键是怎样去爱。对孩子娇宠放纵,从来没有好结果。与其对孩子在物质上关怀备至,不如从精神上体贴入微。得到理解、关怀和尊重(不是迁就)的人,才会用同样的感情去对待别人。独生子女普遍物质供养过剩,精神关怀不足。以至他们也就不知“理解”为何物了。其二是让孩子多参加这样的实践。探望病人,慰问邻居,帮助朋友,都可以带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习惯于帮助别人。

给孩子一颗善良的心

给孩子一颗善良的心,要让孩子从爱护生命开始,不要随便打杀小动物,比如鸡、兔、猫等。同时不要让孩子有太多的烦恼,这样就会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培养高尚品德美好情操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儿童时期的情操与周围众多的事物相联系,情操的内容不断丰富,其深刻性不断增加。作为父母应该时刻观察儿童心理上的变化,给予耐心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特别需要培养和发展以下几方面高尚情操:

道德感

应当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关心家里的亲人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让孩子从小懂得做好事光荣。鼓励他们交朋友,珍惜友谊。培养孩子尊敬父母和老师,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德。

上进心

孩子的求知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孩子遇到事物会十分敏感,他们会向父母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这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标志,父母面对提出的问题应该确切地回答,应该主动地启发、鼓励、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做好启蒙老师的工作,并时时鼓励孩子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审美感

审美能力不是一朝就形成的,培养儿童美感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培养和激发其学习绘画、音乐、舞蹈表演、阅读文艺作品等的兴趣。引导孩子识别什么是美的东西,什么是丑的事物,使孩子的情操越来越美好。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到处得到大家的赞美和尊敬,你就得自幼培养孩子爱己助人的情操。

曾有心理学家根据对数千名儿童详细研究而得来的报告显示,训练孩子成为一个具爱心而懂得自立助人的好孩子,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他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让孩子清楚明白为什么他们要爱护弱小、帮助有需要的人,告诉他们什么是优良品格,而不是叫他们去猜测。

给孩子讲清专横是不值得鼓励的行为,你可以这样说:“如果你与莉莎分享你的玩具,她便可以像你一样玩得开心!”

孩子往往把父母视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身为父母要树立榜样,发挥爱人如己的精神。

让孩子分享照料弟弟妹妹或家务事的乐趣,亲身体验比你费尽唇舌空谈理论来得更有效。教孩子建立信任感10岁大的孩子还不十分懂得信任的含义,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信任。70年代的人性心理学运动中,信任行动盛行,现在仍是组成团队、治疗过程、自助团体的热身内容的一部分。有些建立信任的游戏和活动也是很有趣的,比如:搀扶盲人(7岁以上):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建立信任的方式,至今仍在许多咨询公司、体育团队和经营管理中用来培养成员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把孩子的眼睛蒙上,然后领着他在屋子里走。在绕过家具、躲开孩子们认为的障碍时,孩子便越来越依赖你身体上的指导。刚开始,孩子们也会排斥那种无助和依赖他人的感觉,但慢慢地会接受,并且觉得很有趣。而真正的乐趣是在你们交换角色之后。你被孩子牵着手满屋走,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的时候。

进行前后,都要对互相之间的信任和依赖进行充分讨论。

后翻(5岁以上):站在孩子身后,扶住他腋下,指导他后翻,然后换角色。孩子一般太小,设法在你后翻时扶住你。但是,如果夫妻之间身材差别不大,那么完全可以当着孩子的面玩这个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看到父母之间互相信任,且能从中受益。

“秘密”游戏(7岁以上):该游戏非常有趣,能鼓励坦率,在感情上也富于挑战性。首先要求家庭每个成员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一个秘密,叠起来并在外边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入碗内。然后每人挑写有别人名字的纸条,在房间里绕一圈,说一件过去信任某人而向其透露秘密的事,再绕一圈,说一件透露秘密后被出卖的事。只要说出来,每次加一分,但也可以要求弃权。最后,每人问手中纸条的主人,是否宣读里面的内容,如果回答是“不”,便把纸条还给对方,如果回答“可以”,就宣读条上的内容,纸条的主人便得一分。说谎与诚实教育几乎刚会说话的儿童就开始撒谎,有时可能更早些。儿童在发展初期,看不出自己言行之间的直接关系,对他们来说,行为远比语言重要得多,而语言都是模糊的,有多重含义的。

儿童慢慢长大后开始发现,故意说谎而误导别人是错误的,当他们发现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谎骗自己,会非常愤怒。他们逐渐开始区分谎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儿童撒谎有多种原因,有的可以理解,有的不可以。小一点的儿童说谎是为了免受惩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让同伴羡慕。而大一点的儿童说谎多是为了保护隐私。虽然说谎在人成长过程中是难免的,但是儿童如果习惯性地说谎或对关系重大的事情也不说实话,就成问题了。艾克曼所描写道:“对重要问题撒谎,使父母处理起来更困难,撒谎作为一个问题就更严重。撒谎腐蚀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滋长了不信任,损坏了互相信任的关系。说谎意味着不尊重别人,使得与经常撒谎的人在一起生活几乎变得不可能。”

研究表明长期说谎的儿童,经常有诸如偷盗、诈骗、横行霸道等不良行为。经常说谎的儿童往往出自父母经常说谎的家庭。另外,由于管教不多,甚至厌弃子女的家庭出来的儿童也有撒谎的习惯。

要想培养有责任心、关心爱护他人,以诚实正直的品质面对生活挑战的儿童,父母应注意如下事项:

从小就要教育儿童诚实,并且做到始终如一地要求他们。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诚实的理解会有所改变,但诚实的标准不应有任何改变。

儿童很小时,你就可以和他共同欣赏某些图书和电视节目,玩建立信任的游戏,了解儿童隐私的内容变化,并把握机会与他们讨论诚实和伦理道德问题。

对待孩子做错事

幼儿做错事是难免的,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3岁的幼儿好奇心大,求知欲强,什么事情总想弄清楚弄明白。家里新买来录音机,总想看看、碰碰,找找发出声音的原因,结果弄坏了录音机,遭到家长训斥或“体罚”。

孩子模仿性强,家长平日的举止言谈是孩子模仿的对像,孩子说话带脏字,遭到父母训斥,既不服气,也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能说能做,孩子就不能说不能做呢?

还不能很好辨别好与坏,还未完全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见东西就要,总认为都是“我”的,跟小伙伴要东西,不给就抢,就打人。

父母遇到孩子做错了事,一定要先弄清楚原因,不可无原则迁就,更不可助长孩子的这种脾性,态度不能粗暴、生硬,也不能单调无味地说教,如:“你怎么不听话?”“你怎么记不住?”没讲清道理,孩子听不进去,反而会引起反感。要从正面引导,对因为好奇所犯的错误,先肯定其有好的一面,同时也应指出哪儿不对,错的原因,怎样才对。家长除了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外,要能表示出信任孩子能够改正错误的态度,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父母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