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减压心理(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20319700000003

第3章 释放心中的激情(2)

为了更好地说明,富兰克林在自己的自传中还进一步写道:“接着,按照毕达哥拉斯在他的《金诗篇》里所提出的意见,我认为每日必须检查,所以我想出了下面的方法来进行考查:‘我做了一个小册子,把每一种美德分配到一页。每一页用红墨水划成7行,一星期的每一天占一行,每一行上注明代表星期几的一个字母。我用红线把这些直线划成13条横格。在每一横格的头上注明每一美德的第一个字母。在这横格的适当直行中,我可以记上一个小小的墨点,代表在检查当天该项美德时所发现的过失。’”

下面就是富兰克林所作的每日自我检查表,你应该认真研习。

制订一个行动的公式

第一,订下整个一周都将集中力量去完成的事。

每当一个时机来临时,你就应当用适当的行动作出反应。

第二,在接着的第二周集中力量在第二步要完成的事。

一旦时机到来了,在你有的意识心理中则要闪现“应用先前的那个原则”的意识,这时你就应用自我发出的警句“立即行动广”这样你就行动起来了。

每次每周集中力量于一件事,而留下其他原则由习惯来执行,这种习惯是当时机到来时,在你在下意识心理中所形成的。

第三,当13种品德的训练都完成了后,再重复做一遍。在1年内,像这样的循环可做4次。

第四,当你已经获得一种令人满意的品德时,你就能够运用一种新的原则去代替一种新的品质、态度和活动,这些都是你渴望要加以发扬的。

现在你已了解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用来帮助自己的方法。

因为《富兰克林自传》是一本供你自我学习的书籍,所以你有可能研究富兰克林的这些方法,并能注意你怎样应用这些原则。

倘若你决定开始实行你自己的计划,但还不能准确地知道开始时该用什么原则,这时你可以运用富兰克林的这13种品德,或希尔博士的成功学所讲的17个成功法则,也就是本书的18章所讲述的内容。

你必须要找到适合于你的工作

你可以来了解一个有趣的故事。“福勒制刷公司”首要创办人阿尔弗拉德·福勒出身于一个农场主家庭,住在加拿大东南的新斯科夏半岛。

福勒似乎总也保不住他的工作。其实,在头两年中,他虽非常努力,却失去了三份工作。

但是,接着在福勒的生活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因为他试图销售刷子。

就在这时,福勒受到了激励。他开始认识到他最开始的三份工作对他都是不适合的。

他不热爱那些工作。那些工作并非自然地来到他的身边。

自然地来到他身边的工作是销售。他马上明白:他会把销售工作做得很出色,他非常热爱这项工作。

所以福勒开始集中精力从事世界上最好的销售工作。

他是了不起的人。

他成了一个成功的推销员。他在攀登成功的阶梯时,又立下一个目标:即创办自己的公司。

阿尔福拉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这时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兴高采烈。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拿出去出售。

当销售额开始上升时,他就在一所旧棚屋里租下一块地方,雇用一名帮手,替他制造刷子。他本人则全身心地投入到销售中。

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阿尔福拉德福勒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

这个成果便是:很快,福勒制刷公司具备了一大批销售员和数百万美元的年收入!你看,倘若你能做自然而来的工作,你就更易于成功。

然而,比起丧失工作、赚得巨资或商业成功等因素,还有更激励人的东西。而自我保存便是在这张因素表上最强有力的一个因素。

七人得救的故事

机长爱德华·税堪巴克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人们挚爱地称呼他为“爱地”,因为他是忠诚、正直、勤奋工作和通情达理的象征。

那些见过他本人、听过他的演说或读过他的书《七人得救》的人,都认为他是那样的象征。

有一次,爱德华·税堪巴克的飞机坠落到了太平洋。

第一周,人们没有发现飞机残骸和人的痕迹。第二周也没有。

但是到了第21天,机长爱德华·税堪巴克等人得救的消息震惊了世界。

你且想像一下机长爱德华·税堪巴克和他的机组人员,困在太平洋上的三个木筏上,除了大海和天空,什么都没有。

你完全能够想像一下,他们在飞机坠海时所受到的振动之苦,这些人遭受的烈日酷热之苦和饥渴之苦……

机长爱德华·税堪巴克在他的书中讲起他们的奇特经历时是如此描述的:

“正如同我所讲过的那样,我始终没有失去我们会得救的信心,但是别的人却好像并不能完全同我一起分享这种状态。我的几位伙伴清楚地开始想到身后的事情,并依据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考虑身后的问题。”

“真的,我在一切时候都确信我们会被拯救。”

“我力图把我自己的哲学分赠给这些伙伴,希望我的哲学能激励他们不放弃。这是这样简单的经验:在严酷的环境中,我受苦愈久,我就愈加确信我会得到援救。这是从年岁较大的人那里所获得的一部分智慧。”

研习到这里,你一定已经从这本成功学著作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是,或许你还是会问:

我究竟该如何来激励自己呢?

我们已经列出了一些基本动机。既然这样,现在就让我们再为你复习一遍吧!

首先你需要有自我保存的愿望。

然后是爱、恐惧和性的情绪,死后生活的愿望和谋求身心自由的愿望。

接着是愤怒和憎恨的情绪,最后是谋求被认识及自我表现的愿望。

在这个基本动机表中的最后一种,则能够是你获得特殊财富的愿望。

激励人生的成功法则

在拿破仑·希尔的《成功致富》一书里,他第一次揭示出了6个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它们分别是:

1.你要在心里,确定你渴望拥有的财富数字。

2.作实际的考虑,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多少代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钱。

3.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个日期之前把你想要的钱赚到手。

4.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实施。

5.将以上4点清楚地写下来。

6.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的内容。

上面这6个步骤我们实际上早就在第一章里向你谈起,在这里重新提出是要向你再次强调。从表面上看它们好像是非常简单的,因此希尔博士一再告诫:

“对一些没有接受过严格心灵锻炼的人而言,以上6个步骤是‘行不通’的……但无论怎样你必须记住,将这些步骤传下来的人绝不是没有完善意识和成功勇气的平庸之辈,而是世界上经济和政治领域中颇为成功的一些杰出人士。”

希尔博士还说:“倘若你知道这6个步骤是经过已故的托马斯·爱迪生详细审查过并认可了的,也许你会有更大的信心。爱迪生终生服膺、实践这6大步骤——他知道这些步骤不仅是创造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是所有人要达到成功目标的必经之路。”

爱迪生曾经写信赞扬拿破仑·希尔说:“我感谢您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去完成成功学……这是一个很健全的哲学……追随您学习的人将会获得巨大的好处。”

用成功法则激励他人

懂得如何用有效的态度和悦人心意的方法去激励别人,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十分关键的。

你在整个一生中都扮演着双重的角色,你不仅是你自己,而且同时又是你眼中的他人;你激励别人,别人也激励你。

继母激励孩子的故事

我们知道,世间的父母总是激励着自己的孩子。

然而,关于它的重要性我们则是从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母亲那儿认识到这一点的。

旁人对一个小孩的信心能让这个孩子信任他自己。

当这个孩子感觉到他是完全沉浸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时,他就会干得很卓越。他不会绞尽脑汁地去保护自己免遭失败的伤害。相反,他将全力地探索成功的可能性。他的心情是舒畅的。信任已经大大地影响了他——让他把自己内在的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出来。

爱迪生说:“我的母亲造就了我。”拿破仑·希尔本人在这方面也有亲身体会。

他曾这样说过:“当我是一个小孩时,我被认为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不管何时出了什么事,比如母牛从牧场上放跑了,或堤坝决口了,或者一棵树被神秘地吹倒了,所有人都会怀疑:这是小拿破仑·希尔干的。”

“而且,一切的怀疑竟然都还有什么证据哩!我母亲死了。我父亲和弟兄们都认为我是恶劣的,因此我便真正是非常恶劣的了。倘若人们竟是这样看待我,我也不至于使他们失望。”

“有一天,我的父亲宣布:他即将再婚。我们大家都很担心,因为不知道我们的新‘母亲’是哪一种人。我本人断然认为即将来我们家的新母亲是不会给我一点同情心的。这位陌生的妇女进入我们家的那一天,我父亲站在她的后面,让她自行对付这个场面。她走进每一个房间,很高兴地问候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说直到她走到我面前为止。我直立着,双手交叉着叠在胸前,凝视着她,我的眼中没有丝毫欢迎的神情。”

“我的父亲说:‘这就是拿破仑,是希尔兄弟中最糟糕的一个。’”

“我绝不会忘记我的继母是如何对待他这句话的。她把她的双手放在我的两肩上,两眼闪耀着光辉,直盯着我的双眼,让我意识到我将永远有一个亲爱的人。她说:这是最糟糕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把他所具有的伶俐品质发挥出来。”

“我的继母总是鼓励我依靠自身的力量,制订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后来证明这种计划就是我事业的支柱。我绝不会忘怀她的教导。所以,当你去激励别人的时候,你要使他们建立自信心。”

“我的继母造就了我。因为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激励着我努力成为她相信我能成为的那种孩子。”

因此,你能够用信任的方法激励其他人。

但是要正确地理解信任。它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消极的信任没有力量,就像不能观察的眼睛的视力没有力量一样。

必须运用积极的信任。必须说明你的信心,告诉别人:“我知道你在这个工作中是会成功的,因此我和别人承担了保证你成功的义务。我们都在这儿,等待着你的成功。”

当你对别人抱有信心时,他就会成功。

现在你能够用一封信来表达你对别人的信任。其实,信件是表达个人思想和激励别人的极好的工具。

书信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好

任何人都能够写一封信,提出建议,影响收信人的下意识心理。当然,这种建议的力量取决于几种因素。

倘若你是一位父亲或母亲,你的儿子或女儿远在外地上学,你就能用信件效用,这是你用别的办法所不能完成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