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探寻捷径(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20320600000002

第2章 锻炼口才(1)

学会幽默的谈吐

幽默话是怎样形成的?它的产生靠哪些条件呢?幽默话语作为语言艺术,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有哪些呢?

要有高尚的情趣和乐现的信念

恩格斯曾经说:“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幽默的谈吐是建立在说话者思想健康、情趣高尚的基础上的。它对人提出善意的批评和规劝,它必须要求批评者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高的涵养性。一个心地狭窄,思想颓唐的人是不会幽默的。幽默永远属于那些热心肠的人,属于那些生活的强者。幽默者品德要高尚,要心宽气朗,对人充满热情。老一辈革命家,在与人民群众讲话、攀谈时,言谈话语间有时便流露出一定的幽默感,使人感到分外热情、亲切,这当然与他们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有关。

要有较高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幽默的谈吐具有反应迅速的特点,这就要求说话者思维敏捷、能言善辩,而这些又来自于对生活深刻体验和对事物的认真观察。具有较高的观察力、想象力、才能通过仿拟、移时、降用、拈连、比喻、夸张、等方式说出幽默的话语。

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幽默的谈吐是人的聪明才智的标志,它要求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一个人语言修养高、文化知识丰富,对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再加语汇丰富,语言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这样他平时讲起话来就会得心应手,自然就容易活泼、生动、有趣。

最后,要强调指出的是,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一定要根据具体的题旨语境,适当选用幽默话语。另外,人的才能不一样,有的会幽默,有的不会幽默。不会幽默的,则不必强求。否则,故作幽默,反而会弄巧成拙。

要想学会幽默,必须掌握幽默的方法和技巧。

对比是造成幽默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对比可以揭示事物的不一致性,使用对比句是逗笑的极好方法。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就常用这一方法,比如:

“先生们,这个人什么都不缺,除了财富与美德。”

反复也可以成为一种幽默技巧。

反复申说同一语句,能够产生不协调气氛,从而获得幽默效果。比如牛群的一段著名相声中的“领导冒号”。

故意啰嗦也是一种幽默技巧。

画蛇添足常能引人发笑。如马季的相声名段《打电话》,主要用的就是这种技巧。

巧用歇后语同样能达到幽默的效果。

歇后语也是一种转折形式,它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部分一出,造成悬念,后面部分翻转,产生突变,“紧张”从笑中得宣泄。如:

“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倒置作为一种幽默方法,颇为人们推崇。

通过语言材料变通使用,把正常情况下人物关系,本末、先后、尊卑关系等在一定条件下互换位置,能够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

另外,比较常用的幽默方法还有倒引,即引用对方言论时,能以其人之语还治其人之身。如:

老师对吵闹不休的女学生说:

“两个女子等于一千只鸭子。”

不久,师母来校,一个女学生赶忙向老师报告:“先生,外面有五百只鸭子找您。”

转移也是行之有效的幽默手段。

当一个表达方式原是用于本义,而在特定条件下扭曲成另外的意义时,于是便获得幽默效果。

空中小姐用和谐悦耳的声音对旅客命令道:

“把烟灭掉,把安全带系好。”

所有的旅客都按照空中小姐的吩咐做了。过了五分钟后,空中小姐用比前次还优美的声音又命令道:

“再把安全带系紧点吧,很不幸,我们飞机上忘了带食品。”

夸张的运用更能达到幽默的效果。

运用丰富的想象,把话说得张皇铺饰,也能收到幽默效果。大家比较熟悉的幽默“心不在焉的教授”,也是运用了夸张这一手法的。

教授:为了更确切地讲解青蛙的解剖,我给你们看两只解剖好了的青蛙,请大家仔细观察。

学生:教授!这是两块三明治面包和一只鸡蛋。

教授(惊讶地):我可以肯定,我已经吃过午餐了,但是那两只解剖好的青蛙呢?

“天真”也是一副有效的笑的验方。

弗洛伊德就曾把天真看成是最能令人接受的滑稽的形式。

一位妇人抱着一个小孩走进银行。小孩手里拿着一块面包直伸过去送给出纳员吃。出纳员微笑着摇了摇头,“不要这样,乖乖,不要这样”,那个妇人对小孩子说,然后回过头来对出纳员说,“真对不起,请你原谅他。因为他刚刚去过动物园。”

语言幽默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比喻、转折、双关、故作曲解、故作天真、谐称等也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仅仅懂得了幽默方法还不足以表明富于幽默,正象有了毛笔不一定就能成为书法家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运用。

辩论应注意什么

从某种意义看,不同见解的争辩过程就是寻求真理的过程。社会是不断进化的(时间),事物是无限复杂的(空间),那时那地那点被认为是真理,这时这地这点就未必都被认为是真理;而且由于人们的思想、智慧、环境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时代同一个政治背景,对同一件事物也会发生不同的主张见解。辩论,就是为了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互相劝说,论争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故此,辩论和寻常的谈话是不同的。

辩论是时常发生的。它随时可能出现在同志、同学、亲朋的谈论过程中。辩论是一种带着“敌意”的语言行为,因而有所谓唇枪舌剑之说。那种对人唯唯诺诺或人云亦云,遇事折中持平和不置可否的人是没有资格参加辩论的。当然,词锋的犀利,又不仅仅是表现于说话时的词语形式,最重要的是表现在语句的含义上。

在实际生活中,应严格确立辩论的价值观。为了分清是非,为了辨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为了追求科学的真理、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我们应该热情地参加辩论。但对于那些无关宏旨的细节琐事,我们则应“不屑置辩”。千万不要把精力和时间纠缠在一些琐事上。

此外,辩论还必须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在辩论中,自己爱什么、恨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都必须鲜明地体现在自己言辞之中,容不得半点含糊。逻辑的力量在辩论中是不可低估的,要取得辩论的胜利,必须有正确的论点,充足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

辩论的胜利,不能靠奸猾狡诈的诡辩,不能靠江湖术士的虚言,更不能靠瞪眼睛掀起桌子大吵大闹。世界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说:“在争论中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也不管称号姓氏的,重要的只是真理,在它面前人人平等。”“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我们的见解合乎事实,代表真理,加之运用正确的辩论方式,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怎样进行即席发言

在许多社交场合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有即席发言的机会。这时,如果你是一位巧辞令、善言谈的“老手”,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你是一位缺乏辞令、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新手”,那也不必紧张、回避,敢于拿出你的全部热情和胆量来,针对不同场合、对象说出能完全表达你的思想、意见或真情实感的精彩语言来。

通常的情况下,有如下几种即席发言:

被人发问时的即席发言

被人发问时的即席发言,通常是在会议上、法庭上或学术性的讨论、答辩会上,它大多是被动式的发言。这种发言受发问内容或发问主题的限定,因此,就发言范围来讲是容易把握的。这种答复式的发言,应问一答一,问二答二,将所需回答的问题,作条理清楚、内容完整而又是非曲直分明的阐述就可以了。如果是被人质疑,那就将“疑点”所在,做出符合事实和理由充分的回答。如果是法庭上的答辩,就将所涉及问题的时间、地点、在场人、事实的经过等加以阐明,或陈述你的申辩理由。如是学术上的答辩或解释,那你就将你的观点或研究成果,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论述或阐明,倘若遇到深奥艰涩难懂的问题,可用浅显易懂的形象性的语言加以说明……这样,你便能将你所答的问题说得明明白白了。

必须加以说明的即席发言

这种即席发言,通常是一个问题,一件事情在被人误解、曲解,群众或听众不甚明白或不明真相的一种解释性发言,这种即席发言既可以是指出、纠正他人的问题的事实真相,以达到澄清事实的目的,也可以是为自己或世人作辩白。或者和盘托出事实,以明真相,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或者在道理上充分地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抓住问题或事实的实质切忌使用“描绘”、“夸张”之类发挥性言词,否则会适得其反,把本该容易说明的问题,搞得复杂化了,致使听众反感。

“灵感”勃发时的即席发言

什么是“灵感勃发”呢?就是指触景生情、由二连三或见鸡思鸽的联想、遐想。这种情况,常在讨论会、酒席间、聚会上碰到。由一位讲演者或谈话者的一席话或一句话而发生联想。勾起情思,或见到一位老同学、老同事、老部下或老上级时所勾起的回忆;或是因酒兴奋,情思奔流,话语的闸门开启等情况下而发等等。这种“灵感”涌流式的讲话,通常要视场合、情景而定,应以幽默、趣事、欢乐的内容、语调和气氛为宜。要把握简洁、得体、高雅、乐趣这样四个要素。切忌酒后失言,不要讲那种扫兴话或长篇大论的废话、赘话。

被邀请时的即席发言

被人邀请的发言,①是应该谦逊;②是应该讲出与众有益的话来;③是应该充分估计听众的客观要求,说出受人欢迎的话来;④是要简短、干练。

“谦逊”,就是对主人(单位、团体)说些适当的谦卑语言。如感谢主人的热情好客,赞扬主人的成绩、善举、为人风格和精神品德等。

“说出于听众有益的话来”。就是讲话的内容能使听众获得思想上的启蒙和知识上的启迪;要注意讲者的自我形象和美的感染力,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以“楷模”出现在讲坛上。

“充分估计听众的客观要求”。就是说,听众需要面包,你就不要去描绘天堂如何美好;听众需要安抚,你就不要去激怒听众;面对需要“疏导”的一帮青年人,你就不要去“堵塞”或横加干涉。

“要简洁,不要空饶舌”。大凡一句话能讲完的就不要用两句话、三句话甚至喋喋不休地大讲空话、大话和废话。做到了上述四点,如果再能艺术地发挥一下讲演技巧,那你的邀请发言是会成功的了。

如何讲话得体

语言是口才的基础,我们如何才能和语言发生密切的关系?

这个方法就是多读书!在这个世界上,全新的事物真是太少了,每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得自愿或不自愿地捡起前人的衣钵,即使是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

朴实无华的语言是真挚心灵的表达,是美好情感的展现。因而,语言的朴素美来自相互的处事态度,话如其人,言为心声,平时为人处世质朴真诚,说话也就自然不会扭捏做作。古语说:“其行也正,其言也质”,正是说以真诚的态度为人,永远是语言朴素美的前提。语言的朴素美贵在保持个性,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或严肃,或幽默,或直率,或调侃,或委婉,只要是发自内心,保持本色。

有的人开口“当然”,闭口“绝对”,武断得惊人。这样,别人就无话可说了。有人说,武断是交谈的毒药,这话一点不错。谁也不愿和这样的人多谈几句的。

即使同一个词,修饰后也有程度的差别,如“一切”、“根本”、“多数”、“一些”、“凡是”,要根据实际来选择,万万不能掉以轻心。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就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实际上是一种“虚张声势”,说了会碰钉子的。

当然,强调“语言的朴实无华”不等于反对含蓄。说话的含蓄是一种艺术。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只需意会,不必言传”。

所以说,含蓄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现了对听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信任。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象力,把所有意思全盘托出,这种词意浅陋,平淡无味的语言会使话语逊色,甚至使人生畏。

我们推崇的语言技巧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国人民历来有着赞颂说真话的美德。在最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关于曾子教妻的故事,一直历久不衰。曾子把妻子开玩笑说的话付诸行动,将猪杀了,让孩子相信母亲的诺言。曾子的妻子未必是在有意欺骗孩子,曾子却虽近乎愚拙,但是他坚持了一种最可贵的精神,不让妻子说假话,不跟孩子说假话。

大话又称废话,与假话的性质接近。说大话在口才表达上不但不能给你的话题增辉,反而令你的话题和观点黯然失色。墨子曾对他的学生说,话说得太多,就象池塘里的青蛙,整夜整日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鸡棚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啼,却可以一鸣惊人。说话何尝不是如此,与其呀呀咿咿说一大堆废话,不如简明直接讲几句。现代人时间观念增强了,说废话空耗别人宝贵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吹肥皂泡,被吹出来的肥皂泡在阳光下闪耀着色彩艳丽的光泽,实为美妙。随着五彩泡泡的不断升高,接着一个接一个纷纷破碎。所以人们常把说空话喻为吹肥皂泡,真是恰当不过。对一些充满各种动听、虚幻诱人的词句,细细咀嚼却没有任何实在的内容,是迟早会破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