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致力行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20321300000011

第11章 开发你的潜能(4)

尽管在求职择业中,很难有确切的分析,总有一些赌博的性质在内。但是,求职中的你该如何减少这份赌博性呢?

如果可能的话,应尽量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轮胎制造商古里奇公司的董事长大卫·古里奇,在谈到成大事者的第一要件是什么时,他回答:“喜欢你的工作。如果你喜欢你所从事的工作,你工作的时间也许很长,但却丝毫不觉得是在工作,反倒象是游戏。”

爱迪生就是一个好例子。这个未曾进过学校的报童,后来却使美国的工业革命完全改观。爱迪生几乎每天在他的实验室里辛苦工作18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所以他会取得重大成功!

哈佛大学的职业顾问查理也说过类似的话:“每个从事他所无限热爱的工作的人,都能成为成大事者。”

也许你会说:“刚入社会,我对工作都没有一点概念,怎么能够对工作产生热爱呢?”还有的人说:“我期待着做一名人事主管,但现在却作一个科员,如此大的差距,怎么能让我安下心来干好工作呢?”

艾得娜·卡尔夫人曾为杜邦公司雇佣过数千名员工,现为美国家庭产品公司的公共关系副总经理,她说:“我认为,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那么多的人从来没有发现他们真正想做些什么。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只从他的工作中获得薪水,而别无其他,那真是最可怜的人!”

卡尔夫人还举例说:“有一些大学毕业生跑到我那儿说:我获得了达茅斯大学的文学士学位或是康莱尔大学的硕士学位,你公司里有没有适合我的职位?他们甚至不晓得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也不知道希望做些什么。因此,难怪有那么多人在开始时野心勃勃、充满玫瑰般的美梦,但到了40多岁以后,却一事无成,痛苦沮丧,甚至精神崩溃。”

事实上,选择正确的工作,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琼斯霍金斯医院的雷蒙大夫与几家保险公司联合作了一项调查,研究使人长寿的因素,他把“合适的工作”排在第一位。这正好符合了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的名言:“祝福那些找到他们心爱的工作之人,他们已无须祈求其他的幸福了。”

卡耐基在和索可尼石油公司的人事经理、《求职的六大方法》一书作者保罗·波恩顿畅谈了一晚上。卡耐基问他:“今日的年轻人求职时,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这些年轻人不知道他们想干些什么,”他说,“这真叫人万分惊骇,一个人花在选购一件穿几年就会破损的衣服上的心思,竟比选择一件关系将来命运的工作要多得多——而他将来的全部幸福和安宁全都建立在这件工作上了。”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你该怎么办呢?你应如何解决成大事这一难题?你可以通过向职业顾问来寻求帮助。也许他们可以帮助你,也许将会损害你——这全靠你所找的那位顾问的能力和个性了。

当然,只能让职业顾问提供建议,不能让他们成为你职业生涯的规划者。职业的规划与决定还是由你自己决定。记住,这些辅导员并非绝对可靠;他们之间经常无法彼此同意;他们有时也犯下荒谬的错误。

例如,一个职业辅导员曾经建议一位学生作一位作家,仅仅就是因为她的词汇很广。多荒谬可笑!事情并不那样简单,好作品是将你的思想和感情传给你的读者——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不仅需要丰富的词汇,更需要思想、经验、说服力和热情。

建议这位有丰富词汇的女孩子当作家的这位职业辅导员,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件事:他把一位极佳的速记员改变成一位沮丧的准作家。

想说明的一点是,职业顾问专家——即使是你和我,也并非绝对可靠。你也许该多找几个辅导员,然后凭普通常识判断他们的意见。

你也许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要在这里提一些令人担心的话题呢?但如果你了解菲尔·强森的经历,便不会如此了。菲尔·强森的父亲开了一家洗衣店,他把儿子叫到店中工作,希望他将来能接管这家洗衣店。但菲尔痛恨洗衣店的工作,所以懒懒散散的,提不起精神,只做些不得不做的工作,其他工作则一概不管。有时候,他干脆“缺席”了。他父亲十分伤心,认为养了一个没有野心而不求上进的儿子,使他在他的员工面前丢脸。

有一天,菲尔告诉他父亲,他希望做个机械工人——到一家机械厂工作。什么?一切又从头开始?这位老人十分惊讶。不过,菲尔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穿上油腻的粗布工作服工作,他从事比洗衣店更为辛苦的工作,工作的时间更长。但他竟然快乐得在工作中吹起口哨来。他选修工程学,研究引擎,装置机械。而当他在1944年去世时,已是波音飞机公司的总裁,并且制造出“空中飞行堡垒”轰炸机,帮助盟国军队赢得了世界大战。如果他当年留在洗衣店不走,他和洗衣店——尤其是在他父亲死后——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他会把整个洗衣店毁了——破产,一无所得。

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尽心尽职地干工作,就在于他们开始选择职业时没能衡量好自己,以至于养成“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的陋习。

不可拘泥于一份工作

所谓择业期望值,是指一个人要获得的职业岗位对其在特质和精神上的需求满足程度。比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如何,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怎样,能否受到尊重和器重,能力特长和抱负能否得以施展,等等。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希望能获得一份能更多、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需求的职业。必须看到,这种期望变为现实,可能要受到自身条件、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一个人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素质、专业、社会需求、机遇等条件外,主要决定于自己对择业期望值高低的选择。所以,当求职者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择业目标之后,如何把握你择业期望值,就成为关系你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如果把握不好,就难免走入择业的误区。

正确地把握择业的期望值,必须注意防止和克服以下几种不良心态的误导:

一是图虚荣的思想。由于虚荣心作怪,一些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一心只想找一份让别人羡慕的职业。至于自己能否胜任,是否适合自己,能不能有所发展,一概不考虑,其结果要么因超越现实而无法实现,要么在工作岗位上因无法施展才干而业绩平平。

二是图享受思想。优越的待遇和条件往往对求职者最具诱惑力,但也是最容易使求职者择业失败的误区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种职业的社会声望,越来越多地与经济收入状况联系在一起。

客观地讲,一些求职者希望有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种职业期望不能说是错的,问题是有部分求职者对这类企业的职业活动特点知之甚少,而对其收入和生活条件期望过高,这就意味着即使他们能如愿以偿得到这份职业,但如何进入职业角色,实现自己的抱负,还在未知之列,甚至有部分求职者只重金钱,图实惠,只要生活条件好,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这种择业心态不仅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而且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三是图安逸的思想。害怕艰苦,只想享受愉快适意。

这也是导致部分求取者择业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有几分耕耘,便有几分收获。人生犹如一个竞技场,想不付出艰苦的劳动,便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事实上,即使在环境较好的职业岗位上,只图安逸、享受也是不行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良好的生活条件,都来自于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企业良好经济效益则来自全体员工的勤奋工作和开拓进取,图安逸享受显然是行不通的。

把握职业的期望值,在方法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防止偏离自己的择业目标。择业目标的确定要从自身素质和社会需要来考虑。求职者在确立自己的择业期望值的过程中,如果偏离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和实际能力去选择,你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从而偏离自己的择业目标。还有求职者明明在某一方面素质不太好,却要选那些对这方面素质要求较高的单位或岗位;也有的求职者明明在某一方面素质较好,却轻易地放弃了对有可能发挥自己这方面因素的单位或岗位的选择,这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而且对社会和企业也是不利的。

二是防止期望值过高。有的求职者在择业过程中,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眼睛死盯着“大西瓜”。实践证明,择业期望值过高最容易使人陷入两种困境:一种是由于期望值超出现实太多而使你在择业时屡屡失败;再一种是即使你侥幸获胜,也会因自身能力不及、工作无法胜任而处于被动的困难之中。

三是不要期望你必定能找到过去曾干过的那种或那一类工作。如果你喜欢你的前一份工作,你会想:“我希望能找到与我原来的工作相同的那种工作,最好工作名称也相同。”

或许你能如愿以偿。然而,你必须做好思想准备,因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生活中,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各种工作也都瞬息万变。你千万不能苦苦期待能找到与过去工作一模一样的工作。

因此,人有必要把自己思想中给自己贴上的“职业标签”撕掉(如“我是一个机械工人”等等),重新给自己下一个定义,比如“我是一个人,我能……”

求职成功者之所以能找到愉快而合心意的工作,就在于他们能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职业生涯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俩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于是,两个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打算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见林中闪闪发光,待上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扔掉肩上的麻布,赶忙邀同伴放下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两个人终于有改变境遇的机会了。

然而,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空旷处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无处避雨,恰好被淋到。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辛苦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正确的择业期望值不是一下子就能确定的,通常采取“分步达标”和自我调整的办法,以不断调整择业的期望值,再将总的期望值分解成几个阶段性目标,然后逐步付诸实施。在实行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所选择的阶段期望值过高,就把它移作下一个阶段的期望目标。

所谓自我调整法,就是把其职业期望,按其主次分成不同的层次,首先满足主要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依次进行必要的调整,直到个人意愿和社会需求二者相吻合为止。

不要被工作压弯了脊梁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收入的普遍提高,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眼睛盯着自己的薪水袋已成为往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个人的发展和前途上。

实际上,我们生活质量往往取决于我们工作的质量。

但是,在选择工作时,也不要把薪水看成自己的首要考虑因素,更应关注工作前景,即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前景。此种择业观念的改变将成为求职成功者和失败者的不同之处。

在择业时,如果一个人认为在这份工作上获得的只是老板支付给他薪水,而没有比薪水更有吸收力的东西,这人注定是一失败者。成功者的经验表明:薪水不可能成为一个选择工作的动机,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择业动力,即个人的工作的前景。也许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都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薪水低的工作再有发展也不干,薪水高的工作无发展也往上冲。

德雷科·鲍克对这个话题所发表的个人见解值得求职择业者品味。他对哈佛的年轻人说:“不要计较你开始上班时老板支付给你的薪酬,你应该看到从薪酬背后所得到的东西。你会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你可以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你可以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等等。而这一切都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在择业时,工作前景应成为你择业的首要因素,不要让自己选择工作的目的只局限于老板提供的薪水上面。

在工作中学习和提高自己,这应该成为你工作的动力,不要将自己工作的目的只局限于老板提供的工资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