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食疗养生1088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20325300000046

第46章 身心养生法(3)

钓鱼活动一般选择江河湖海之滨,绿树成荫、山清水秀之处。垂钓者或沐浴着阳光,或在树荫下纳凉,欣赏周围的湖光山色,呼吸着富含负离子的新鲜空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中医经典著作《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说明钓鱼能接触、饱尝大自然之阳光和清新空气,对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钓鱼还能舒怀而调畅情志。因为钓鱼的首要条件是环境的宁静和人的专注,垂钓者必须手不离杆,眼不离漂,此时,所有工作及家庭的琐碎、烦恼之事均抛置脑后,而整个心理意念均被“咬钩”的情趣所吸引,倘若能钓得几条活蹦乱跳的鲜鱼,其欢愉喜悦的神情是无与论比的。因此,钓鱼既有严肃之态,又有活泼之举,而且内无思虑之患,外无形疲之忧,精诚专一,紧张轻松,具有调神养生的意义。2.炼意生智,动静结合钓鱼能磨炼意志。甩漂后一坐就是几小时,其间心无杂念,心绪平静,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鱼竿上,其专注的程度有时甚至能达到神经细胞不再接受和回答外界环境对感觉器官刺激的境界。因此,对于经常处于精神紧张、思虑过度的脑力劳动者来说,钓鱼无疑是一次放松和休息的好机会。

此外,钓鱼时甩漂提竿、下蹲起立等适量活动,能使人体的筋骨得到锻炼。又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地进行垂钓,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及健康状况安排活动量,如既可以跑动变换钓位,也可在同一处连续不断地垂钓。所以,这项活动不论对脑力劳动者还是对体力劳动者来说都是很有益的,尤其对中老年人更为合宜。3.防病治病,健身养生钓鱼能促进身心健康,对慢性病的恢复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如因思虑过度导致失眠、健忘等症,可在钓鱼活动中调整脑神经的生理功能而逐步恢复。又如肝炎患者,在垂钓过程中,能得以遣怀情志,疏泄肝气,从而加快疾病的痊愈。另外,通过钓鱼必须具备的“凝神静气”、“神静不乱”的条件,对相对情绪易激动者,同样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因此,明代医家李时珍认为钓鱼可以消除“心脾躁热”是有一定道理的。

值得提醒的是,垂钓是一种户外活动,一般全天都在野外,所以出发前要准备好行装。野外早晚较凉,要多带些衣服。钓鱼近水,宜穿防水防滑的鞋子。如遇阳光强烈的天气,需备草帽。带上干粮和冷开水,并备些清凉油之类的药物,以防小虫叮咬。

为什么说音乐也可以养生?

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均受控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反映着社会现实生活。它不仅可供人欣赏,陶冶性情,还具有重要的养生意义。

首先是能开发智力。语言是促使儿童智能发展的一个直接而重要的手段。音乐即是一种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色彩的语言,更易被儿童所接受。同时,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养料,对陶冶儿童情趣、促进儿童大脑发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在胎儿胚胎发育阶段给孕妇听听音乐,对胎儿智力的早期开发颇有益处。选一些典雅细腻、委婉柔和的乐曲,不仅能使孕妇的情绪保持在最佳状态,也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的聪明健康。

其次能延缓衰老。老年人经常听音乐,尤其是听青少年时代曾经十分喜爱过的歌曲和熟悉的旋律,可以唤起美好的回忆,并增添生活乐趣,增强生活信念,使他们焕发青春,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我国西汉时期有位名叫窦公的长寿老人,他活了180岁。三国时养生学家嵇康对窦公的生活进行了研究,认为他之所以如此长寿,除了坚持导引而获益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职业——音乐师。音乐使他乐观豁达,而窦公又是盲人,更少杂事纷扰,所以得以长寿。

第三能调整心绪。人们通过反复实验和摸索发现,节奏缓慢、韵律安祥的音乐能够降低人体内具有兴奋作用的激素,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轻松、舒畅。用敲击乐器演奏的节拍明快的音乐,会增加人体内具有激发作用的激素,能使人处于亢奋状态。优美的旋律能调节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具体方法是:当人心理疲劳、情绪低落时,可听一些节奏悠缓、旋律柔美的抒情名曲,如《假日的海滩》、《水上音乐》、《锦上花》等;心绪不安时宜听巴赫的赋格曲《b小调弥撒曲》;心情紧张时宜听肖邦或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当心灵空虚时宜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当注意力不能集中时则多听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当缺乏自信时宜听钢琴协奏曲《皇帝》。

其四能帮助消化。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早期专门研究消化过程,曾找出一些证据来说明音乐与消化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如果音乐能激发愉快的情绪,那么它就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帮助食物消化。

第五能辅助学习。有人做过实验,人们在奇特的古典音乐声中能达到过“耳”不忘的境地。在每分钟60拍的4/4拍古典音乐的伴奏下,每8秒钟讲授者念一个外语单词或短语,节奏与乐曲保持协调,这样学习者能进入放松状态,头脑特别机敏。效果好的人一天能记住1000个法语单词。

音乐有哪些治病的功用?

音乐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心理作用和物理作用这两种途径来实现的。根据乐曲的不同节奏、旋律、速度、响度、谐调等,产生相应的镇静、兴奋、镇痛、降压等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因人因病制宜进行辨证施曲,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首先是镇静。对于喧扰不宁、躁妄不笃、动而多怒的狂躁型精神病患者,临床上常选用节奏缓慢、恬静悦耳或悲凉凄楚的曲调,如《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苏武牧羊》等,以镇心安神或以悲制怒。这种方法中医称为“阳病阴治”。

其次为兴奋。对于沉默痴呆、语无伦次、嬉笑无常的抑郁型精神病患者,可选些节奏鲜明、活泼欢快、情绪激昂的乐曲,如《喜洋洋》、《娱乐升平》、《狂欢》、《春天来了》等,给患者以热烈的兴奋感,有利于激发情绪。中医称此为“阴病阳治”。

其三能止痛。我国古代医家曾以鼓、笛齐鸣治疗因情志刺激所导致的“心痛”疾病。另外还有用音乐治牙痛的,如清代《虞初新志·卷六》中讲:“某患齿病,予授以吹箫而愈,所治者非一人也。”而现代也有这方面的实例,英国剑桥医院口腔科用音乐代替麻醉药进行拔牙,试验200余例,患者无疼痛感。一般说,疼痛可以使人情绪不安,而情绪的不稳定又能导致疼痛加剧,而优美动听的音乐,正是通过“心(大脑)之感受”而使人的精神放松、情绪稳定,以达到止痛的效果。

第四能催眠。音乐能催人入眠。中医认为,失眠大多与情志起伏、饮食劳倦有关,但主要是情志为患,所谓“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音乐催眠就是运用“畅神志”来“和人心”,使人消除烦恼,心情和畅,则神安自宁,令人入睡。可选的催眠乐曲有:《二泉映月》、《平湖秋月》、《宝贝》、《仲夏夜之梦》等。

另外,音乐疗法的适应证较广,可根据本人的病情诊断来选择和编排曲目,如高血压病患者听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有时能让血压下降1.33~2.66kPa(10~20mmHg);头脑胀痛患者可听听贝多芬的《A大调抒情小乐曲》;神经衰弱者可以听比才的《卡门组曲》;便秘患者可听莫扎特的《小步舞曲》。跳舞有着怎样的养生之道?

跳舞是一种愉快而有节奏的活动。跳舞之时,通过肢体、身躯运动及呼吸的协调,令舞者感到身心轻快。无论男女老少,在工作、学习之余,若能适当跳跳舞,既可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又可怡神畅志,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跳舞的养生意义在于:1.感受欢愉跳舞可以抒发欢娱之情,能满足心理需要。每当优美和谐的乐曲伴随你翩翩起舞时,思维和心绪已完全沉浸在音乐和舞步中。正如晋代医家葛洪所说:“知音悦耳,冶姿娱心。”说明听音乐跳舞,是可以使人情志怡然,心境舒畅。尤其是中老年人,适当跳些交谊舞,不仅能增加生活上的情趣,而且还能给予心理上的宽慰。2.增进交往跳舞可以扩大社交范围,增进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通过跳舞,不仅可以结交同性朋友,还可以结交异性朋友。人具有社会属性,因此具有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的需要。跳舞是满足人们这一需要的一种途径。跳舞常常被称为“交谊舞”或“交际舞”,其含义即在其中。3.运动身体从跳舞的形式来看,运动是其主要特征之一。进入舞池,跟着音乐的节拍,或快或慢,或进或退,或侧身或旋转,高水平的还能跳出许多花样来,如“伦巴”、“华尔兹”、“探戈”、“恰恰舞”等,这些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体力、技能情况而加以选择。《吕氏春秋·古乐篇》云:“筋骨缩瑟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跳舞能使人体肢节屈伸,躯体运动,气血流畅,阴阳调和,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