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食疗养生1088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20325300000049

第49章 历代名人养生法(3)

否则,“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若为情欲所殉,犯此四者,“夫当壮年,便有老态,仰事俯育,一切堕坏。”如“禀赋本薄,而且恣情纵欲,再伐后天,则必成虚损。”据临床病例分析,沉溺声色,邪思淫欲,确是致病之由。或头痛昏胀,躁动烦热;或心悸少寐,惊惕不安;或阳兴梦遗,腰膝酸软;均与欲动损阴有关。因黄色淫秽而害病者,终日精神颓废,纳减火升,不绝其邪念,治之无功。

山东中医学院教授张志远曾报道,于农历五月间,诊治一新婚青年男子,自诉身倦、乏力、口干、耳鸣、视力模糊,且有阳强现象、脉沉数、舌质红,显示一派肾阴亏虚症状。经服六味地黄丸调治两月余,病情有所好转,但舌红、耳鸣、阳强等依然存在。由此领悟到炎夏房事过频的危害性。尔后,凡遇肾虚、阴精亏损者,告其四、五、六月房事有节,病体均得较快康复。由此可见,确有道理。

乾隆有着怎样的养生之道?

乾隆是中国封建帝王中最长寿者,在位60年,活了89岁。他能有如此高龄,除有优裕的物质条件外,还因他懂得养生之道。

乾隆年近90神智还清晰,过问朝政。根据他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的诀窍:“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十常”为: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四勿”为: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乾隆的这套养生方法,今天看来,均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乾隆的祖父康熙把骑射定为祖传家法,教诲皇家子弟要“习骑射,勿持贵纵恣”。因而,乾隆自幼善骑爱武,马术甚精。在避暑山庄射箭比赛中,多次大显身手。当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他80高龄时,还去行围狩猎。这对深居清宫的皇帝来说,无疑是个锻炼身体的好方法。

乾隆六下江南,三上五台,喜游名山大川、古刹佛界、仙家境地、幽静之所。不少城乡曾有他的足迹,这对他的身心健康不无益处。

乾隆爱好广泛,学识渊博,情趣甚广,是封建帝王中少有的多才多艺的皇帝。他在勤奋治国方面,虽比不上康熙,但在娱乐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爱读书,懂满、蒙、维、藏、汉5种文字;喜书法,学尊赵体,圆润遒丽,所到之处,甚喜御笔垂青;善诗文,据传他一生写文1300多篇,作诗4万余首。还喜听戏、观灯、看杂技、滑冰等。他还亲自演过戏。这些活动,对他修身养性,都是大有益处的。

乾隆起居饮食有节。饮食多以新鲜蔬菜为主,食不过饱。喜喝茶,对食用水十分考究。他还效法祖父康熙,不吸烟。由于他养生有道,一生身强体壮,神智清晰。

康熙的保健秘诀是什么?

在位61载享年69岁的清朝康熙皇帝,是中国的“寿星皇帝”之一。这位治国有方的“中国彼得大帝”,一生与医门有不解之缘,平素注重医药保健,熟谙养生之道,对医药科学,不论中医、西医都有涉猎。有关他的医药保健轶事也很多,下面略述几则。

注重养生,不滥用补药。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而康熙对补药则有所戒。在生活上,康熙帝不尚豪华,“不喜厚味”而喜“粗食软蔬”,“不喜饮酒”,不吸烟。对补药,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朕尝谕人毋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也。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这段话,虽不无偏激,但从药理学的角度阐述无病“好服补药”之弊,十分中肯,而且从人生哲理加以发挥,确实难能可贵。

书法以“宽怀”,运动强体质。一个人的健康标志,体现在心理和体质上。对于心理的调节,康熙通过练书法以求得“宽怀”,他曾亲自总结了一条经验,叫做“宽怀只有数行字”,即可以在书写“数行字”的过程中得到“宽怀”之效。按现代医学解释,可对脑神经起到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可锻炼人的耐心,培养人的意志,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康熙一生深悉体质的重要,他认为“恒劳而知逸”,在万机之暇,还在宫内种植水稻、蔬菜。在秋高气爽之时,则到木兰围场,疾马奔走,狩猎骑射,以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接受西方医学,推广西医西药。对于解剖学,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人体结构,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解剖学发展甚是缓慢。为了学习西方医学,康熙令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及宫廷画家等人,专门画了一些解剖图像,还令传教士巴多明将《人体解剖学》译成中文,希冀“造(福)于社会”,挽救“人之生命”,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对于西药,康熙对治疟药金鸡纳有着特别的兴趣。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他患了疟疾久治不愈,众医束手无策,恰逢法国的传教士洪若翰、刘应人京闻知,特进献金鸡纳,康熙服之而愈,大喜,此后康熙视金鸡纳为奇药,并把它作为“御制圣药”转赐患疟的大臣,以示恩宠。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患了疟疾,乞皇帝“赐圣药”,康熙闻奏后,立即派驿马星夜送去了金鸡纳。为了研究推广西药,康熙还准在宫内开设了实验室,供传教士制西药用。有时康熙还亲自给官员问病开方,中西药并用。他在宫内试种牛痘预防天花,效果较好,其后下诏推广,让边外49旗及喀尔咯蒙古人也种牛痘,“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康熙“坚意为之”。

禁止吸烟。康熙从不饮酒,也厌恶抽烟。但是,大臣史贻直和陈元龙却是嗜烟如命,整天烟袋不离手。康熙打算让两人把烟戒掉。一年,康熙去江南出巡,史、陈两人也随行。皇帝驾车在山东的德州暂住,康熙当面赏赐两人各一枝水晶杆的烟袋,让他俩当众抽吸。两人闹不清康熙的真正用意,还有些受宠若惊,马上装烟点火抽起来。谁想,刚一用力吸,隔着透明的烟杆清楚地看到了火星顺杆直往上冒,噼啪作响,直到唇边,还发出更响的爆裂声。史、陈两人到这时才明白康熙的真正用意。从这开始,两人再也不敢吸烟,并且戒了烟。

蒲松龄的养生法是什么?

蒲松龄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不但在文学艺术上造诣很深,创作出了脍炙人口、举世闻名的《聊斋志异》,而且他对于医术和养生之道也颇为精通。

青少年时代的蒲松龄,不重八股文,暇时博览群书,其中包括不少中医药书籍,掌握了医术。康熙九年(1670年),他应友人——江苏宝应县知县孙树百之聘充当幕宾(文书之类)时,为调查一宗冤案,他曾扮作郎中,走乡串庄以看病为名进行私访,给农民治过病。不长时间,他医病的本领就有了点名气,病家纷纷找上门去。

对于养生之道,蒲松龄是非常重视的,视为祛病延年、强身健体的好方法。他配制了一种茶,叫“蜜饯菊桑茶”,成分有:蜂蜜、菊花、桑叶等。具有祛暑、清热、消积、通血脉、健心脾的功效,对人身有大益而无危害。喝过此茶的人,无不赞叹。

他在西铺(今王村)毕府教私塾时,每天很早就起身,到“石隐园”的松柏林中,呼吸那飘动着松柏香气的新鲜空气,先练一遍“五禽戏”,再分开马步,半抬两臂,瞑目静站,练一会儿静功。最后,把“蛙鸣石”举上几十下,每每感到周身汗津津的才罢手(这块形似青蛙的“蛙鸣石”,现摆在蒲松龄故居的聊斋里的案几上)。

蒲松龄实践自学的医术和养生方法,使他在漫长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保持了充沛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