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食疗养生1088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20325300000048

第48章 历代名人养生法(2)

怎样从《龟虽寿》看曹操的养生观?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写的《龟虽寿》,是一首养生四言古诗,诗中所论述的养生见解,非常精辟。诗的原文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承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这首养生诗共十二句,有三层意思。

诗的开头四句是说,“神龟”的寿命虽然很长,但终究还是要死的;能够腾云开天的“腾蛇”,也难免要化为尘土,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当然也不例外。中间四句的意思是,千里马虽然老了,终日伏在马棚里,但它的志向仍旧驰骋千里;有雄心壮志的人,虽然已经到了晚年,但他决不悲观失望,还要继续前进,有所作为。实际上,这四句是曹操在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当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53岁了,但他不怕衰老的威胁,仍然“壮心不已”、“志在千里”,决心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图大业。最后四句的大意是说,人的寿命长短,不单纯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如果能注意保养身体,保持乐观的心境,是能够获得健康长寿的。

首先,我们从诗句中可以看出,曹操的养生观是唯物的,是科学的。他认为人寿有尽,人的寿命长短,既有“天”的因素,而蔓为重要的是后天的“养怡之福”。在1800多年前的曹操能有这种认识,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寿命无穷,与天地终”之说,道家在这方面鼓吹更甚。在古代不少人双为人是可以长生不死的,所以很多人为了长生不死,到处寻仙丹,服石药。也有不少人认为,人世间的一切,包括人的寿命长短,都是由“天命”所决定的。在这种认识论和生命观的主导下,有的人放浪形骸,隐遁避世;有的人则求神拜天,以求天神赐寿,这样做更无益于健康长寿。而曹操则不相信这一套,坚信人寿有限,但不在天。

其次,曹操的养生观充满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和曹操同时代的人,不少人都对人生抱悲观的态度,有的消沉颓丧,有的纵情声色,还有的追名逐利。曹操却独树一帜,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由于他有这种豪迈的志向和宽阔的胸怀,因而也促进了人的身心健康。他虽处于动荡不安、烽烟四起的乱世,而且长期驰聘沙场,能够享年65岁,也算是高寿了。

曹操认为,“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也就是说,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物质营养和体格锻炼(养怡之福的养可作这种解释);二是要心情愉快(怡就是愉快的意思)。这些可以说是曹操自身养生实践的经验总结。

健康长寿乃人之美好愿望,面对美好的生活,笔者奉劝人们为了健康长寿,不妨读读曹操的《龟虽寿》,也许从中会得到教益的。

苏东坡有着怎样的养生法?

众人皆知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一代文豪,他的诗,或自然流丽,或气势雄浑;他的词,豪放杰出,气象恢宏。

其实,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而且精通养生之道,他著有《上张安道养生诀论》、《续养生论》、《问养生》等。这就是尽管苏东坡一生道路坎坷曲折,饱尝艰辛,又为何年过花甲之后,仍然精力旺盛,双目炯炯有神的重要原因。

苏东坡习惯用梳发健身。“羽虫贝月争翩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人霜蓬根。”意思是:在皎洁的月光下,我在空旷的轩阁上站立,散开长发频频梳理,直梳得头脑十分清醒、筋骨也越来越有力。寒风露气吹到白发根上,精神抖擞,痛快淋漓。

茶历来为文人名士所喜爱,对养生颇有研究的苏东坡,对茶叶的作用也有不少独到见解,他在《论茶》中指出:“除烦去腻,世固不可无茶。”在牙膏、牙刷尚未问世的古代,他提出了食后用茶漱口的办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将茶叶与口腔卫生联系在一起。

“擦脚”是苏东坡又一重要的健身之法,他每天早晚盘腿坐在床上,双目紧闭,用力按摩脚心,左右脚各200次左右。科学研究证实,常按摩脚掌和脚趾,对许多疾病,如贫血、关节炎、糖尿病、周期性偏头痛、阳痿、痛经及肾功能紊乱等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苏东坡对自己的饮食生活有严格要求,曾给自己规定:“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一餐不超过一杯酒,一个肉菜),真正实践了“饮食有节”的养生之道。

“达观好动”,这是苏东坡极力倡导的。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他多次遭贬,辗转流离,还受诬入狱,几被处死,但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他一直注意身体的锻炼,保持了达观开朗的情绪。即使在最不得志的时候,他也不甘寂寞,或泛舟,或登山,尽情领略山川古迹风光,积极增强体魄,努力从苦闷中解脱,给自己开拓从内心到外在的开阔世界。他在政事之余,习射放鹰,从事畋猎;他关心平民生活,兴利除弊,在各地上任,尽力为百姓做好事,“苏堤”、“东坡肉”的命名就铭记了他的政绩和人们对他的深情。

陆游的养生四法则是什么?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同时对养生颇有研究,其养生法则有四个方面:1.注重饮食宜忌他在《病起杂言》中说:“起居饮食每自省,常若严师畏友在我旁。”这是强调人们吃东西要知道节制,饮食适宜则养人,饮食太过会伤人;又如在《养生》中说:“衣巾视寒燠,饮食节饱饥”,这是主张饥饱适度。陆游食养的另一特色是好食粥,如在《食粥》中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严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说明药粥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2.强调吐纳、导引、按摩吐纳、导引、按摩是陆游常用的方法,如在《春晚》一诗中说:“老生要是常谈尔,吐纳余闲即按摩”;“啄吞自笑如孤鹤,导引何妨效五禽”。经数十年寒暑不辍的苦练,陆游的功夫已达极高境界,“两皆若有光、夜视如正昼”,意思是两目炯炯有神,历历照物。3.喜梳头、勤洗脚梳头,洗脚,看起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陆游把此与养生联系起来,每天必做。“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其梳头之勤,不同一般,时常梳头意义何在?明代焦竑云:“冬至夜子时,梳头一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名为神仙洗头法。”而经常洗脚,亦大有好处,因脚部有60多个穴位,又是足三阳经的起始点,故坚持睡前洗脚,有补肾强身之效。4.重视情志调摄陆游认为,能否长寿的关键与是否善于重视情态调摄有关。读书忘忧,堪称颜回第二,陆游就是从读书中获得心理安慰而有益于健康的。他自称“书痴”,“客来不怕笑书痴”;“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得到安慰时,体内可产生一种结构与真吗啡相近的化学物质——“内生吗啡”,从而对人体产生有益的调节作用。陆游又说:“治心无他法,要使百念空。”意思是人们要想不得情志病,必须不追求名利等个人的东西。他生性豁达,即使在穷困潦倒之际,亦浩歌不已。

陆游深明养生之理,并把这一道理应用于养生。种菜、扫地、钓鱼、拂几,陆游样样都干。有意思的是,陆游把吟诗也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自然疗法的医学专家认为,吟诗不只是口腔运动,整个机体的多种器官都参与了活动。反复吟诗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达到相对平衡,增强一些有益的激素以及活性物质的分泌,而这些物质能把血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

药王养生四秘诀是什么?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曾多次拒绝唐太宗等所授爵位,长期居住民间,研究医学,为人疗疾,采种中药,著书立说。因此,被人们尊称为“药王”。同时,孙思邈又是一个著名的养生学家,他提倡养生、食治和怡老,内容丰富,涉及到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老年医学诸方面。由于他身体力行,活到了101岁,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能将养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长寿老人。他的养生理论有如下四点。

1.提倡抑情节欲孙思邈认为情欲过度是罹疾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并强调性医学卫生的重要性,认为房事太过,不仅可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优生优育,波及下一代,致使下一代先天不足。为此,他引用彭祖的观点:“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以说明节制房事的重要性。

2.主张“常欲小劳”

孙思邈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他认为运动比营养、休息更为重要,从而把按摩、导引、摇动肢节等全身运动作为养生的重要内容。3.既强调食养、又重视药饵他指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可见其对食养与药饵的重视。在饮食调养方面,主张饮食宜清淡,少吃荤、腥,忌吃生、杂。他还力倡“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认为少量多餐有益健康。同时,他把服食具有滋补和防治老年病作用的植物药作为养生的措施之一。4.重视环境居处在住地方面,他强调要“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山林深处,固是佳境”。现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把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处作为疗养胜地,可见药王孙老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在住室方面,他又指出:“但令雅素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总之,药王孙老的养生思想和方法是非常丰富,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名副其实。

白居易的健康病历诗是什么?

白居易诗中有相当篇幅,抒写了作者的生老病死观,养生方法论,记录了他的健康、疾病、起居、饮食和习惯,不失为不可多得的一卷千年前的健康病历诗。

白诗说,他40岁发现了第一根白发,60岁须发尽白,但“上山仍未要人扶”。66岁掉了两颗牙齿,作《齿落辞并序》。他的牙好,与晨起叩齿、饭后漱口习惯有关。70岁“右眼昏花左足风”以“金蓖石水”治疗无效。服用药酒兼按摩风湿性脚关节疼痛:“药酒醺醺引醉眠,摩挲病脚日阳前。”《枕上作》、《病中书事》记述了他的气管炎症状:“风痰侵凌临老头,血疑筋滞不调柔”病情与气候相关:“气嗽因寒发,风痰欲雨生;病身无所用,唯解卜阴晴。”诗人深爱饮酒,但据病情需要,时或过一段“斋居”生活。这期间,停酒断荤,日进一餐饼蔬、药粥、汤茶之类。诗人退休后的生活是积极而有规律的:“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自喜老后健,不嫌闲中忙。”

他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规律,忧伤是无用的。他强调老年人要“心静”、“少欲”、“不求过分之事”方能“延寿命”。主张“心闲身忙诫太劳”的养生法则。他说自己自小孩子起直至衰老,每天总得找点事做,但不过于疲劳。

诗人对当时社会上士大夫阶层中流行的求仙学道,服石炼丹活动十分反感:“莫学长生去,仙方误杀君,”作《海彩漫》一诗,评述秦皇汉武求不死之药并未能长寿的事实。

白居易指出,人的寿命长短,不在于胖瘦贫富:“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他认为,音乐对人有去忧、安慰、冶性、疗疾的作用,《好听琴》、《卧听法曲霓裳》对此予以肯定。他提出的“心是自医王”说,原则上与现代心身医学理论一致:“岂有物相累,兼无情可忘,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

“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是诗人“乐天”精神始终不泯的自我写照。他对祖国医学的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客观辩证的养生观点,值得我们珍视、研究与继承。

朱丹溪的色欲观有什么内容?

儒家养生十分重视性问题,认为性是一种本能,是生理上的需求,只要恰到好处,于身无害。金元医家朱丹溪,由儒而医,对儒学这一观点推崇备至,所著《格致余论》,开篇就是儒家亚圣孟子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承认性欲的合理性,强调婚育有时,动之有节;并根据阴气之难于成易于亏,心易为物所感而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阴精易于暗流疏泄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论点,提出了谨避“四虚”,“暂远帷幕”的见解。

丹溪所说的“四虚”:一是一年之虚,当四、五、六月火旺之时;十、十一月火气潜藏之时;二是一月之虚,上弦前下弦后,月廓月空之时;三是一日之虚,大风大雾,虹霓飞电,暴寒暴热,日月薄蚀,忧愁忿怒,惊恐悲哀,醉饱劳倦,谋虑勤动之时;四是平素之虚,即各种疾病发生及初愈之时。自然界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时,人身五脏六腑与自然相应,各有衰旺之时;日、月、地球相互位置的变动,月亮呈现出圆缺的改变,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遇大寒大热的天气剧烈变化及月晦之时,人体七情过度之时,以及疾病正作、病后体虚之时,“暂远帷幕”,夫妻分居,是很有实际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