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欧美的一些专家也一直没有停止对国会纵火案的调查。他们四处搜寻相关资料,从多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结果获得了不同的结论:瑞士伯尔尼大学历史系主任瓦尔特·霍菲尔指出:“国会纵火案”真正元凶原来是纳粹头子希特勒,他的指导思想是“伟大的政治家必须会撒大谎”,为了找到打击共产党人的借口,于是就派冲锋队长恩斯特等人,从戈林住宅通向国会大厦的秘密地下通道里事先运进了汽油等易燃物,他们唆使卢贝向国会大厦放火,同时自己却从秘密通道进入国会大厦,并在议会大厅点燃了易燃物。就当卢贝迷失方向,在国会大厦内四处乱窜的时候,真正的纵火犯已从原路偷偷撤走了,留下的卢贝被当作替罪羊被抓获,还被诬蔑为是共产党指派的纵火者。这完完全全就是希特勒在自编自演的一场以假乱真的闹剧。
很显然,这是个蓄谋已久的阴谋。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德国政局动荡不定。希特勒抓住时机,用蛊惑人心的口号煽起一部分德国资产阶级的复仇心理和反对共产主义情绪。1933年初,希特勒骗取了资产阶级信任,担任总理,建立了法西斯军事专制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加紧实行自己的侵略战争政策。因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希特勒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就在于实现他的独裁政策。
可是不久,1962年一位名叫弗里茨·托比亚斯的法学家写了一本《帝国议会大厦纵火案——神话和事实》的书。在书中他提出,荷兰青年卢贝是一位无所事事的无政府主义者,是他一个人单独放火焚烧国会大厦的,他与纳粹党和共产党都无瓜葛。出事的那天晚上,他偷偷进入国会大厦,并用几根木炭点燃了国会大厦。在书中,托比亚斯做出结论:“这不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政治预谋。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令人吃惊的事实:帝国议会大厦纵火案纯属偶发事件,是一个谬误掀起了这场轩然大波,并导致了以后的迫害浪潮。”这一结论在欧美史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表示赞同,有的则持否定态度。对立的两派史学家对此争论不休,竟然发展到互相指责、谩骂的地步。
1968年,前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等人组成了一个卢森堡“1933-1945年独裁统治研究委员会”,分别在1972年和1978年提交了两份文件汇编集,表明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史学家,用确凿的证据和大量的史料,再次证实这次“国会大厦纵火案”的导演不是别人,而恰恰是纳粹党。
1979年,在前联邦德国颇有影响的《时代周报》上,托比亚斯和他的盟友汉斯·莫姆森等教授刊登了《还历史本来面目——论有关“帝国议会大厦纵火案”的向壁虚造》一文,文中对纳粹纵火提出了反驳。他们认为:卢森堡委员会的总秘书长爱德华·卡里斯,是在非常可疑的情况下取得博士学位并成为教授的。他采取不正当的学术手段,胡编乱造,虚构历史。他在1968年出版的《剥掉假面具》一书是肆意伪造历史的无耻之作,其中所提及的资料纯属子虚乌有。1968年初,托比亚斯等教授又出版了一本文集,继续指责卢森堡委员会出版的文集是凭空捏造、无稽之谈,委员会的教授们心中有鬼,不敢出示原始文件。
卢森堡委员会的教授们也对托比亚斯和他的盟友汉斯·莫姆森所说的诋毁言语表示反驳,并且他们公开邀请荷兰著名的历史学家、自己的论争对象——路易·德·琼前来核实有关档案材料,还向外公布欢迎任何人来查实已发表的文本。
至此,国会纵火案的真正纵火者到底是谁,还没有一个真正能让人信服的解释来说明。不管怎么样,国会大厦着火却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并且最重要的是希特勒利用“国会纵火案”控制全国的目的暂时达到了。
“加尔各答黑洞事件”之谜
导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演化必将要有人做出牺牲,流血冲突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在所难免,然而,“加尔各答黑洞事件”中丧生的人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在人们的心中一直很困惑。18世纪的孟加拉是当时印度莫卧儿帝国辖下的一个封建小国。由于英国殖民势力的逐渐渗透,孟加拉的封建统治与印度其他地方一样在迅速地衰落。为了控制这种局面,国王阿利瓦迪汗力图重建规范的政治制度,消除封建腐败,但收效甚微。1756年4月9日,阿利瓦迪汗病逝,由于他膝下无子,因此在临终前指定自己最喜欢的外孙道拉为继承人。这个决定遭到他其他女儿的嫉妒与反对。为阻止这个决定,他的大女儿加西蒂和二女儿的儿子邵卡·特姜格与英国人秘密联系,寄希望于英国,企图得到英国的支持。
道拉最终排除干扰,艰难地登上了王位。可他的日子并不好过,表兄弟们时刻窥视着他的王位,英国人则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在没有取得道拉许可的情况下,英国人不仅在加尔各答的旧炮台上架起了大炮,还在一旁修筑了新的炮台。然而,这位年仅二十来岁的青年人,血气方刚。他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商人在孟加拉境内滥发许可证、勾结贪官污吏和擅自在公司的总部加尔各答的威廉堡修筑工事、架设炮台等种种违法行径,深感不满。为维护其尊严和权力,打击周围的亲英势力,他决定先发制人,把一批英国商人驱逐出境。为了孤立道拉,英国贿赂和收买了许多正在被新国王调查、追究的孟加拉腐败官员,并对他们实行保护。
道拉对自己身边发生的这一切既感到震惊又非常愤怒,他还勒令英国人拆除设在加尔各答城内的防御工事,并交出受他们庇护的一些贪官污吏,可英国人对此却置若罔闻。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道拉决定采取行动,把英国人从孟加拉赶出去!
1756年6月4日,他亲自率兵,占领科辛巴萨的英国商馆。翌日,又进军加尔各答。6月20日,兵临城下。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负责人德雷克和威廉堡守军长官霍威尔稍作反抗后,即弃城投降。这样,道拉毫不费力地占领了加尔各答。
在得知道拉要率兵攻打加尔各答之前,城内的英国妇女与儿童就已经转移了。道拉他们进城后,那些来不及逃跑的英国人和士兵都成了俘虏。道拉在胜利夺取加尔各答后,当天就返回了自己的驻地穆尔希达巴德,善后及留守事宜由他的部将曼尼克金德全权处理。没曾想,就在当天晚上,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并由此改变了孟加拉的命运。
据说,在道拉的军队占领加尔各答后的翌日凌晨,英国殖民军官克莱武和沃尔森就率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从马德拉斯出发,重新攻占了加尔各答。当他们打开那间关押着英国俘虏,只有一扇小窗、潮湿阴暗的房屋时,发现被俘的146名英国人中有123人因窒息死亡。这就是“黑洞事件”。消息很快传到英国,在英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6月23日,在距加尔各答83公里的普拉西,英国军队同道拉率领的孟加拉军队展开了激战。由于英军事先秘密收买了道拉手下的将军贾法尔,贾法尔临阵叛变,孟加拉军受到惨重的损失,英国人大获全胜。几天后,道拉也惨遭杀害。这次战斗为英国殖民者野蛮征服印度和南亚次大陆提供了借口,也是大英帝国在南亚次大陆殖民“事业”的开端。孟加拉从此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对于“黑洞事件”到底有多少英国人丧生,引起了不少史学家名的关注。英国著名的印度史专家珀西瓦·斯皮尔在他所著的《牛津印度近代史》中指出,所谓“黑洞悲剧”未必可信,这件事也并不能把全部罪过归咎与道拉,因为在事件中许多被不少人认定的“事实”,其实只出自当事人霍威尔一人之口。
同样,在R·C·马宗达、U·C·赖乔杜里和卡利金卡尔·卡塔合著的《高级印度史》中,也认为“黑洞悲剧”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到底那些死者的死因是不是真的由于窒息而死还说不清楚。
而在巴基斯坦学者拉希姆所著的《巴基斯坦简史》中则指出,根据当时的另一位当事人——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负责人德累克的说法,被俘的英国人只有39人,其中有16人在那天晚上死亡。
“黑洞”事件中另一矛盾的地方是:这间“黑牢”(一度曾用作过军事监牢)到底有多大,致使一夜之间在146人中竟有123人窒息而死。较多的说法是,这146人被关在一间20平方英尺的房间内,四周漆黑,只有一扇小窗供通气。所以到第二天一早闷死这么多人。根据印度学者巴哈塔查利亚著的《印度历史词典》中关于“黑洞事件”条目的释文,这间“黑洞”长18英尺,宽14英尺1英寸。然而,据印度文献目录学家夏尔马所编《印度争取自由斗争百科词典》的有关“黑洞”条目的论述,它仅仅18平方英尺大。如果真是如此,那是绝不可能容纳下这么多人的。由此可见,霍威尔的口述言过其实,令人难以置信。很显然,霍威尔的说法是别有用心的。
至于“黑洞事件”中究竟死了多少英国人,史学家们众说纷纭,或许这件事的真实原委我们还不尽得知,因此,“加尔各答黑洞事件”至今也还是一个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