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野外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20337400000022

第22章 沙克尔顿的遗憾

1901年,当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正在准备北极之行时,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已率探险队在罗斯海西岸登陆了,等待来年夏季去登顶。

南极的冬天,荒凉而寒冷。漆黑的夜,笼罩着无边无际的冰原,只有那无休止的风暴的嘶鸣声。风的猛烈可达12级,旋风每秒达70多米,严重阻碍人们的活动。外出时,只有穿上钉鞋弯腰走路,才不致被吹倒。甚至要戴上特殊的面罩,以防脸部重伤。因这里的风速,连生锈的铁链都磨得发亮,何况人的皮肉。这里的寒冷,比北极令人难以忍受,最冷可达零下80多摄氏度,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人的心跳会加快,煤油会结冰,汽油燃烧也有困难,橡胶像玻璃一样脆,铁桶的焊锡会裂开,温度表也不好使用,连细菌的繁衍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可人们却惊奇地发现“企鹅”这种冰原上的居民。

1902年夏,斯科特率队乘狗拉雪橇行进。一路上冰面起伏,裂谷纵横,稍不小心,就有丧命的危险,狗拉雪橇累得喘不过气来。虽说盛夏,寒冷仍刺人肌骨,越向南越冷。一只只狗冻死了,人们只好自己拉雪橇,到达南纬82度17分的南极大陆腹地,再也无法前进了,只好返回。沿途,他们作了许多科学考察工作,收集大量资料和样本,还精确测量了磁极的位置。1903年夏,探险队结束考察回国。

6年后,斯科特探险队的一个成员欧内斯特·沙克尔顿以未能到达极顶为憾事,决心再赴南极。他没有忘记上次狗全部冻饿而死的教训,于是改用马来拉雪橇,以为马力气大或许比狗更耐寒。他只带3个人,于1908年10月末动身去登顶。开始很顺利,不到一个月就到达上次到过的更南的地方。在这里,救援队告别他们,返回基地,一路上设置粮食,备回程用。

半个月后,路艰难起来。冰川陡峻,沟渠密布,裂缝纵横,高山横阻,攀登非常吃力,马匹更是无法前进,不是摔死,就是冻死,有的掉进冰缝。很快马都死光了,再次由人拉雪橇,降低了前进速度。人的体力显著衰弱,甚至面临着缺粮的威胁,但4个人仍然决心走到“最后的极限”。

1909年1月9日,四人忍着严寒和饥饿,拖着沉重的步伐,终于到达离极顶只有178千米的地方。不用几天就可到达极顶了,可他们现在已实在无法再前进一步了。这不是环境艰险的阻碍,也不是疾病的折磨,更不是缺乏勇气,而是没有了粮食。他们只好放弃,遗憾和痛苦缠绕着每个人,但没有任何办法。4个人勉强支持着走下了山地高原,于3月3日返回新西兰。

斯科特见沙克尔顿又失败了,决心第二次组织探险队,去摘取那王冠上的明珠。但这次却有了竞赛者了,他,就是有名的极地探险家、开辟北冰洋西北航道的阿蒙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