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野外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20337400000023

第23章 阿蒙森的胜利

阿蒙森于1872年出生在国土的一半在北极圈内的挪威。少年就立志征服北极,他回忆说:“孩提时代起,北极区就吸引着我,而我现在却到了南极,如此结局,谁能想象?”这表明,他是个奋发有为的人,而不把人生理解为只有一次拼搏,而是包括许多次。他说,他作为一个探险家不是偶然的,是他毕生耐心准备、苦心经营的结果。《富兰克林探险记》,燃起了他献身探险事业的愿望。他想,是什么把他们引到那里去的呢?是一种探明极地的欲望和热情,他们是为科学而去,为人类征服自然而死,有什么比献身科学更光荣呢!

为适应探险要求,他贪婪地阅读极地探险有关的书籍,严冬时竟开窗睡觉,来磨练意志。但母亲希望他当个医生,迫于母命,他只好学医。在他21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他公开表示要成为一个探险家,放弃学医。22岁那年严冬,他与哥哥进行了一次翻越高山的滑雪锻炼,因设备差,粮食储备不足,差点被冻死和饿死在雪地里。这次教训,使他意识到,做个探险家是不易的,在以后的探险中,计划认真周到成了他的一个鲜明特征。

阿蒙森认识到,以前极地探险家的一个共同弱点是:领队很少是够格的船长。因此,船一出海,就令出多头,指挥大权难以集于一人。因此,他决定首先要成为一名有执照的海员。1894年,他到一只北极捕鲸船上当水手,学会了水手的全部工作。下一步,他打算学驾船技术,并声明放弃工资,只要给饭吃就行。终于,他获得一艘北冰洋捕猎船上的大副职务,进一步熟悉了驾船技术,于1896年秋,顺利通过了领航员资格。

阿蒙森下一个目标是考船长。这时他争取到了一只比利时去南极考察的“别列热卡号”领航员的职务,于1897年8月出发。由于船长经验不足,不期遇上了南极的冬季。雾浓得连船身都看不清,船随时有触到冰山的危险,船速几乎达到蠕动的程度,被封冻在一望无际的冰堆中,考察无法进行。

1898年5月,南极区的太阳已落到地平线下,要到7月份才能露面。船上没有冬服,干粮快用完了,死亡威胁着大家。有的船员被传说中的南极大陆有魔鬼,吓得患了神经病,许多船员得了坏血病。此时,阿蒙森挑起了挽救船只脱险的重任,担当起船长来。他有条不紊地组织船员,派一部分人去捕捉海豹和企鹅,充作食物;另一部分人用毯子缝制冬衣;几个强壮的海员在冰原上用挖、砍、爆破等法,历时几个月开出一条通向海面的水道。就这样,被困了13个月的船只,终于在阿蒙森的机智指挥下,历尽艰辛,闯过了南极故障,安全返航,成为首次在南极过冬的探险船只。这为他后来的探险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是指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路,无数的探险队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演出过人吃人的悲剧。

阿蒙森是位不屈不挠、性格坚强的人,为了打通西北通道,他以极地地磁研究为课题,以求政府的财政支持,并努力到大学学习专业知识,甚至不惜代价借债购买船只和科学仪器。为了摆脱债主们勒令他24个小时之内还清债务的纠缠,他不得不于1903年6月13日半夜乘倾盆大雨之际悄悄地启航,去实现他那伟大的探险航行计划。

债主的逼迫不见了,自然界的威胁又来临了。汹涌的波涛,巨大的冰山、白茫茫的冰海,随时随地都会带来严重的灾难。由科学家和熟练水手组成的6人探险队,乘坐“约阿号”,小心谨慎地航行了近两个月,并吸取了富兰克林所犯的致命错误,没有从西,而是从东绕过威廉王子岛,并在东南岸找到一个避冬的天然港湾。

在这里,探险队进行了两年的科学考察,积累了大量而详尽的资料和数据。此间探险队员们经常出去打猎。一天,阿蒙森见远处几个黑点,不由得喊了一声“鹿”。有人却笑着说:“是两条腿的鹿”。原来,他们遇到的是手持武器的爱斯基摩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冰天雪地里,分布在广阔的北极地区内,以狩猎和捕鱼为生。为了不误会,阿蒙森说句唯一会说的爱斯基摩语:“密乞摩!”敬礼的意思。于是双方成为了朋友,几天后,约200多名爱斯基摩人来到他们这里来,迅速用冰雪盖起房屋。阿蒙森对他们所用的武器和风俗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还跟他们学习了驾驶狗的技术,他深信这是北极探险最有用的动物,他还收集了当地土著的一整套服装。

1905年8月13日,阿蒙森率队穿过浓雾和浮冰向西在陌生的水域中小心翼翼地航行,并不时地测量水深。迷宫般的水域,经历半个月的艰苦航行总算过来了,突然,远方一条捕鲸船迎面而来,他马上意识到跨越北冰洋的西北航路打通了,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这意味着,400年来探险家们的努力,今天就要结出硕果了。他奋力地指挥船越过无冰的洋面,以躲过即将来临的冰冻期,驶进太平洋,可他们还是遇到了冰冻。但打通西北航道的兴奋使他忘记了疲劳,他克服了翻山越岭等困难,迅速地到北极地区的美国打电话,将消息传到了全世界。这一辉煌成就,使他成为有名的极地探险家,坚定了他试图到达北极极点的雄心壮志。他的考察资料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阿蒙森已是有名望的人了,他公开了北极极顶探险计划。这时,赠款、仪器、装备、物品很快都送来了,他只需专心进行各种技术准备。

他看中的是南森用过的“弗拉姆号”,并在众多的候选人中,精选了12名最强壮、能吃苦耐劳且有丰富北极航行经验的人。航线确定了,一切准备就绪,正待1909年秋启航。

就在这里,突然传来了美国探险家皮亚里首先到达北极极点的胜利消息,这对梦想终生的阿蒙森而言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作为一个杰出的探险家,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见机行事,他立刻在心中改变了计划,转向南极极顶争冠。

1910年8月,推迟启航的“弗拉姆号”赴北极考察途中,突然宣布改变计划:去南极探险。队员们既惊讶又欢喜,阿蒙森非常高兴。他的哥哥早已把计划转告了挪威各界,并给当时已在新西兰的斯科特去了电报:“我也正要到南极去。阿蒙森。”

阿蒙森是位意志坚强、抱负不凡、行动慎密的探险家,尽管他采用的手段气势逼人,但他在屡次探险中表现出的才能,确实是令人佩服的。阿蒙森较之斯科特有丰富的极地探险经验,他根据以往探险家们收集了资料,于1911年新年,将“弗拉姆号”驶进了鲸鱼湾,在罗斯冰障的东部,并准备在这里建立基地。这条路线比斯科特选择的路线,到极点短约100千米,而且气候平和,道路是最为平坦的,这一点也许他并未想到,但为他的登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阿蒙森有条不紊地登岸,并分三组人员着手准备工作。他们带来的东西非常丰富,光粮食就900多箱;狗100多只,是耐严寒的爱斯基摩狗,他们既可保证交通不中断,又是活动的粮食,必要时可充饥。他清楚,运输或食品上有一点不足,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性后果。他们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安排了向极顶进军路线上的7个供应库和路标,并仔细地用罗盘确定路线的准确度,顺利地返回了大本营。

这时,南极的冬季来临了,风暴和寒冷使人难以忍受。阿蒙森注意预防染上坏血病,保证大家吃新鲜海豹肉、全粉面包、热蛋糕和新鲜水果,这是胜利的根本保证。那些爱斯基摩人的毛皮衣服,既舒适又暖和。他还想了许多办法来丰富大家在漫长的冬夜里的生活,他们人人健康地度过了一个南极的冬天。

1911年10月19日,具有历史意义的极点进军开始了,阿蒙森带4名队员和52只狗拖的4部雪橇出发了。第4天就前进了160千米,11月中旬,就到达离极点500千米的地方,一路上只有一架雪橇陷入冰缝,但很快拖了上来,再没遇到什么障碍,这主要是他们幸运地选择了一条平坦的道路,天气也格外的平和。以后就是在没有营地的陌生路上行军了。为了不迷路,每隔100千米就建一个仓库并设路标,否则,回来将遇到困难。

但当攀登南极大陆中央高原山脉时,他们遇到了困难,探险队员不时地要推、拉雪橇,绕过隐蔽的冰缝,爬过巨大的冰雹。有时连人带雪橇差一点掉进深不见底的冰缝。顽强奋战好几天,才一步步地登上冰川的山顶。从峰顶望去,是地势渐高的浩瀚高原,登上高原后,他们的干粮和燃料就快用光了,而以后的行军将用不上狗拉雪橇。于是阿蒙森下令杀死多余的狗,用狗肉喂其余的狗,人可吃有营养的新鲜狗肉和汤。

1911年12月7日,他们到达当年沙克尔顿到达的世界纪录,他们把挪威国旗插在雪橇上,庆贺这一胜利。此时此刻,队员们热泪盈眶,阿蒙森回忆说:“整个途中,没有任何时候像此时此刻那样令我激动,我的热泪夺眶而出,我的意志已无力加以控制,是前面飘扬的那面旗帜征服了我。因为我们现在有足够的粮食可继续走下去。”

12月13日,阿蒙森5人带17只狗和3辆雪橇轻装前进,到达离极点差几千米的地方,并在这里扎营。这里,雪停止了飞扬,道路也平坦了。尽管人们的脸上严重冻伤已溃烂化脓,但胜利在望使他们忘记了一切。入夜,帐篷里充满着节日前夕的气氛,他们兴奋地处于半醒半睡状态,心里充满着紧张和期待。

14日,出发的时刻终于到了,天气又是那么好。阿蒙森仔细地注意安装在雪橇上的指示器。下午3点,他大喊一声:“站住。”原来他们已站在了地球的最南端了。王冠上的明珠属于他们的了。他们互相拥抱,取出一面挪威国旗和“弗拉姆号”的标志,一起插在南极极点,并拍照留念。还留下一块木板,上面刻有5个人的名字。笼罩南极亿年的寂静,第一次被人声所打破,它的面纱终于被撕开。

他们在这里搭起帐篷,逗留了3天3夜,没有做详细的科学勘察,然后就开始返回。并在帐篷里留下两封信,一封是给挪威国王的报告;一封给斯科特,请他在他万一遇难后转交另一封信。1月25日,他们安然无恙地返回基地,并如期返回挪威。像皮亚里一样,阿蒙森的南极探险也显得远非想象的那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