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野外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20337400000025

第25章 美好的明天

与斯科特的悲惨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挪威人把阿蒙森当民族英雄来欢迎的场面。他每到一处,人们都脱帽向他致敬。由于他,全世界都认识南极了。但这场竞赛决不像体育比赛那么容易忘怀,也许是感到阿蒙森的胜利是如此的容易,而斯科特的结局是如此悲惨的缘故吧!我想议论几句: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角逐中,天气固然影响很大,但实质是人和自然的较量。阿蒙森的成功在于他较斯科特经验丰富,他在南极越过冬,又多次在北极探险,可谓极地探险之星,是唯一两极探险家。他的队员个个体质好,适应寒冷气候;另一高明之处以狗为动力,节省了体力并预备了口粮,保证了健康;另外,队伍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而斯科特则半路出家,仅南极一次探险经历,无北极知识;队员来自军队或雇佣,缺乏寒冷条件下求生存的思想准备;矮种马为动力是最大的失误;队伍组织差,如途中竟发现一箱饼干未装满,临时增加队员等;对食物不关心,依然吃面包和罐头等,偶尔吃顿海豹,还煮得烂烂的,这些因素足以决定失败。

尽管如此,斯科特队仍不愧为真正的英雄,其队员仍不失绅士风度。他们重视科学研究,搜集的大量标本和资料记录,成为不朽的文件。这种不图虚名而务实的精神,令人尊敬。而阿蒙森忽视科学考察,到有点锦标主义之嫌了。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身处逆境而勇于拼搏,面对危险而敢于前进,才有可能成为强者。

1957年,美国在南极极点建立考察基地,取名“阿蒙森——斯科特”站,正是纪念这两位征服南极的强者。

南极与北极相对,却“极不相同”。北极是冰雪的海洋,南极却是冰雪覆盖的大陆。它面积大约1400万平方千米,98%被约2000米厚的冰盖所埋,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库。冰层10米以下不受外界温度影响,里面隐藏着许多秘密,成为研究古气候等问题的天然实验室,它是世界上风最大、最冷、最干的地区。最低温度达零下88摄氏度,斯科特当年留下的报纸和饼干至今还完好无损!南极大陆边缘三分之一的海岸布满险峻的冰墙。

南极大陆也有“绿洲”,它是指那约7%面积是终年无积雪的部分,突出在冰山上的山峰。绿洲内有纵横堆列的岩石,呈暗褐色或暗绿色,岩石堆中有小湖、河等,水温4~9度,水中有微生物,可洗澡,个别岛屿上还有88摄氏度的温泉。

在这样严寒的大陆上,动植物品种不少,常见的海豹、企鹅、鲸鱼、海燕、地衣、苔藓等。企鹅那白围脖、黑大衣,走起路来一摇三晃,真像18世纪的“绅士”。

水手们害怕冰山,又不能不为冰山的美丽景色所赞叹,它们有的似古城废墟,有的似银装玉琢的宫殿,在阳光的映射下,反射着瑰丽的光彩,时而浅红、墨绿、淡蓝,海员们称为魔鬼的眼睛。

科学家们用知识的“魔杖”一步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但刚撩起一角,还有许多未知数,有待后人去探索。

我国拥有12亿人口,在南极研究与开发中有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1985年,我国在南极洲建立了长城科学考察站。我们要派更多的科学家去南极考察。南极欢迎有真才实学、不畏艰险的人去探索、去开发。这神奇的冰雪大地上,英雄有用武之地。

南极宝贵的地下矿藏、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都将造福人类。南极的明天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