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汁吃诗
20340600000025

第25章 汁水四溢(11)

与爱情相关的酒,不一定都是甜蜜,大餐之前,你可以和爱人喝一杯凯歌粉红香槟,顺便也聊聊19世纪凯歌香槟彭莎登夫人的故事。在法国香槟地区,都不少传奇的“香槟寡妇”,彭莎登夫人是最著名的一个,她坚守着爱情的承诺,把家族发展壮大,并且最早推出了许多情人节大餐必不可少粉红香槟。粉红香槟也被叫做玫瑰香槟,其间的爱意朦胧,谁能想到,这其中包含着一个香槟寡妇对她逝去的爱情无限的思念。

关于思念爱人情深意切的酒,最著名的却是一杯鸡尾酒,它的名字尽人皆知:玛格丽特。这款鸡尾酒就是创造者已故恋人的名字。玛格丽特在所有酒吧里都有,如果你和情人吃完了情人节大餐,顺便喝一杯鸡尾酒,你可以点一杯玛格丽特,顺便讲述一下这款酒背后的悲伤故事。

玛格丽特是1949年全美鸡尾酒大赛的冠军,洛杉矶的调酒师简·杜雷萨创造,用龙舌兰酒和各类橙酒及青柠汁等果汁调制而成,是餐后的短饮,这款酒恍如爱情,入口热烈,慢慢又被青柠的滋味调和,微微有些青涩的苦,最后回味时橙味的回甜。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难以把握,这款鸡尾酒带动了龙舌兰酒的畅销,每次喝玛格丽特的时候,我都想起周星驰电影《食神》中的那碗“黯然销魂饭”。

慢慢喝吧,正所谓:酒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若为爱情故,谁也拦不住。

冰酒传奇

人们总是喜欢强调偶然和传奇,比如中国的豆腐,许多书上都说是汉朝淮南王刘安崇尚道教,在炼丹时偶然以石膏点入豆汁,就形成了豆腐。事实上,经过严格考证之后,豆腐最早出现在唐末宋初,之后慢慢成为现在的样子,刘安无意中当了一个传奇的托词。冰酒也是一样,不少的说法是200多年前,德国的一家酒庄主外出,错过了葡萄采摘时节,并且经过一场大雪的侵袭,庄主将错就错,偶然发明了冰酒。在我看来,这个传奇与偶然并存的故事,也有不少杜撰之处,冰酒属于甜白的一种,制作甜白葡萄酒,为了增加甜度,就需要使葡萄脱水,使糖分浓缩,最典型的做法是晚收,于是有了晚收型甜白,冰酒的出现也是基于晚收的原则,只是向着悬崖边沿冒了一次险。

喝冰酒也往往有冒险的乐趣,冰酒往往搭配餐后甜点,甜配甜,如同干柴配烈火,往往有意外味。然而冰酒之甜,往往不是风清月白的小清新,而是明火执仗的棒喝,口感极端浓郁,感觉在口腔中开花,如同一个朋克女郎,我心狂野的气势令人难忘。

关于冰酒的产地,最常见的几个国家是德国、加拿大、奥地利,当然还有中国。德国是冰酒最富盛名的出产国,按照德国的规定,酿造冰酒的葡萄必须留在枝头,在低于零下8℃的环境下冰冻6小时以上。就是说,葡萄要到每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或第三个星期才能采收。为了不使结了冰的葡萄因为气温回升而解冻,葡萄的采摘、压榨都是在零下8℃的环境下完成的,一般情况下,葡萄采摘在凌晨3点就开始了,并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采摘完毕,并送到酿酒房压榨。可以说,传统的冰酒生产就是一场赌博,这是因为,突如其来的寒冷天气并不是每年都有,而且,由于葡萄要留在枝头,并不能破损,而随时降临的雨水会使酿制冰酒的希望化为泡影。即便是适宜的年份,冰酒的产量也少得可怜。

前几年,我去过张裕的黄金冰谷酒庄,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黄金冰谷酒庄在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酒庄在恒龙湖的边上。我们凌晨3点出发,穿上最厚的衣服,去葡萄园采摘葡萄,葡萄品种是威代尔,缩成很小的葡萄粒结了冰,悬挂在寒冷的葡萄藤上,我们哆哆嗦嗦地采摘,然后送到酿酒车间压榨,那个夜晚的寒冷似乎就在旁边。

除了威代尔,酿造冰酒的常见葡萄品种还有雷司令,这种葡萄具有很高的酸度,酿出的冰酒有着很细腻丰富的口感。并不是所有葡萄品种都能做冰酒,这需要葡萄非常耐寒,并且有很高的酸度,而且冰酒的出产率很低,丰收与否完全不能人为控制,往往一棵葡萄树上只能产一瓶冰酒,故而有些珍贵。

冰酒的瓶子造型往往也是冷酷的细长瓶,如同一个骨感冰美人,颜色往往金黄诱人,由于甜度高,轻轻转动酒杯就会出现美妙的挂杯。许多人都会用冰酒搭配甜点,做餐前开胃酒或者餐后酒,这就如同一本书的前言和后记,虽然精彩,却不过瘾。

其实冰酒能和许多主菜有很好的搭配,冰酒除了甜,还有很巧妙的酸度,于是更加平衡,冰酒可以搭配奶酪,也可以搭配鹅肝或者牡蛎,这都会给用餐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受。我还试过用冰酒搭配红烧肉,也是别有风韵,东方的食物与葡萄酒搭配往往能有更有意思的效果,比如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默多克搭配邓文迪。

买酒的时候也需要注意看标签,有不少人造冰酒,也就是用冷冻葡萄汁的方法来做冰酒,这种酒往往标注ice wine,而非icewine,很容易就上当。一瓶修长的冰酒,你可以想象是姑娘的胫骨,它需要搭配甜品吗?或者它本身就已经是一款美妙的甜品。

坏年份,薄若莱

薄若莱新酒还是来了,每年11月份第三个星期四,这都成了法定的新酒日。对于薄若莱新酒的热衷者来说,今年有点悲惨,产量下降,价格提升,酒的品质也不及往年,在中国的市场上,2012年在红酒电商网站上,一瓶入门级别的薄若莱新酒价格在100元左右,2013年已经是150元左右。北京的市面上,2013年的薄若莱新酒也不热闹——要知道在往年,薄若莱新酒的品酒会邀请函早已经像雪片一样落到我手里。我问了几家酒店,没有找到薄若莱新酒的影子,问了几个供货商,有,但是品种少得可怜,在一些超市里,也没有往年那么迅猛。日子不好过,舞台上灯光亮了,也还得喝着酒走几步——薄若莱,走你。

如果以好年份或者坏年份来算,2012年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坏年份:在欧洲,1月、2月罕见严寒,此时葡萄园正在为迎接春季剪枝;春天雨水不足,而夏天是葡萄树一年中最关键的开花期,这时反而大雨频发,这样的后果是葡萄果粒小得可怜;终于捱过去雨季了,尾随而来的是闷热潮湿的桑拿天,对于葡萄来说,这种天气最容易感染霉菌,只能大量打药;再接下来的日子里,冰雹来过,干旱来过,到了9月份葡萄成熟的季节,许多葡萄都还没有成熟。甚至有一些对自己要求高的酒商宣布:不生产2012年份酒。

是骡子是马,总得牵出来溜溜。薄若莱新酒永远都是出头鸟,当年的葡萄,当年上市,不经过陈酿,喝的就是新鲜,玩的就是心跳。

根据薄若莱产区葡萄酒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薄若莱采收量下滑了45%,有史以来最低。但是新酒节还得办,为了维护薄若莱的喜庆形象。

对于资深的红酒客来说,薄若莱新酒的来龙去脉都清楚;对于刚刚入门的红酒客来说,薄若莱新酒倒也算是一块敲门砖,以打开神秘的葡萄酒之门。薄若莱(Beaujolais)是位于法国勃艮第南部的一个酒村,这里98%的葡萄品种为佳美(Gamay)。薄若莱新酒的酿制方法与其他的酒不同,将不经破碎的整串葡萄放进密封罐中注满二氧化碳气,让葡萄本身做小规模的酒精发酵,之后才将葡萄捣碎。由于酿造时没有经过橡木桶,最终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带有醉人的果香和花香,入口非常新鲜、柔顺。薄若莱新酒当年采摘,当年品尝,全法国都为之庆祝,最有名的广告语是:薄若莱新酒驾到!(Le Beaujolais Nouveau est Arriv!)

许多人认为薄若莱新酒等级不高,都属于大路货,其实薄若莱也有不同等级,从下往上依次是:Beaujolais薄若莱;Beaujolais Villages优等薄若莱村庄;Beaujolais Crus 优等薄若莱。越是靠近北部,与勃艮第接壤的地方,产出的酒品质越高,整个薄若莱地区一共有12个Beaujolais Crus级别的酒庄。前两年我曾经去过其中几家,在酒窖里品酒,由此喜欢上了这种清新自然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