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来自A股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20341200000009

第9章 文献综述(6)

2.4.6文献评述与启示

国内外对于审计师声誉对审计定价的研究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结论。但是,多数的研究都认为审计师声誉与审计定价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国外的研究中,是否国际5/6/8大与审计定价显著正相关的结论占到文章总数的57.65%(49/85),显著为负的只有3.53%(3/85),其余不显著;国内的研究中,是否国际5/6/8显著为正占到90%(9/10),剩下的一篇是不显著。国外的研究中,审计师分类集中于是否国际5/6/8,对其他的分类方法并不多。国内的不是显著为正的结论也多数是按照是否国际5/6/8以外的分类方法进行的。这也进一步佐证了,是否国际5/6/8大作为审计师声誉类别的分类方法有着明显的合理性。

审计师声誉对于审计市场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考察审计师声誉的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可以观察审计时声誉在审计市场中的作用程度,反映审计师对审计师声誉的重视程度。

审计师声誉的衡量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法是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收入进行划分类别,代表审计师声誉的分类。审计师声誉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国际四大和非国际四大,国内外研究中用得最多的分类方法就是采用国际四大与非国际四大的分类方法。

审计师声誉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可能通过两个途径:前面的实证研究文献证实,审计师声誉越高,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质量越高,审计师为了达到较高的审计质量需要较多的审计投入,从而提高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定价;另一方面,审计师声誉越高,发生诉讼赔偿时候损失愈大(深口袋理论说明审计师赔偿能力越强,赔得越多),即使没有诉讼赔偿,发生审计失败声誉损失带来的客户收入损失越大。

如果审计师面临的法律风险很小,那么审计师对声誉的维护可能因为诉讼赔偿的减少或者声誉因为诉讼的损害的减少而降低。但是,从审计的起源来看,审计的产生并不是以法律的规定作为前提,市场对审计有着内在的需求。因此,即使法律风险较小,可能会降低声誉的经济后果,但是并不能消除审计师声誉的经济后果,审计声誉无论如何都会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本文的实证检验一方面验证了审计师声誉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验证不同审计师声誉的分类标准的合理性。

第五节关于审计定价研究的汇总和述评

Hay etal(2006)对审计收费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梳理了1977—2003年27年中间,发表在AJPT、AR、CAR、JAE、JAR等五大国际期刊上的文章。

固有风险中,存货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国外的研究认为是显著为正,或者不显著,而国内是显著为负或者不显著。应收账款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国内外的研究结论相似,均为显著为正或者不显著。存货和应收账款之和,国外一致认为与审计收费正相关,但是国内的研究多数是不显著。由于存货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研究结论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因此,国内外关于存货和应收账款之和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论也难以一致。

盈利能力中,资产负债率国外研究正相关、负相关都有,负相关少多;国内的研究则均不显著。亏损指标(虚拟变量,亏损则取值为1,否则为0)国外的研究多数不显著,一部分为正相关;国内的研究则为正不显著或者正相关。

关于审计师声誉的研究,国外的研究中,是否国际5/6/8大与审计定价多数是显著正相关,或者不显著,个别的显著负相关;国内的研究中,是否国际5/6/8显著为正占到90%(9/10),剩下的一篇是不显著。国外的研究中,审计师分类集中于是否国际5/6/8,对其他的分类方法并不多。国内则除了根据是否国际5/6/8大的审计师声誉分类进行研究的之外,还对是否10大,是否国内5大,是否国内10大的审计师声誉类别进行了研究,是否10大的两篇文章不显著,是否国内5大、是否国内10大的分类也得到了显著为正的结果。可见,国际上流行的审计师声誉分类是是否国际5/6/8大;而国内则有不少其他的分类方法,但是研究结果不一致,而且数量尚不能有说服力的证明其他分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审计任期的两个指标中,国外多数是正相关,也有部分负相关,更多则是不显著,没有明确的结论,国内数量太少,不足以得出结论。审计是更换指标中,国外多数是负相关或者不显著,也有少数正相关,国内多数不显著。

审计报告延迟时间,国外的研究均认为正相关。道理也是明显的,审计报告延迟时间越长,说明审计师审计时间越长,审计中遇到的需要沟通的问题越多,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就相应较多,审计收费较高。

审计问题是指审计是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审计问题增加了审计师审计推定的风险以及审计质量不符合要求引致的风险,所以增加了审计成本。因此,审计问题(一般为虚拟变量,如果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则取值为1)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收费正相关。国内则因为非审计服务披露较少,相关研究很少。

总体来看,国内外研究审计定价的文献很多,对审计定价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这些做法和结论有:

(1)关于研究模型。审计定价模型基本一致。最初Simunic(1980)以审计费用除以总资产的幂指数作为自变量,后来研究人员多数均采用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作为自变量。

(2)在具体的变量与审计收费相关性方面,比较一致的指标有:被审计单位规模(采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正相关;子公司数目,正相关;应收账款,正相关;审计师声誉,正相关。

不同的做法和结果有:

(1)国内的研究使用的样本量较少,对数据处理的方法不一致。例如审计收费数据,有的采用数据库中的数据,有的自行手工收集。而审及收费数据披露也不完全一致,有的是预付费用,有的是支付上一年的数字;有的含有差旅费,有的不含差旅费;有的包含验资费,有的包含中报审计费用。如果笼统的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结果的可信度就会降低,尤其是样本量较少的情况下,小部分不准确或者统计方法不一致的收费数据就会造成结果的较大变化。

(2)国内由于审计定价研究大多数是在审计费用数据强制披露的2001年之后开始进行的,因此研究时间较短,有些研究的统计技术尚不够精确,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持续性较差,针对别的研究的后续研究较少,研究比较零散。

(3)研究范围方面,国内对非审计服务对审计定价影响、经营失败可能性、审计师专长、所有权形式与公司治理等方面研究较少;而在不同的审计师分类方面则研究较多,出现不少划分方法。

(4)具体不一致的变量的相关性结果有:国外的研究中,存货与审计收费正相关,国内则相反。

在上述国内外研究结论比较一致的结果,应该说已经得到了审计定价研究的广范认同。这些结果可以作为继续进行研究的基础,相应变量可以作为控制变量。对于不一致的变量或者做法,不少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要从方法技术上加以改进(比如采用控制自选择的方法,克服模型的一些错误等),从数据上也需要进行统一和精确;还需要对研究较少的领域进一步加强研究。同时,要对国内外不同的结论中蕴含的不同的制度背景、监管背景、法律环境、市场机制的进行深入探讨,从实证结果研究相关的审计理论,并用以指导审计实践。

第六节本章小结

审计作为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对于缓解委托代理冲突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审计进行研究中,代理理论有着重要的解释力。代理成本影响审计收费有两个途径:代理成本影响审计师的需求,而不同的审计师审计收费有所不同,从而代理成本影响了审计收费;同时公司治理恶化导致的代理成本增加(刘明辉,胡波,2006),表明了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从而导致审计成本增加,潜在审计失败损失增加,从而增加了审计收费。

对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定价的研究,必然要关注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需要关注舞弊风险和经营风险等方面的内容,关注重大错报风险引起的经济后果,而这种经济后果与法律与监管环境,乃至审计师的声誉都有关系。

关于审计师声誉的研究文献表明,审计师规模能够衡量审计师的声誉,而审计师的声誉与审计质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声誉不同,审计质量存在差异。

总括起来看,法律环境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超出平均水平的法律风险使得审计师的有动机收取补偿费用(并增加努力水平)以防范将来可能的法律诉讼(Simunic,1980;Simunic and Stein,1996),对审计风险收取风险溢价以补偿将来的诉讼损失(Pratt and Stice,1994;Gramling et al.,1998)。这样,法律风险增加了审计收费。但是同时,有不少研究认为,法律风险对审计定价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法律风险对审计定价的两种不同的观点表明,不同的法律环境可能是造成审计师是否重视法律风险的原因。国内有关的研究则为我国的法律风险水平较低,从而法律风险可能对审计收费没有影响。但是由于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政府在法制建设中起的作用不同,法律执行力度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省份之间的法律环境存在不同可能会对审计师定价产生影响。

总之,审计定价研究需要考虑的方面大致有市场机制(包括公司治理,股权特征,声誉机制等),以及监管方面的因素(如法律环境等),这些方面的文献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