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
20360500000002

第2章 让心灵远离抑郁的语言——一句话改变你的心情(1)

不同的措辞表达能改变心情

“总是做这种无聊的事,我今后的人生还有希望吗?”

请试着用阴郁的表情说一下这句话,然后感觉一下你说的时候心情如何?很多人表示,他们在说这句话时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再请你试试看说这句话:

“我为什么不能更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呢?”

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很多人说,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没出息、很没用。

语言和心灵就是这样密切相关的。人的情感会受到语言表达的影响,反过来,情感也会对语言表达产生影响。所以在我们心情好的时候,使用的措辞也更加积极向上。

患抑郁症的人在措辞表达上有明显的特征。他们不会使用乐观、积极的词语,而倾向于使用含有自责和自我批判意义的话。他们已经因为抑郁症而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所以不会想到使用积极乐观的语言,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致使他们越来越消沉。

当我建议他们改变措辞时,这些容易情绪低落的人的回答都很一致。他们往往会说:

“如果这样说,我老想着不行也得行,压力反而更大,多痛苦啊!”

“这样说的话,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我会一直担心这件事的。”

“这么小心翼翼地说话多痛苦啊。”

根据我的研究,那些尚未患上抑郁症却又容易情绪消沉、抑郁的人,在患上轻度抑郁症之前,往往都在使用会使自己情绪消极的词语;而那些不容易陷入抑郁情绪的人,我们只要听他们说话就能分辨出来。因为他们会使用一些能让自己的心情自然而然变轻松的说话方式。

既然语言与情感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我们只要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应该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了。通过改变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措辞,就有可能改变我们每天的心情。

要改变自己的心情并非易事,即使一心想着要让心情变得更加积极向上,也不是想变就能变的。但是要改变每天使用的措辞却不算一件难事。那么,就让我们从改变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方式开始吧!

说话方式变了,隐含在其中的心情也会改变,心情的变化会促使人的想法也逐渐发生改变。当这些积极向上的表达方式完全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固定下来后,你会发现,你的生活方式已经随之发生了变化,你的人生也许就能与“抑郁”绝缘了!

1“搞定!”

当你写完了需要交给上司的业务报告,或者辛苦地跑了一天外勤,成功签下3份合同时,请充满热情地对自己说:“好,OK了!”“好,完成了!”或是“搞定了!”“成功了!”

说这几句话时的关键是要面带微笑,是否面带微笑对心情有着极大的影响;其次是要挺起胸膛,大声而有力地说出来。微笑、挺胸、用力地说出这些话,会使你有更大的成就感,也会让你在工作中更有热情。

何不试试从小事开始实践呢?

比如,在完成每天必写的业务报告后,说一句“搞定喽!”

如果你默默地写完报告书就算完事了,那么充其量只会产生“今天一天又结束了,该回家了”这样的想法,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然而,假如你能挺起胸膛,微笑着说出上面这些话,那么即便你只是完成了写业务报告之类的常规性事务,也能产生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因为不管怎么说,你总算是成功地完成了一件事嘛。尤其是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说出这句话,不仅会让你觉得自己今天克服了各种困难、按时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任务,还会让你充满干劲,想要在明天继续努力。这正是让你体验到成就感的方法。

在和很多人接触时我发现,那些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能享受到成就感的人总是充满了活力,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每天都过得很精彩,生活也张弛有度。

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工作的激情,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在工作中享受不到成就感,容易使工作的积极性下降。所以常说这些话,对防止工作积极性下降有一定的帮助。

顺便补充一下,“好,OK了!”“完成了!”“搞定了!”“太好了!”之类的话,并不一定非得等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才能说。在任何场合,完成任何事情后,你都可以说上那么一句。比如给来公司访问的客人上完茶以后,你就可以对自己说:“好,OK!”给客户发完邮件后,也可以说:“搞定了!”策划书写得好,得到上司赞许后,你可以马上对自己说一句:“成功了!”

只要你不再漫不经心地对待工作,不管做什么都记得赞扬自己一句,那么肯定会对提高你的工作激情起到一定的帮助。

玛伊雅的小提示

把工作细分成几个阶段,一天当中重复说好多遍“好了,OK!”也不错。比如说,你要开10张票据,每开完一张就可以说上一遍。“小小成就感”对你工作的激励作用可不小哦。

2“动手吧!”

我曾经在某个补习班为初中生们讲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们都是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正在努力地备考。但是这些在补习班里接受考前集中补习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是出于兴趣来参加的。很多人其实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我对他们说:“大家一定都觉得自己其实不想参加什么补习,却又不得不学吧。那么请大家试试把心里所想的说出来吧。”

当孩子们说完“我不想补习,可是不学不行啊”后,我让他们跟着我说“不愿意也没办法,开始学习吧”,并让他们回答前后两句话哪一句更能令他们振奋精神。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后一句”。后来他们当中还有人喜欢上了“不愿意也没办法,开始学习吧”这句话,学习时总把它挂在嘴边。这样做之后,他们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比以前更集中了,成绩也有了提高。

“我不想学,可是不学不行。”

“不愿意也没办法,开始学习吧!”

这两句话乍一看意思差不多,都反映了说话人不是出于自愿而学习,所以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但事实上,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

说前一句话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自己是在学校、补习班、父母或者老师的强迫下学习的,义务感太强,容易产生压力;而后一句话则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意志,对情感意识的影响完全不同于前一句话所引发的义务感,不会产生压力。因此,常常把后一句话挂在嘴边,不仅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相应地提高学习成效。

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来。

觉得“我其实不想做这项工作,可是却不得不做”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是被迫的。这种义务感会让人的情绪受到压抑,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大。如果任务最终没能很好地完成,人们就会进一步产生一种负罪感,导致心里觉得越来越痛苦。

如果你对上述情况深有同感,那么我建议你换种说法,比如,“不愿意也没办法,开始做吧!”“虽然没什么劲,不过还是动手吧!”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略作修正。如:

“我现在很想赶紧去吃午饭,不过算了,先把报价单做完吧。”

“晚上我本来想和同事去喝酒的,不过算了,加个班把会议资料整理出来吧。”

语言表达上的小小改变,能让你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主体意志的力量,让你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义务感被削弱,情绪也能从莫名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了。

玛伊雅的小提示

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的早晨,在做事之前说上一句“来,起床吧”“洗脸吧”“换衣服吧”“出门吧”,心情也会发生变化哦。还有,可以把这些和“让心灵远离抑郁的话语?”当中的“搞定!”结合起来一起说。

3“我有时候挺马虎的。”

陷入抑郁情绪的人一旦发现自己有疏忽的地方、有没做到位的地方,就容易自责,认为“我怎么又这样了,这样可不行”。

他们认为人不应该发生疏忽,可自己身上的马虎之处却总也纠正不过来,于是就越来越觉得自己真是太不小心了,从而越来越苛求自己,导致精神上的痛苦得不到缓解。

要想减轻这种因自责而产生的痛苦,最好的办法是承认自己经常会马虎大意,并大胆告诉别人。所以,如果你正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焦虑,我建议你告诉自己:“我这个人,有时候确实挺马虎的。”

一位在家电公司上班的30多岁白领女士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位女士特别讨厌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偶尔自己回邮件回晚了,或者剩下那么一点点工作没能在当天完成,她就会坐立不安。当她来我这里寻求帮助时,已经因为压力过大而失眠,脸上也几乎失去了笑容。

看到她憔悴的样子,我觉得“我这个人有时候挺马虎的”这句话特别适合她,于是就建议她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反复说。没过多久,她身上就发生了变化。

随着“我这个人有时候挺马虎的”这句话每天伴随着她的日常生活,她在工作时不像原先那样非要全力以赴了,情绪也随之放松了不少。遇到无法顺利完成或无法按时完成的工作时,她不会再一味地自责,而是能够坦然面对了。

尤其是当她开始对同事和朋友说“我这个人有时候挺马虎的”这句话后,她身上的变化更加明显了。对待身边的人时,她不再像过去那样紧张兮兮的了。这样一来,她的工作反而比以前更有成效了。

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性格有些马虎、大大咧咧的话,用不着急着去否定它。相反,你应该接受自己的这一面,并且不妨公开承认它。

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需要补充说明一点。那就是,我建议大家承认“我这个人有时候挺马虎的”,并不是怂恿各位马马虎虎地对付工作哦。

这句话强调的并非是漫不经心地做某件特定的事,而是希望读者正视最真实的自己,接受自己所有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消除自己“做事情绝不能马虎”“我绝不能有让人觉得马虎的行为”之类的想法。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疏忽大意的时候,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绝对一丝不苟的人。

我想,只要你能承认这一点,就能没有任何抵触地说出这句话了。

玛伊雅的小提示

如果你总是过分认真,你身边的同事们也许也会为你担心,认为你“要是能稍微马虎一点就好了”。卸下肩头的重担,坦然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吧!

4“量力而行,别太拼啦!”

在患抑郁症的人面前绝对不能提的两个字就是“加油”。

“必须要加油、要努力”这一点,当事人其实是最清楚的。但是清楚归清楚,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却使不上劲,甚至有患者会尖叫着说:“我已经没法再加油了!”这导致他们心里焦虑却无法发泄出来。有些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想勉强自己再加把劲,但这种使不上劲的感觉只会让他们越来越焦虑。就像一个人拼上全部力气骑自行车,自行车却因掉了链子只会空转一样。

所以我想告诉陷入焦虑情绪的人:“不加油、不努力也没有关系。”

从实践效果来看,如果对陷入抑郁情绪但是还没有达到抑郁症程度的人这样说,他们往往很难听进去,觉得“还是得加把劲才行吧”。因为他们目前的状态还没有严重到患上抑郁症的程度,所以身心还可以勉为其难地支撑住。

况且听到“不加油也行”这种说法,很多人虽然在理性上能够理解,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思考定势:“如果不努力,自己还有什么价值呢?还会给别人添麻烦……”

所以对于容易情绪低落、感到身心疲惫的人,我们可以用“量力而行,别太拼啦”这类说法来劝勉他们。

请各位读者想想自己刚进入公司就职时的情景吧。那个时候,我们连“东西南北”都还分不清,就只能拼了命地埋头苦干。但是当我们沉迷于工作中时,上司和老同事总是会告诉我们“差不多就行了”“不用那么拼命啦”。前辈的这些话会让我们脑子里紧绷的弦松下来,心情也放松不少。我想大家都经历过这种事吧!其实上述情况就和这种体验类似。

这个月非得完成预定的营业额不可!

今天要谈一份很重要的合同!

必须在会议上宣布自己的提案!

遇到这种不得不振奋精神的情况时,反复说几遍“量力而行,别太拼啦”就能让紧张的情绪放松到恰到好处了。

这句话不仅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用来鼓励同事或下属。这样一来,放松情绪做出的成果说不定比拼足劲儿做出的成果更优秀哦。

玛伊雅的小提示

面对因为不熟悉工作而过分紧张的新同事或部下时,你会经常用“别太拼啦”“差不多就行啦”之类的话鼓励他们吧!那么,为什么不让你自己也接受这种思维呢?放松一点,结果说不定会更好哦。

5“算啦,算啦。”

“交换得到的名片如果不在当天就按照拼音顺序保存到文件夹里,我心里就会一直想着这件事。”

“资料都仔细检查过了,但是如果不再检查一遍就交,我会总挂念着这件事。”

“不把办公桌整理得干干净净再回家,我就会总是挂念着这件事。”

如此种种,具备这种一丝不苟性格的人往往很难在做某件事情时故意省下力气。

一位在设计所工作的30岁出头的男士就是这样的人。他入行10年,已经是设计领域的老手了,却对所有事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才行,就像是得了强迫症。例如,一旦听到有同事说他的设计图中“与整个图像的空间相比,字体是不是有点偏小了”这种话,他就会改到让自己抓狂。即使别人看过都说“这样就行了,已经好很多了”,他也总会觉得有地方还是不太对劲。由于拘泥于细节,他的工作进度总是迟迟没法改善。

由于他的这种性格,赶不上交稿期的情况屡屡发生,他也因此被主管责备。这导致他开始否定自己,意志消沉,最后发展为抑郁症,不得不惨淡离职。

不要以为这样的故事与我们毫不相干。生活中像这位男士一样苛求完美,别人说什么都会非常较真地去改正的人,其实大有人在。

然而如果我们好好想想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模棱两可的事情其实占了绝大多数。当然,定义这个事物是不是模棱两可,其实也只不过是根据我们的主观判断。

所以,就算是写一份小小的策划书或提案,如果自认为“这样就行了”,我们就能获到满足感;而如果自认为还有不足,你就始终会觉得不满意。

问题的关键是,在觉得还有不足的时候,越是一丝不苟的人越会拼命给自己找茬,而这种找茬又会转化为重重压力。

常常为这类事烦恼的人,不如试着说一说“算了”这句话。

只要你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不会被人抱怨时,就告诉自己“算了”,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吧。

例如,“老同事说我做的策划书简单易懂、很有说服力。虽然这份策划书的内容写得多了一点,不过算了。把它按参会人数复印出来吧。”

人越是追求尽善尽美,越是想让自己的成果能够被所有人接受,就越容易陷入压力的泥沼。尤其是容易陷入消沉情绪的人,他们往往给自我设定的评价标准过高,更容易被重重的压力压垮。

所以呢,我们没必要凡事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差不多就可以了”为目标,常常对自己说一声“算啦算啦”,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