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20365500000037

第37章 我爱你爱电视剧(23)

爱情方程式

不少人诟病港剧的男女关系是一加一从不等于二的方程式:爱情对于无线编剧们,几乎就是多角恋。另一个五十年不变的模式:男主角和女主角总会“不是冤家不聚头”,灵感来自小学生的男同学和女同学。

把两种批评加起来,反映出港剧里的“爱情”,旗帜是够鲜明了,奈何灵魂缺失。以司空见惯的第一款程序来看,光是交代主人公左右逢源心猿意马已占去大部分情节,根本不会看见他们如何面对自己面对爱。程序二更是把全副心情放在斗法上,无疑十分切合港人比对“拍拖”更感兴趣的现实——将调情等同爱情。难怪港剧中的爱情中人都是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小姐。但你也可说这种典型是顺应大多数人的需求而产生:爱情如果不是自制回忆,就是对于不可能被满足的欲望的狂想。

狂想出于当爱情成为习惯,便有“闷”的可能,于是港剧片头总爱把男主角夹在两个女主角中间。“为爱辛苦为爱忙”。但什么是“爱”?没有剧中人的你掴我一巴掌、我泼你一杯酒,编导大抵认为等于没有激情。然而激情发生在一男一女之间,为何不是坐言起行进行情欲交流,而是满足于以“煽情”发泄?理由可能只有一个:看上去是成年男女,骨子里发育尚未完整。

纯洁如小朋友遇上小朋友。港剧中的罗曼史每多向“小学同学类”取经,清楚可见香港人的“迟熟偏执”与“可爱情结”。前者是男人情愿保留“小男人”身份逃避性别角色的责任,后者是被女人用来保护(障)自身利益的声东击西。港剧常常出现一男一女以与年龄不符的心境来“谈情”,乍看是“还我纯真”,实则是把两性矛盾简单化和稚童化,为什么成年男女要像小学生般对异性欲迎还拒?所谓男孩女孩的战争,主要基于害怕自己对异性的兴趣一旦曝光,便会遭受同辈取笑排挤。港剧的世界既然也不缺乏路人甲和同事乙,活在别人监视下的角色们似也只能入乡随俗。问题是当特定的戏剧情境渐变成恒常的戏剧处理,编剧们如果不是太懦弱就是太懒惰,并变相助长成年人以扮小孩来逃避社会的责任与压抑:只要他和她感觉还是个孩子,那就不存在为何港剧中的情侣总是两小无猜多过至情至性的问号了。

2007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