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20365500000065

第65章 单向欲望,集体焦虑(6)

印象Pie

演员关海山先生中风入院后的第二日早上,报纸的娱乐版无不以大字标题报道。我记得那是个天色阴霾的星期天,中环很静,我坐在檀岛咖啡室里吃着沙嗲牛肉通心粉,背后传来对白声:

茶客甲:“关海山爆血管,入冲医院喎。”(不知道为什么,他把声音压得很低,像那消息“不可告人”,但因周围很空,每个字都清晰地“落入”我的耳朵,于是引起我的好奇)。

女茶客乙:(大声的)“怕都好大年纪啰。个女都咁大啦,个女有冇跟埋去医院呀吓?”

甲:“女?有女嘅咩佢?”

乙:(更大声)“有!做戏嘛!叫乜名呀?呢,几靓吓呢,对眼好大呢……”

男茶客丙:“有冇拍电视?”

乙:“冇!(斩钉截铁地)叫咩名呢……有卖化妆品广告……呀!关之琳呀!”

甲:“关之琳系关海山个女?唔系嗄话?(不是吧?!)”

乙:(好大声好大声)“系!乜唔係啫!(怎会不是!)”

甲:“关海山个仔系关聪吖嘛!”

乙:“个女咪系关之琳啰!”

丙:“唔系,关山个女系关之琳。”

甲:“吓,乜有个关山咩?”

丙:“六十年代帮邵氏拍片嗰个咪关山啰……”

女茶客乙:(仍然大声)“呀!我仲以为关之琳系关海山个大女……”

趁着前往柜台结账,我匆匆一瞥,这二男一女的年龄均不算很大,应该六十上下,但当他们在讨论这串人物关系时,口吻却出奇的老态龙钟,好像口中的名字已经是再上一个世纪的人物。“混淆”似乎只是{L-End}

表象,我记得我在推门离开之际发现:娱乐版有时和画家莫奈一样,都是“印象派”。

是什么东西把“娱乐版”和“印象派”从遥远的两点连成一线呢?一个是报纸的内容,另一个是艺术的流派,理论上,它们是“大缆都扯唔埋”的。但请不要忘记,两者其实都牵涉了我们在对待事物时的切入点,那便是“如何看”。

看“印象派”的画,不能用看“写实派”或“超现实派”的眼睛,就如看“娱乐版”时,我们很少会衷心反问:这些图文,对我有何意义?(广东话讲,“关我乜事?”)因为,我们都把心思放在别的问号上了:真有此事?怎么可能?有冇搞错?使唔使呀?(“何须至此?”)

换言之,“感性”才是“娱乐版”的主题——至于“理智”,难道还要我们逐件新闻亲自求证不成?所以,虽然从未与图文中的人物交往或有过任何接触,我们却一样觉得对其言、其行、其心理状态了如指掌,故此只需眼角一瞄、视线一扫,大家便可得到对某个人与某件事的整体印象,然后作出终极裁决。“土归土,尘归尘”,黑归黑、白归白,八舅父【2】是“奸”的,蔡枫华是“疯”的,莫文蔚是“大胆”的,王菲是“酷”的……有趣且矛盾的是,“印象派”的画风其实跟我们在看“娱乐版”时所捕捉的“印象”正正相反:后者是愈鲜明愈有力量,前者却是以朦胧、隐晦和依稀的色调来打动心灵。

2001年4月6日—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