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20365500000073

第73章 单向欲望,集体焦虑(14)

赌王的大师班

赌王就是赌王。记者遇上他就如蚂蚁黏着蜜糖,因为不愁他口中出来的任何一句话没有新闻价值。英文有个词汇叫soundbite,赌王的说话一如它所形容的,是会咬人的声音。洪钟似的音量固然充满架式,但他的话之所以有着超级被引述价值,还是因为内容的独家性、权威性——你能想象有第二个人能像他般轻描淡写地“宣布”香港女富商龚如心的死因吗?原来重点不在死于什么病,却是“身怀一千二百亿身家的人也会为了悭钱而不愿看医生”!赌王的口气半点也不耸动,然而翌日全港报章都以他的话作为头条,证明soundbite不一定要大大口咬下去,它只要到位地在人性弱点上轻轻一啮,便震慑全城。

纵然龚如心的发言人马上以“赌王好幽默”来否定“悭字累人”的传说,但一切为时已晚,因为大众即使理性上没把赌王当真,心理上却已留下烙印——我们都愿意相信富人的智慧就是不及两袖清风的穷人。是真的有所体悟还是阿Q效应都不重要了,留下一千二百亿遗产的小甜甜恐怕就这样被“听回来的死因”盖棺定论——谁叫每个传奇人物死后一定都有留给世人参考的道德教训?

相比起说话全无分量的新一代艺人,赌王当然更有娱乐性。早两天我不是写过年轻一辈的最大败笔是不懂得如何“小事化大”吗?曝光率若要靠为别人制造茶余饭后的话题来维持,把鸡毛蒜皮转化成不可不听的故事才是艺人必须钻研的艺术。赌王的以身作例未尝不是“大师班”,一句“我患了人生最邋遢的病”作为引子,再道出真正入院治理的理由:“在看不见的地方生疮。”果然翌日瞩目皆是极有可能“名留青史”的这两句“赌王说”。

俗中有雅,粗中有细,使人忘记事情的本质——本来就是最无聊、最琐碎、最空洞和最低层次的“名人轶事”——俗称八卦,经过包装再被出售来安慰大众的苦闷心灵,这不正是“娱乐”的终极使命吗?印证了“娱乐”合该是trivial的,只是艺人不可让它露出真面目。在这方面,赌王诚然比时下许多艺人更艺人。

2007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