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焦虑
20371600000032

第32章 “我”的偏差

综合这次咨询所搜集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后,我排除了与苗丽莉刚见面时的两个感觉假设:带有表演型的人格特质与过强的精神防御机制导致的神经症性行为,从而使第三个假设逐渐明朗起来,即在苗丽莉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她形成了一种思维和情感的表达习惯,即将思维的对象和情感表达的对象都指向外部——揣测对方的需要和对方的情感,调整自己的状态尽力给予迎合。当这种习惯模式因某种原因被打破后,使其内心和动机上产生了冲突和困扰,集中表现在被迫重新思考自己的婚姻生活。同时由于原有的思维惯性不能立即停止,与现实情况发生了碰撞,导致在认知方面出现了失调,精神上的痛苦带来了生理上的变化:睡眠受到了干扰,但她正常的社会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对苗丽莉得出的初步印象是,她正在经历一次常态的心理冲突,其现状符合一般性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时间不足一个月,且问题影响仅集中在婚姻一个方面,症状没有出现泛化。

然而,也是通过这次咨询,我感觉到帮助苗丽莉调整认知、解除困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聪明、好学、反应快、善思考,如果来访者具备这些的性格优势,在咨询中如果咨询师不能善加利用的话,有时候反而成为影响效果的掣肘因素,而这些性格特质在苗丽莉身上都具备。

我反复回忆这次咨询的细节,灵光一闪:苗丽莉既然具有较强思辨能力的特点,何不将其挖掘,调动其自身能量修正自身谬误呢?我决定依据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自我理论”,把咨询重点放在促进其内在“我”的成长上,帮助她自己走出误区。

正是按照这个思路,我在苗丽莉历时一年多、但只有不到十次的咨询过程中,几乎没有过多讲述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是采用深层发问、给出线索、引发思辨和完成作业的方式,引导她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依照处于婚姻危机中来访者的一般性思考习惯,他们前来咨询的动机是想寻找自己应该如何决定的具体方法,而要找到这个方法的前提,是请专业心理工作人员帮助分析清楚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然后就会得到怎样决定的答案了。所以苗丽莉也如同其他此类问题的求助者一样,提出最急迫的问题就是:“陈辉到底是怎么想的?”而这也正是包括她的家人、亲戚和朋友等非心理咨询专业的人们最热衷于分析、探讨的问题——仿佛根据对方的态度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是非常符合事物内在逻辑的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事情绝非如此,事物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我们有可能把握的只有我们自己。为了修正苗丽莉这个思考习惯上的逻辑误区,我在第二次的咨询中给她提出两个问题:

“以你的大脑能完全、准确地想明白别人大脑里的问题吗?

“你的大脑最能想明白谁的问题呢?”

当我提出这两个问题后,苗丽莉的身体从松弛的状态一下子紧张起来,坐直了身子,漂亮的大眼睛吃惊地眨了几下,显然从未有人问过她类似的问题。但她还是很快地、也是很不情愿地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别人的问题用我的大脑是想不明白的!

“我的大脑只能想明白我自己的问题!”

此时她表现出的不情愿,是因为这样的答案虽然是正确的,却与她的思维习惯截然相反,她正在与自己形成了几十年的思维惯性做着激烈的斗争!

然而她毕竟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这也是聪明人的理性之所在。

我用微笑、肯定的表情看着她,以缓和的语气对她说:“你既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还有必要急于探索清楚你丈夫究竟是怎么想的吗?你应该想明白的是谁的问题呢?”

我用看似疑问、实则反问的提问再次强化她自己得出的结论。

苗丽莉扭开头,又将目光投向了窗外。

我也随着她的动作向窗外看去:初夏季节的杨柳树已经枝繁叶茂了,随着夏日的熏风婆娑摆动;那些较早蜕去外壳的蝉们,在绿荫间安心地鸣唱着。

室内寂静犹如无人,只有蝉鸣传入耳中,然而这蝉鸣并未引起人们的不安与烦躁。苗丽莉的目光一直凝视窗外,在这样的氛围里静默着、思索着。

我没有干扰她的思索,而是给予她充分的时间,让这沉默中的思索进行得再久一些,再深一些,直到她自己来打破!

我没有奢望仅仅两次的咨询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我只寄希望于能够在原有的思维习惯中加入一些新鲜的内容,并让这些新鲜的内容变成种子,在人们早已熟悉的、以至很少留意的习惯性思考方式中扎下根,其实这已经够了。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之所以出现苦恼,是因为自己感觉想明白了别人的问题,于是按照认为的结论或答案做出自己的相应行动。殊不知许多情况下,自己的脑子是根本想不明白别人的全部问题的,那些对别人的感觉或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内心想法的投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上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这些内容我没有对苗丽莉讲,只是给她讲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地向妹妹苏小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故事讲完了,我也没有多说什么就结束了咨询。结束前我给苗丽莉留了一个作业:列出以往婚姻生活中自己认为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内容,并体会如果别人这样做时自己的感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