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焦虑
20371600000063

第63章 认知调整转心态,“舒乐”入怀触心弦

看到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指向了她的母亲,而且马上面临回家,有可能加重她的焦虑状况,我准备遵循社会心理学关于认知失调的理论处理她对回家的抵触;并借鉴精神分析中冥想和催眠技术,从她的意识深层给予临时性干预。同时按照行为主义治疗原理,把这次回家作为她修复与母亲关系的机会,至少在情感联系上发生作用,作为解决根源性问题的准备。

首先,我们共同分析了在回家这件事上导致罗晓婷焦虑的三种感觉:其一,与母亲有心理隔阂不想回家;其二,不得不回家;其三,道德感上的自责。

由于上述三种感觉的同时存在,使她陷入了认知失调的状态,焦虑情绪必然上升。如果消除认知失调的状态,罗晓婷在回家这件事情上的焦虑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同时也是彻底改善自身状况的开始。

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后提出的。

费斯汀格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在现实社会中,不一致的、相互矛盾的事物处处可见,但外部的不一致并不一定导致内部的不一致,因为人可以把这些不一致的事物理性化,而达到心理或认知的一致。但是倘若人不能达到这一点,也就达不到认知的一致性,心理上就会产生痛苦的体验。减少失调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改变自己对行为的认知;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对行为结果的认识。

根据这个理论分析,在可以让罗晓婷减少乃至消除焦虑的三种假设中,其现状不符合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改变不回家的行为也不现实;似乎只有第三种方法,即改变对回家这件事情的认识。而要达到这种结果,必须要使其明了这次回家的目的不仅仅是探亲,同时还存在改变自己状况的意义。

“你怨恨你的母亲吗?”我在她回忆叙述结束后、情绪慢慢稳定了下来时问道。

“是,我确实恨她。虽然我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但每当出现不能与人交往、不能和孩子一起出去玩的时候,我就控制不住这样想。”罗晓婷提高了声音回答。

“的确,作为一个母亲不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害怕与人交往但又不得不与人交往,一定很痛苦,我可以理解。但是你认为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还能改变吗?”

“当然不能!”她回答。

“既然不能,我们为什么不接受这个现实,然后寻找改变痛苦体验的办法呢?”

罗晓婷似乎没有想过还有这样的办法,很诧异地问:“既然不能改变过去,怎么能够不让自己痛苦呢?”

“那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够接受这个现实,如果接受了,并且明白了当初那些事情是怎样让自己变成这样的原因,自然就可以找到改变痛苦的方法啊!”

她有些不解地看着我。

“好,我们先来看看,你刚才回忆的那些让你痛苦的事件对你今天的影响……”

接着,我把根据她回忆的经历与构成她现在社交恐怖、矛盾性格、高度焦虑等状况的关系分析给她听;也明确指出所有这一切,的确与她母亲有关这个事实以及我的依据。

我敢于做这样的分析,也是建立在经过判断,又把握罗晓婷在刚刚经历了回顾过程的痛苦、现在又急于解决苦恼的强烈愿望的基础之上的,并做好了下一步干预的准备。

否则,有可能会加重她对母亲的怨恨。

做完了分析后,我继续对她说:“我相信你愿意改变自己的状况,即使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将来不要变成你现在这样,你也愿意改变!对不对?”

罗晓婷望着我坚决地点点头。

我继续说:“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人们相当多的心理伤害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无意中遭受的。要想消除这些伤害的影响,就要回到形成伤害的根源上,就如同俗话所说的那样‘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你的问题与你母亲有很大关系,解决它,就要回到你母亲那里去。所以,把这次回家当作是解决自己问题的机会,这样,你会不会就减少了因为回家所产生的矛盾痛苦呢?”

罗晓婷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点点头。

为了确定她是否真的明白了回家与改变自己现状的关系,我问道:“你可以把现在对回家的想法告诉我吗?”

“我从来没有按照你刚才说得那样想这件事。如果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回家可以解决我的问题,我倒想快一些回家呢。但是,回家后我怎样做呢?”她问道。

既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罗晓婷对于回家这件事的认知失调,就要对她回家与母亲修复关系做一些深层的影响。

“回家后怎样做,等一下我们再讨论。现在我们借助音乐来休息一下好吗?”我暂时回避了她的问题。

“好啊!”她显出高兴的样子答应。

我请罗晓婷放松身体上所有束缚她的衣服带子,闭目舒服地仰坐在治疗椅上,并告诉她我会做一些引导。然后拿出一张音乐光盘,打开了CD机。

这是一张根据儿童歌曲改编和重新配器的音乐光盘。曲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和《世上只有妈妈好》。虽然没有歌词,但是我相信罗晓婷一定还记得这些歌词的主要内容。

舒缓的音乐飘荡在温暖的咨询室内,如泣如诉的弦乐给人以温柔、沉醉的感觉。虽然我已经听过数十遍,但仍然有依稀回到童年的幻觉。

在音乐播放到10分钟左右的时候,我加入了引导语。从引导她进入深层意识开始,逐渐过渡到罗晓婷不可能记得的、在母亲怀抱中哺乳的想象,并在她想象中幻化出母亲对她的关爱,在她哭闹时的感觉和彻夜不眠的辛苦。

这是根据荣格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意象”理论所设计的深层心理干预技术。

罗晓婷静静地听着,没有任何动作。但在音乐播放到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候,我的引导语停了下来。稍后便看到她的胸膛起伏加大了,眼角慢慢地渗出了一些泪珠儿。

……

在此次咨询将要结束的时候,我回答了她刚才提出的回家后怎样做的问题:

第一,努力寻找自己成长过程中得到父母的关爱的事件,多与父亲交流,询问。

第二,与母亲一起闲聊,做一些家务事儿。

第三,有意识地与母亲发生一些身体上的接触,例如碰触、拉手、挽臂、搂抱等。最后离开家回京时,要与母亲拥抱告别。这些行为可以循序渐进,也可以随感而发。

这次咨询,我要求她做的家庭作业是:把今天听音乐休息时所想到、看到的内容写下来,在我要求时带给我检查。

最后,我叮嘱她临行前记得到医院心理科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