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天下为公
20465100000022

第22章 卜式诚心急国难

卜式是西汉时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以畜牧为业。他善于放牧,精通牧畜的繁育,因此逐渐富裕起来。卜式父母早丧,没有留下什么田产。他有一个弟弟,在他家长大成人。

一天,弟弟说:“哥哥,我已经长大了,打算出去闯一闯,跟几个朋友一块做生意。”卜式说“:外边跑买卖的人很多,你又不会干这一行,别出去了,在家干吧!”于是就把自己积蓄多年的田产钱财都给弟弟留下,自己赶着一百多只羊上山去放牧。到了山上,卜式利用林间空地作草场,积攒羊粪作肥料,种植优质牧草。十几年后,羊繁育到一千多只,买下了田宅,日子又富裕起来。可是这时弟弟却由于不善经营,又遇上天灾人祸,破产了。卜式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慷慨地把自己积累十几年的田宅财物分给弟弟一些,使弟弟又重振家业,走上了富裕之路。

当时,汉朝正在对匈奴用兵,军费开支很大,国库空虚。卜式给汉武帝上书,表示愿意捐献一半家财支援边防。汉武帝收到卜式的信,派了一个使者去找卜式,问他:“你捐献那么多财产,是想要做官吗?”当时汉朝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规定平民可以用钱买官做,甚至可以买贵族称号。“我从小放羊,不习惯做官,所以不想买官做。”卜式照直回答。“那么,是不是你家有什么冤枉,想通过捐献财物向上边申诉呢?”

使者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我平生与人无争。对待乡邻,贫穷的,我借钱给他们;品行不端的,我开导他们;无论我到哪里,人们都愿听我的话,我能有什么冤枉呢?”卜式如实回答。

“那么,你捐出这么多钱财,到底是为什么呢?”使者大惑不解。

“天子正在征讨匈奴,我想在这国家兴废存亡的重要关头,仁人志士应当为国捐躯,效死沙场,像我们这些没有什么本事,只是家里有点钱财的人,应当为国输财。这样才能击败匈奴,保卫国家安全。”卜式和盘托出了心里的想法。

使者把卜式这番发自肺腑的话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又去征询丞相公孙弘的看法。

公孙弘是一个以节俭著称的大臣,说话也很实在。但他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卜式的举动,就对汉武帝说:“卜式捐献这么多钱财,而又不图希什么,这是不近人情的。他一定有什么不轨的图谋,以此赢得陛下的欢心。别理他!”汉武帝没有召见卜式,卜式还是继续放羊。

过了一年多,汉朝军费开支更加短绌,又要安置匈奴投降归顺的部落,又是救济灾区的饥民。卜式所在的河南郡也出现财政开支捉襟见肘的局面。卜式知道国家很困难,就不顾一年前那次诚心捐献反受朝廷怀疑的委屈,毅然捐献二十万钱,交到了河南郡。河南郡的富裕户有不少人也在卜式带动下捐献了一些钱财。河南郡太守写上捐助贫民的人名、钱数,呈报给了汉武帝。汉武帝一看,名单上为首的又是卜式,就召见了他,任命他为郎中,赐给他左庶长这个汉代第十等爵位。

卜式不愿做郎中,百般推辞,不肯就任。汉武帝说:“我有一些羊,在上林苑里养着,想让你去放牧。”卜式一听是跟羊打交道,而不是跟人打交道,就高高兴兴地穿着布衣、草鞋到上林苑放羊去了。

做好事而受到误解,自古以来不乏其人。像卜式这样诚心诚意急国家之难,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精神,实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