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天下为公
20465100000034

第34章 为国捐躯

武元衡是武则天伯父武士逸的五世孙。

武元衡考取进士后,曾任华原县令。当时,屯驻畿辅的将领大多恃功骄横,侵害百姓。武元衡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便称病弃官而去。

后来,唐德宗知道武元衡有宰相气度,召他进京,升任御史中丞。唐宪宗即位后,提拔武元衡为宰相。武元衡无论在中央或地方都颇有政绩,其主要功绩是坚决打击跋扈的藩镇,维护中央集权。藩镇是唐玄宗设置的,最初只在边境上设置,为的是加强御外能力。

安史之乱后,为了加强地方武装力量,内地也开始设置了。藩镇的长官节度使,往往独霸一方。

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以为大功告成,让胜利冲昏了头脑,竟不听老臣之言,下诏大赦天下,对安史降将概不追究,反而加官进爵,姑息养奸。

于是,安史旧将纷纷摇身一变成为唐朝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从此,中央大权旁落,山河破碎,地方尾大不掉。唐室日见衰落,每况愈下,战乱频仍,百姓重陷水火之中。

这些节度使割据一方,俨然是一群土皇帝,欺压百姓,如狼似虎。武元衡与杜黄裳、李吉甫、裴度都是协助唐宪宗削藩的名相,他态度坚决,誓死削藩,反对割据。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唐宪宗平定了西川节度副使刘辟的叛乱后,藩镇震惊,纷纷要求入朝效忠。

镇海节度使李锜迫于形势,于元和二年九月也请求入朝。唐宪宗准奏,并拜其为右仆射。但李锜并无归顺之心,因而又称疾拖延入朝日期。唐宪宗就如何处理出尔反尔的李锜征询宰相们的意见。郑同意李锜延期入朝;而武元衡说:“李锜必须按期入朝,不得延误。”

武元衡坚持地方必须服从中央的原则。唐宪宗赞同武元衡的意见,下诏敦促李锜立即入朝。李锜拖延的阴谋破产,便公开起兵反叛了。唐宪宗派兵征讨,只用一个月时间就除掉了浙西这一股割据势力。

元和二年十月,唐宪宗让武元衡兼任西川节度使。武元衡到西川后,仅用三年时间,就让百姓生活和民族关系都得到了改善,为朝廷稳定和巩固西南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武元衡在西川任职长达七年之久,元和八年(813)三月被召回中央,担当起对淮西用兵的重任。淮西节度使吴少城、吴少阳和吴元济相继以蔡州为老巢,盘踞淮河上游地区三十多年。他们蓄意谋反,招纳亡命无赖之徒,积蓄力量。朝廷管不了,蔡州成了国中之国。他们时常派兵四处掠夺烧杀,远至千里之外,甚至到达洛阳附近。

蔡州百姓长期处在这伙人的暴虐统治之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吴少阳死后,他的儿子吴元济接任。吴元济比他父亲还跋扈。朝廷派去吊祭吴少阳的使者都被他赶了回来。唐朝决定用兵淮西,引起恒州王承宗、郓州李师道等节度使的恐惧。

他们为了救蔡州,把刺杀武元衡等主战派大臣当做救蔡的重要策略。李师道及其幕僚认为:“天子所以锐意诛蔡者,元衡赞之也,请密往刺之。元衡死,则他相不敢主其谋,争劝天子罢兵矣。”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六月三日凌晨,宰相上朝的时辰到了。武元衡刚走出靖安坊东门时,突然听到黑暗之中有人高呼一声:“灭烛!”侍卫手中的灯笼顿时熄灭,周围一片漆黑。前导卫骑喝问:“什么人?要干什么?”这时,暗中突然飞来一只箭,把前导卫骑射下马来。事发突然,只见白刃闪闪,暗箭纷飞,武元衡的卫士抵挡不住,四下逃散。骑在马上的武元衡正惊愕间,嗖的一声从树上跳下一个人,手挥一根大棒击中他的左腿。他的左腿顿时骨碎,疼得他叫了一声。

接着,又有几个人从树上跳下,抓住武元衡的马缰,牵行十余步,举烛看清是武元衡之后,当胸一刀将他刺死,然后又剁下他的头颅,包起来回去报功了。除暴抗恶的一代贤相,就这样惨死在暴徒手里了。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十月,唐宪宗任命严绶为申、光、蔡招抚使,督率诸路兵马讨伐吴元济。

不料,严绶庸懦无能,又有宦官监军,打了胜仗归自己,打了败仗推在诸将头上。以至诸将不肯用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出师三年,毫无进展。

元和十一年(816)正月,唐宪宗任命李愬为唐、随、邓三州节度使,继续组织军队,从南路讨伐吴元济。

在李愬率领下,士兵抱着必死的决心,有进无退,终于一举成功,活捉吴元济。

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吴元济被解到京城。唐宪宗下令将他押到长安独柳树下斩首,为武元衡报了仇,为患三十多年的淮西割据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