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天下为公
20465100000047

第47章 海瑞公正廉明

海瑞是明朝时期有名的清官。43岁时,被任命为浙江淳安县知县。

淳安县地方偏僻,百姓穷困。贪官污吏贪污受贿,有丈量自己的土地时少报甚至不报的,相反却给百姓多量多报,致使淳安百姓每年都要向官府和地主交纳大量的租税。有些富豪却坐收租利,不交一分一厘的捐税。

海瑞到任后,决心铲除这项积弊,重新丈量土地,做到赋税合理负担,使百姓不再受害,过上安宁日子。

一天,海瑞上街刚刚回到县衙,管钱粮的李老夫子就笑呵呵地进来,把很厚的一叠礼单送上来,说道:“请大人过目,这是全县乡绅听说大人的生日到了,送来的贺礼。”

海瑞一愣,但随即就明白了,这是那些乡绅向他行贿的一个借口:新来的县官为了捞钱,往往一上任就办个生日。海瑞略看了一下礼单,都是县里那些漏税大户送来的银子,总数不下两万两。

海瑞笑了笑,让家人把礼物全部接下。然后叫李老夫子传下话去,把所有乡绅都请到大堂前说话。

送礼的乡绅见海瑞收下了银子,要请大家喝酒,都高兴地来了。海瑞见都到齐了,便从后堂出来,向大家抱拳一揖,笑着说道:“海某来到淳安,深蒙各位厚爱,愧不敢当!不过,不仅我的生日不是明天,就是到了过生日的时候,也绝不接受一文贺礼。各位送来的银子,今天一一当面奉还。清丈土地的事情,本县言出必行。我想诸位都是仁义君子,一定会赞助本县清丈。如果有不逞之徒从中作梗,胆敢作弊,本县言出法随,一定严惩不贷。”

海瑞说完,让家人当面点名,叫乡绅们一一上前领回银子。众乡绅见海瑞当面退银,都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谁也不敢出面反对清丈土地。第二天,海瑞亲自下乡,领人丈量土地,成为全国第一个查实土地数目,解决赋税合理负担的县令。贫苦百姓解除了额外负担,家家户户欢喜不尽。

海瑞搞完清丈田亩之后,又着手整顿吏治,实行均徭,革除陋规。他整顿吏治,首先从自己的身上开刀。当时,作为一个地方官员的收入,一笔是国家的薪俸,另外一笔是“常规”收入。按照这种“常规”,地方官员到北京朝觐,所需的车马食宿费用和向京都大员讨好行贿的金钱,都要由本地的百姓摊掏。地方官员向出巡和路过的大官赠送财礼、车船支应及招待费用,也要向百姓们摊派。这笔钱花多少就可以摊多少,地方官员自然可以从中渔利,大发其财。海瑞大胆地革除了这种“常规”,把每人每年要负担的这几项银子从平均五两减到两钱。明确宣布自己不要这种“常规”银子,也不向过往官员赠送这种“常规”银子。对沉重的徭役也实行了均徭。这两项改革,不仅削掉了他自己的特权利益,而且损害了上级官员的利益。当时有朋友劝告他:“你把这些都革掉了,就大祸临头了!”可他却说:“充军流放,下狱杀头,都甘心忍受。无论如何也不去做这种用刀在百姓身上剜肉的事情!”

为官清正,拒收贿赂,清丈田亩,均徭薄赋,革除特权,从己做起,不畏权贵,这就是海瑞大公无私的品格和公正廉明的工作作风。

没有额外的收入,海瑞靠薪俸过着很节俭的日子。每天粗茶淡饭,十分清苦,只是在给他的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才破例买二斤肉。他还自己种菜,让家人上山打柴,樵薪自给。他对不花钱的酒席饭菜,一口不动;一芥之物,不入私囊;一厘之钱,不送官长。

海瑞在淳安任职四年,临走时仍两袖清风,一叶扁舟,飘然而去。身上穿的还是那件已经穿了八年之久的麻布皂袍,衣边袖口,破损之处补丁重叠。赶来送行的淳安父老,妇女孩子,无不抱头痛哭,呼声如雷。

海瑞在出任江西兴国知县时,为还田于民,奖励生产,亲自下去体察民情,清丈土地,解除群众的疾苦。他在下乡的时候,自己和吏员们一起挑着粮食、蔬菜,自炊自食,不吃百姓们一顿饭,以免增加百姓的负担。

海瑞,一生大公无私,励精图治,不畏权贵,为国为民,他使部分地区的黎民百姓在一定时间内过上了比较安定的日子,所以百姓送他“海青天”的称号。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怀念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