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天下为公
20465100000073

第73章 革命先驱李大钊

李大钊于1889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少年时期,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当时的中国,濒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李大钊幼年时就听到了鸦片战争的痛心历史,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的种子,立下了报国之志。在读中学时,李大钊常常和要好的同学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读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思想的著作,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为了寻求救国良策,1907年夏天,李大钊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校六年期间,他广泛地接触了各种新思想,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了解,立下了“矢志努力对民族解放事业”的雄心壮志,为毕生从事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1913年上半年,李大钊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结业。结业前的寒暑假中,他到了北京。在那里他看到的和接触到的是政客们之间的互相倾轧,军阀们与外国侵略者的互相勾结。他非常气愤,在一个刊物上发表了《大哀篇》,哀叹祖国的命运:共和自是共和,人民又得到什么幸福呢?1913年冬,李大钊留学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在日本学习期间,李大钊去军事陈列馆参观,只见大厅里陈列着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本夺取的“战利品”。他痛心疾首,含悲忍泪,发誓决不能眼看着祖国衰亡下去,要担当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大任。他发愤读书,课内外广泛地阅读日文和其他外文书籍,也到社会上做过一些调查。他在留学生中间,和不少在辛亥革命中反对袁世凯残暴统治的青年密切交往。他研究在出国前已听说过的社会主义,他找到了英译本和日译本的《共产党宣言》,还有日本共产主义者对《资本论》的通俗解说。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外参加的实际活动,他的思想发生着急剧的变化。青年李大钊在政治上迅速地成长起来。在日本的樱花树下、富士山旁,李大钊正孕育着他的革命理想再造新的中华!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先后担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和《新青年》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十月革命后,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0年1月,李大钊与陈独秀在乐亭县会面,畅谈如何能使这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走上共产主义的光明大道。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远东局局长维金斯基来到北京,他见到了李大钊,李大钊很高兴,和维金斯基等人畅谈了一番,而后,李大钊召集了多次座谈会,请北京各方面的人士与苏联友人见面,交流工作情况。5月,在李大钊主持下,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工人、知识分子中不断地开展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和上海、湖南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至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李大钊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日夜奔走操劳,贡献卓著,他是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4年5月,李大钊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十月革命的故乡,他满怀热情地写文章,作报告,宣传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欢呼苏联人民的胜利。回国后,他在北京发动了召开国民会议运动,组织三十万人民参加追悼孙中山先生的活动。五卅运动爆发,李大钊又领导了规模空前的三次示威游行,支持上海人民的斗争。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吓坏了反动派,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进关后,得知李大钊还在北京,就下令逮捕他。1927年4月6日上午,张作霖派出宪兵、警察数百名,悍然违反国际惯例,闯进东交民巷苏联驻华使馆所属的一个废弃的兵营,以“宣传赤化”的罪名拘捕了李大钊。李大钊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当时,北京《晨报》在报道他被捕的消息中写道:“李被捕时,着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在狱中,敌人严刑逼供,甚至用竹签钉进他的手指甲缝,钻心的剧痛使他几次昏迷。李大钊在身陷囹圄的情况下,仍不断宣传党的主张,宣传革命道理,使狱中难友大为感动,甚至连看守的士兵都十分同情,愿意替他传递消息。李大钊在狱中奋笔疾书,写下《狱中自述》表明自己的心迹:“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李大钊被捕的消息震惊全国,无数人为之奔走呼吁。广大青年学生和教师,强烈要求军阀政府释放这位“有气节的学者”。北京九个国立大学校长开会,讨论营救办法,派出北大校长余文灿、师大校长张贻惠,代表九校师生向军阀政府提出释放李大钊的要求。北京铁路工人还组织了劫狱队,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营救李大钊出狱。李大钊得悉这些消息,十分感动,但他坚决反对劫狱,他通过秘密渠道告诉同志们,在敌人严密的警戒下,劫狱是一种不会成功的冒险行动;党组织当前的任务,应是保存革命力量,以便今后的发展;自己被捕已经是党的损失,不能再让同志们继续冒险,造成更大的牺牲。面对死神的威胁,李大钊想的是党和人民,唯独不想自己!

1927年4月28日,反动军阀在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支持下,决计秘密杀害李大钊。敌人把李大钊等二十位革命同志,带到秘密的“特别法庭”,突然宣布他们的死刑,李大钊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一个走向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李大钊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以自己坚强的“铁肩”,担负着中国革命神圣无比的“道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以他那高贵的品质、高尚的人格影响着后来人,并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