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少年卷诚实守信
20465400000019

第19章 龚遂说实话办实事

龚遂,字少卿,是西汉时人,做过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刘贺是个无道昏君,龚遂总是当面批评他的过失,弄得刘贺捂着耳朵躲开,一边跑一边说:“郎中令最爱叫人下不来台。”

有一次,刘贺跟一群马夫、火夫在一块饮酒作乐,丑态百出,随便赏赐这些不三不四的家伙。龚遂看见了,一边哭泣,一边跪着向刘贺走去。

刘贺问:“郎中令为什么哭?”龚遂说:“我为国家迫在眉睫的危险痛心疾首啊!希望大王安静下来,听我说几句肺腑之言。”刘贺只好把那些酒肉朋友打发走,单独和龚遂谈话。龚遂说:“大王知道胶西王为什么亡国吗?

就是因为他身边有一个谄谀之徒,名叫侯得,净教唆他干荒唐事。现在你身边招来一群小人,已经染上了不少恶习,不干正经事,这非常危险。希望你能多跟博学有道的君子交往。”刘贺答应了。龚遂选派了十几个贤人去陪伴刘贺,可是只过了几天,这几个人就被刘贺撵出了王宫。

后来,昌邑王刘贺被立为国君,刘贺于是就把他的亲信也带到了咸阳。龚遂见刘贺当了皇帝更加骄横恣肆,就多次犯颜进谏,却无济于事。最后,刘贺被大将军霍光废掉了。昌邑王刘贺带到咸阳去的二百多人都被处死,只有龚遂等几个人由于多次诤谏,得以免死。

汉宣帝即位后,渤海郡一带发生严重天灾,收成不好,盗贼丛生。当地的官吏制伏不了。汉宣帝要选派一位能人去接任渤海郡太守。丞相和御吏都举荐龚遂,于是汉宣帝召见了龚遂。

这时龚遂已经七十多岁了。汉宣帝一看,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干瘪的老头,矮矮的个子,根本不像别人推荐时介绍的那样,不由得心里有几分轻视,就对龚遂说:“渤海郡那个地方很乱,我十分担忧。你打算怎样平息盗贼,以解除我的担忧呢?”龚遂说:“渤海郡在海边,那儿离皇上很远,没有受到皇上的教化。老百姓受了灾,生活困苦,可是当地官吏缺乏恻隐之心,不想办法关怀民众,赈救灾荒,因此逼得您的百姓偷了您的兵器藏到湖泊里去了。您这次派我去,是要我去镇压他们呢?还是去安抚他们呢?”汉宣帝听了龚遂的话,龙颜大悦,说:“我选用良吏,当然是要安抚他们了。”龚遂当面向汉宣帝提出一项要求:“我听说整治乱民,就像整治乱绳子一样,急不得,只有慢慢来,才能理清头绪。我希望丞相、御史先不要搬用条条框框来束缚我的手脚。一切让我根据那里的具体情况去灵活掌握。”汉宣帝答应了。

龚遂乘车来到了渤海郡边界。当地官员听说新太守驾到,都派兵来迎接。龚遂下令把这些兵全部遣散,并通知所属各县,把派出去追捕盗贼的兵全部撤回。在全郡明确宣布:凡是手持农具的,就是良民,官吏不得刁难;凡是手持兵器的,就是盗贼。

龚遂坐着没有士卒护送的车,到了渤海太守府(今河北省沧州市),平安无事。盗贼也被龚遂的诚意感动,纷纷丢下兵器,重新拿起农具。龚遂又开仓济贫,选用廉洁奉公的县官,饥荒得到赈救,盗贼也迅速平息了。曾经铤而走险的农民,纷纷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出现祥和安定的局面。

过了几年,汉宣帝对龚遂的功绩非常满意,就派了一个使者去征召龚遂。龚遂到了咸阳,有一个随同来京的官员名叫王生,从龚遂身后叫他:“你明天去见皇上,皇上问你怎么治理渤海,你千万不要说你是怎么做的,而要说‘:全靠圣主恩德,不是小臣的功劳。’”第二天,汉宣帝果然问龚遂,龚遂就照王生的话做了回答。汉宣帝又表扬龚遂有谦虚的美德。龚遂说:“这话都是王生教我说的。”说实话,办实事,是自信的表现。要做到不欺骗自己,是需要很大勇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