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少年卷诚实守信
20465400000026

第26章 羊祜以诚待人

羊祜是汉末大儒蔡邕的外孙,司马师的内弟。他从小喜欢读书,学识渊博,很有辩才,谈起话来条理清楚,道理充分,说服力强。因他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人们都把他比作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

西晋灭蜀后,灭吴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这时,吴主孙皓在位,他是孙权的孙子,十分残暴,杀人如麻。他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问政事。他还随意奸淫大臣的妻女,有人进谏,他竟将进谏者的人头用锯锯掉。他杀人成性,有时剥掉人的脸皮,有时凿瞎人的眼睛。不久,便上下离心,国无宁日了。

汉末天下大乱,到这时已近百年,人心思治,统一已是大势所趋。司马炎泰始五年(269),任命羊祜为荆州都督,屯兵南夏。南夏是靠近东吴边境的小镇,过去十分荒凉。羊祜早有灭亡东吴统一中国的远大抱负,他决心把南夏治理好,作为伐吴的基地。羊祜初到南夏时,士兵没有口粮。他在南夏屯田,让士兵开荒八百多顷。

经过一年的努力,粮食获得大丰收,可供十年之用,解决了军粮问题。羊祜认为“兵不厌诈”与他的性格不符,在这里是用不上的,必须待人以诚,取得吴人的信任和对晋朝的好感。他每次与吴人作战,总要等到日出之后,从不偷袭。羊祜对投降过来的吴人都给予奖励,而且来去自便。有些投降过来的人回到东吴,对吴人讲述羊祜如何优待他们,有很多人听了,也跟着来投降了。

羊祜为人随和,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他经常穿一身便服,带几个随从去打猎。有时候,他一个人去察看士兵的营房,向士兵问寒问暖,因此士兵都很爱戴他。

晋武帝得知羊祜在南夏的政绩,提升他为车骑将军,还要为他在洛阳建造住宅。羊祜推辞说“:东吴未灭,国家尚未统一,我的政绩微不足道,请皇上多奖励那些对国家有更大功劳的人吧。”武帝和朝廷里的文武官员听了这话,都深受感动。

东吴西陵督军步阐,见羊祜待人以诚,便约好率领全城士兵过来投降。羊祜正要去接应,不料东吴大将陆抗已经得知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西陵,把步阐活捉去了。这事传到西晋朝廷上,有人乘机散布流言飞语,中伤羊祜,说步阐被擒,罪在羊祜。不久,羊祜受到了降职的处分。

羊祜不计个人得失,灭吴决心毫不动摇,反而加紧了灭吴的准备工作。羊祜对东吴军民进一步采取攻心战术,有意识地表示友好。一天,他的部下为了贪功,抓了两个东吴的牧童,作为俘虏献给他。羊祜说:“两国交战,小孩子有什么罪?快把他们放了。”他派人把牧童送回东吴,当面交给他们的父母。牧童的父母高兴极了,到处称颂羊祜的恩德,不久举家前来投降。

有一次,吴将陈尚、潘景前来进攻,被西晋的军队打死了。羊祜说“:两军交战,各为其主,他们是忠臣,应当买两口上等棺木装殓他们,让他们的子弟前来迎丧。”陈尚、潘景的子弟果然过来迎丧,羊祜亲切地接待他们,劝他们说:“请节哀,要为国家统一努力,避免出现死人的事。”

有时,羊祜的部下过境作战,因没有粮食吃,割了吴人的稻谷,羊祜知道后,叫部下送绢给吴人,作为补偿。

羊祜的行为使吴人深受感动,他们在提到羊祜时,都不再叫他的名字,尊称他为“羊公”。

在不知不觉中,羊祜把吴国的人心争取过来了。由于羊祜在荆州的功劳,司马炎提升他为征南将军。

在争取人心的同时,羊祜加紧了灭吴的军事部署。在他的推荐下,武帝任命益州刺史王濬为龙骧将军,命王濬在长江上游督造战船,训练水军,准备顺流而下,灭掉东吴。

在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晋武帝咸宁二年(276),羊祜上疏武帝,请求伐吴。

羊祜向晋武帝提出了灭吴的建议,他分析说:“吴主荒淫无道,残暴嗜杀,已经失去民心。如果趁此机会攻打吴国,吴国纵然有长江天险,也无济于事。

灭亡吴国,统一天下就在眼前了。”晋武帝正想接受羊祜的建议出兵东吴,不料秦、凉二州的少数民族首领树机能因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聚众造反了。这样,出兵东吴的事就耽搁了。

羊祜又写了一份奏折说:“秦、凉二州的动乱是小事,统一天下是大事。灭了东吴,乘胜利余威再去平定秦、凉二州,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请陛下迅速作出决定,不要再犹豫了。”

羊祜的建议受到杜预、张华等人的支持,但武帝的宠臣贾充坚决反对伐吴。因此,羊祜的主张虽然得到晋武帝的赞许,却不得实行。

羊祜仰天长叹说:“当断不断,恐怕将来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羊祜无法实现统一大业,心中闷闷不乐,不久就生起病来。他要求带病进京,当面对皇帝和文武大臣陈述灭吴的计划。

咸宁四年(278),羊祜进京。武帝见羊祜身患重病,让他坐着车子上殿,免去朝见之礼。羊祜在朝廷上谈了自己的意见,强调说:“我这次进京,面见皇上,就是要定计灭吴,统一天下。”羊祜为统一事业操尽了心,武帝非常感动,但是怕他累坏身体,便劝他去休息,让他和中书令张华共商灭吴大计。

过了几天,张华向晋武帝详细报告了羊祜的灭吴方略。晋武帝很高兴,准备派羊祜抱病领兵出征,羊祜辞谢说:“灭吴虽是我的愿望,但我有病在身,不便带兵。杜预可以担任灭吴大军的统帅。”

晋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议,拜杜预为平东将军。杜预是员儒将,足智多谋。他满腹学问,出谋定计,往往出人意外,因此时人誉为“杜武库”。他的夫人是司马昭的妹妹,他当时在朝中担任度支尚书。

正当杜预接受任务,招集兵马,准备粮草的时候,羊祜病情恶化。这年十一月,羊祜与世长辞了。

羊祜死后,没有为子孙留下任何遗产。两年前,他的女婿曾经劝他置备一些产业,以便传给子孙。羊祜对子女说:“一个人应当大公无私,如果整天为私产打算,就会忘记国家大事的。”

荆州百姓接到噩耗,无不痛哭,为他在岘山树碑立庙,四时祭祀。

这时,老将王濬已经七十多岁了,深感时不我待,特地写了一篇文辞动人的奏章,要求伐吴。他说:“吴主孙皓残暴荒淫,正是伐吴大好时机。

老臣奉旨造船,已有七年之久,因长期闲置不用,有的船已经朽烂。老臣年已七十,来日无多。万一吴国贤主即位,发愤图强,则我悔之晚矣。”

这时,杜预也上表申请伐吴,张华也一再劝武帝及早兴兵。最后,武帝终于下了伐吴的决心。

西晋太康元年(280),晋武帝派大将杜预率领二十多万兵马,分六路,一举灭了吴国。羊祜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