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和平谈判之外,另有一件大事要进行,那就是统一德国。
当南德的四个主要邦国要求和北德合并时,统一的准备可谓一切就绪,可是又发生了意外。那就是元首的称谓问题:威廉国王反对被称为“皇帝”。他说自己是普鲁士人,深爱“普鲁士国王”这个名号。同时路易国王反对普鲁士王称帝。现在俾斯麦究竟要使出什么样的魔法才能让这位反对称帝的巴伐利亚国王将皇冠戴在同为反对者的威廉国王头上呢?
路易国王在接到堂弟巴登大公寄给他的有关德国皇帝问题的信件后,始终不予理会。因为他反对帝国,也反对皇帝,所以不愿被牵扯进去。
但后来他接获一封邀请函,信函中指出如果他有意到凡尔赛,将请他住在路易十四建的美丽宫殿别馆之中。为此,路易国王心动了,因为这种机会实在是难得。
路易国王派好斯坦伯爵向俾斯麦询问其别馆——特里侬宫殿的情形,这正是俾斯麦求之不得的事。
俾斯麦紧紧掌握了好斯坦伯爵和路易国王的心态,写了三封信交给好斯坦伯爵。这三封信充分体现了俾斯麦的权谋之术。
第一封信的目的在于说服路易国王。俾斯麦说明如果德国统一之后,由“普鲁士国王”干涉巴伐利亚内政,无异是伤害了巴伐利亚国王的尊严。因为“巴伐利亚国王”和“普鲁士国王”是平等的,并无尊卑之分。但若改称“德国皇帝”则可另当别论。纵使德国皇帝干涉巴伐利亚内政,巴伐利亚国王也没有理由感到羞辱,俾斯麦以此来满足路易国王的虚荣心。
在第二封信中,俾斯麦详细说明了自己家族和巴伐利亚王室的关系。因为巴伐利亚国王的祖先在布兰登堡时是俾斯麦祖先的国王。为此,俾斯麦在信中诚恳地向巴伐利亚路易国王表示自己的感戴之意。
第三封信是一份拟稿。俾斯麦建议路易国王若能按照拟稿回信,则是他无上的光荣。此拟稿内容为巴伐利亚国王劝告普鲁士国王答应称帝之事。
好斯坦伯爵带着这三封信返回慕尼黑,呈递给路易国王。因牙痛卧床的路易国王看了俾斯麦的来信,露出笑容。他再三阅读了来信之后,就提笔按照俾斯麦的要求,将俾斯麦的第三封信抄写了一份,交给好斯坦伯爵。对这件事他连内阁的意见都不征询。
好斯坦伯爵带着国王的书信回到凡尔赛。当威廉国王听到“巴伐利亚国王有信来”的报告时说:“那是首相之事,先给俾斯麦看看。”
在当天所有宴席结束之后,王子邀请国王一同听俾斯麦念来函的内容。俾斯麦不动声色,以庄严的语气念出自己所拟的信函后,老国王很不高兴地说:“怎么在这个时候有这种信呢?”
国王并不知道这是俾斯麦的计谋,愤而离座回宫。
王子感到很满意,他紧握住俾斯麦的手,高兴得不得了!
不过国王仍坚持他的意见,所以俾斯麦不得不再度运用其计谋,召开了柏林议会。
议会中,他诘问议员:“德国统一之后,统治全德国的元首应当如何称呼?”代理首相立即站起来宣读了巴伐利亚国王的来信。
结果,议会派出了三十名代表到凡尔赛宫晋见国王,要求国王戴上德国皇帝冠冕。
一切已准备就绪,现在只剩下正式的加冕大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