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的父亲是一位善良而怠惰的人,母亲则是位性格冷酷而且喜爱社交活动的人,所以俾斯麦始终没有机会接受双亲的教诲。
母亲知道俾斯麦的禀赋优异,曾经对人说道: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但是她没有亲自教导他,而把一切委托给学校和家中的仆役。
因此俾斯麦在七岁到十七岁的这段重要成长期里,并未受到适当的家庭教育。
八岁时,俾斯麦进入柏林小学就读,同学们都是中产阶级子弟,只有他一人是贵族后裔;而学校的教育方式极为严格,这更加深了俾斯麦的痛苦。
十二岁时,俾斯麦进入中学就读,学校是母亲选的,也是中产阶级的子弟学校。在学校里,他处处受到同学的排挤、揶揄。
“等着瞧吧!看看最后胜利的是中产阶级还是我们贵族!你们等着瞧吧!”俾斯麦经常这样在心中嘶喊。
当时俾斯麦喜爱的学科是语言学,他很有这方面的天赋。他首先学的是英语,后来他能流利地运用英、法两种语言。此外他也学习俄语,并略通荷兰语、波兰语。这是他日后成为卓越外交家的重要本钱。
很多大政治家在年轻时代都爱阅读历史书籍,俾斯麦也不例外。除了语言学外,他深爱历史学。他研究古希腊史及古罗马史,精读德意志史和英国史。
大概是从这个时候起,俾斯麦养成了晚起的习惯。他任首相时通常要睡到早上10点才起床,而他头脑最清晰的时刻是在夜晚。这是患有脑神经疾病的人常有的恶习,而俾斯麦一生都被神经系统的疾病所困扰。
俾斯麦从十五岁起,每年夏天都要回到乡下的家中度假。他在家中时,只有一位家庭教师、一位女仆以及长他五岁的哥哥为伴。他的母亲则整日忙于社交活动,根本无暇去照顾他。
俾斯麦的父母对任何宗教都不热心,这使得幼年的俾斯麦没有机会接受宗教教育。他晚年曾说,父亲并非基督教徒,而崇尚理性的母亲更不相信这种传统宗教。
在冷淡的家庭生活和不愉快的学校生活双重压迫下,俾斯麦比一般青年早熟,也逐渐养成了凡事怀疑的态度。他对人生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根本没有少年的天真、憧憬之心或青年诗人的浪漫情怀。
没有温暖的环境,就极易使人步入歧途。俾斯麦十五岁时,常调戏邻家的美丽少妇,而十六岁时,则在马车上和一位美丽的保姆发生了不正常的关系,并且停止了每日的祈祷。他自言道:“祈祷与我对神的观念不符合。如果神真是全知全能者,就算我不祈祷,神也会按照其方法支配一切,引导我的行为。如果我的意志是独立而与神无关,就要以自己的意志来影响神的傲慢不逊。因此我认为祈祷是不必要的。”
这种话出自十六岁少年之口,实在让人吃惊。
少年时代的俾斯麦在精神上遇到了很大的危机,这全是环境的原因。像他这种性格刚烈之人,在不如意的环境中极易生起反抗心理而误入歧途。
十七岁时,俾斯麦进入哥廷根大学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