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触摸生命的神奇——人体奥秘
20505300000002

第2章 隐藏在人体的神奇秘密(1)

人体就像一部高精度高性能的机器。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皮肤等的有机组合,构成了人体的基本轮廓。从外观上看,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大部分。头是人体机器的电脑部分。在坚固的城堡——颅骨内居住着人体活动的最高统帅——大脑。大脑通过脊髓指挥并协调人体的各种活动。头上还有眼、鼻、耳、口等重要器官。由7块颈椎骨排列加上周围的肌肉等构成的类似弹簧管状的颈部——脖子,是连接头和躯体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正是脖子的这种特殊结构,使人体的头颅有较大的活动范围,保证大脑与躯体的正常联系和信息反馈。

心脏——生命的主宰

心脏是人体生存的关键环节。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心脏的辛勤工作。一旦心脏发生病变,停止了工作,血液就会停止流动,细胞的新陈代谢就不能维持,人就会迅速死亡。有时,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几秒钟内。

辛苦又勤劳的心脏

人的心脏一缩一舒,按一定规律有节奏地跳动着,将心脏内的血液射到动脉中。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平均跳动75次。心脏每跳动1次大约射出70毫升血液到大动脉。按此计算,成年人每昼夜心脏就要跳动10万多次,全心射出血液15000千多升。如果强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跳可加快到每分钟180~200次。由此可见,心脏是多么的辛苦和勤劳。

年龄越小,心跳越快

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而心脏发育又不够完善,收缩力较弱,跳动1次射出的血液就少些,所以要靠加快心跳次数才能适应身体代谢的需要。因此,年龄越小,心跳越快。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心跳较慢,大约每分钟50~60次。因为他们心肌收缩更有力,以较少的心跳次数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提高了心脏的贮备能力。

心脏一直跳会累吗

心脏大概是人体唯一不偷懒的器官,就连懒汉的心脏也不例外。人还在母亲肚子里,准确地说是母体怀孕第18天时,心脏便开始有规律地跳动起来。只要还健康,它就能轻松地完成它的任务。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心跳60~100次。如果一个人寿命为100年,那么他的心脏要跳动大约50亿次。

心脏为什么能以这样高的效率,勤勤恳恳地工作呢?它不知疲倦吗?它只工作不休息吗?其实,心脏并不是只工作不休息。在它的每一次跳动中,收缩是工作,舒张才是休息。心脏每搏动一次约需0.8秒,其中收缩只占0.3秒,舒张占0.5秒。看来心脏是很懂得劳逸结合的,正因如此,它才能辛勤工作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停息。

为什么每个人心跳的快慢不一

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每分钟心跳只有五六十次,比普通人慢10到20次,这正好说明他们的心脏收缩更为完全。在同等的时间里,收缩较少的次数便能满足机体的需要。经科学测定,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与不锻炼的人比,心脏每跳动一次输出血量要多。输出血量多,心脏功能强。心跳次数较少,老化的进程也慢,最终就表现为寿命的延长。

当然,一个人的心脏跳动速度在一天24小时之内都可能不同,有时慢些,有时快些。如吸气时比呼气时慢,卧倒比坐着慢,比站着更慢,运动比静时快,情绪活动比心平气和时快。同时,心跳和年龄性别也有关系。男子一般比女子心跳慢,老年人比壮年人慢,壮年人又比儿童慢。

神奇牙线与你的心脏

牙线和心脏,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事实并非如此。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牙病对心脏的危害一点也不亚于高血脂。使用牙线可以预防口腔疾病,大大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为此,美国衰老学专家迈克尔?罗伊森更指出,坚持每天使用牙线,能让你多活6.4年。医学发现,经常患牙髓炎、牙周炎的人,心脏病的发病率也会增加。这是因为牙髓和牙周组织的感染可以导致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终使心脏受“牵连”。

开怀大笑——保护心脏的良药

缺乏幽默感不仅仅对你的生活有害,同时也危害着你的心血管健康。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笑实际上是增加了身体中的血液流量,有句话叫:“笑一笑,十年少。”

有20个健康男人和女人观看15到30分钟的喜剧电影片断以及一部紧张的电影开场部分后,马里兰大学心血管专家测试了他们体内的血液流量。在每次观察前和观察结束后一分钟,研究者都测量了血液流量,以便了解笑是否能促进动脉血管的反应。

生活不要背负太多压力

无忧无虑的心情促进了血液流动,它和低强度的锻炼或者降低胆固醇的药作用类似。另外一方面,刺激性的压力减少流量比率,和令人生气的记忆或费心的考虑差不多。在日常生活中,频繁的笑会减轻我们面对的过多压力,那些患有心血管病、抑郁症的人,更应该学会放松一点。

开怀大笑减轻你的疼痛感

在需要忍耐疼痛时,不妨找些朋友一起开怀大笑。英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大笑能提高人忍受疼痛的极限值,有助于缓解痛感。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英国新一期《皇家学会学报》上报告说,他们请一些志愿者看电视节目,并在此前后测量这些人忍耐疼痛的极限值,如双手忍受冰冻的能力,或使用压力型血压计测量胳膊忍受压力的能力。结果显示,集体看15分钟的喜剧可以将忍耐疼痛的极限值平均增加幅度约10%,而那些观看高尔夫球赛等普通节目的志愿者则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研究人员在爱丁堡艺术节中测试一些观众的耐痛极限值,结果发现那些刚看完现场喜剧者的耐痛极限值有所提高,而观看其他普通表演的观众则没有这种反应。

一定要开怀大笑

开怀大笑会导致人体释放一种名为脑内啡的物质,它具有镇痛效果。不过只有开怀大笑,特别是与朋友一起开怀大笑才会导致人体释放脑内啡,那种浅浅的礼节性微笑或者一般的哈哈笑都没有这种效果。

你不知道的心脏

——神奇力量

几个世纪以前,曾经有一个极受崇敬的、闻名于世的内科医生,在解剖一具女尸时,发现她的心脏还在轻微地跳动。最后他遭到了指控,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那妇女还是活的。其实,这位医生实在是冤枉的,那位妇女确实死了。可她的心脏为什么还会跳动?

心脏也能独立工作吗

一个人的心脏大致和自己的拳头一样大,外形像梨。它是能够独立自主工作的。在成熟的动物体内,心脏跳动虽然基本上受脑控制,可还是能摆脱脑发出的命令,独立建起自己的节律,顽强地工作!

心脏主要是由肌肉构成的。每根肌肉纤维都能各自独立地收缩。心脏内部有指挥部,每根肌肉纤维就在指挥部发号施令下统一工作,心脏收缩就引起心脏跳动。一旦死神降临,心脏就停止跳动,但事情也并不总是这样的,比如那位已死的妇女。

心脏创造的奇迹

英国有一位52岁的心脏病患者,叫斯卡特。1981年5月初,他因心脏病发作,住进了伦敦的哈尔费耳德医院。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医生为他移植了一颗13岁小姑娘的心脏,使两颗心脏同步跳动。少女的心脏协助主心脏工作,分担病状心脏的负担。但不久,斯卡特的心脏再次发病,单独靠少女的心脏无法维持生命,于是医生又为他移植一颗24岁青年妇女的心脏。令人欣慰的是,手术结果令人满意,使斯卡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三颗心脏的人。三颗心脏很正常地同步跳动,创造了人类移植心脏的奇迹。

人体的思维和智慧究竟是由什么部位掌管的呢?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正确的答案。有趣的是,我国古代人偏爱心脏,认为“心主思想”,因此,凡是与思想有关的字都带有“心”字偏旁。如“悲”“恐”“思”、“怒”“想”“情”“怨”等。甚至一直到了清代,我国著名思想家戴震还认为,人之所以能思维,那是心的本领。而一些成语也偏爱心脏,如“心想事成”“心灵手巧”“心不在焉”“心旷神怡”,而置脑袋于无用的地位,如“呆头呆脑”“没头没脑”“头脑简单”等。

一直到了现代,经科学家们研究,才知道人的思维其实与心脏根本不搭边,而完全是头脑的功劳。一个表面积为5平方米,重约1.4千克的人脑,其信息总容量相当于7.7亿册图书!人们发现,人体中的条条神经都通向大脑,并通过大脑这一中枢指挥机关主宰人的一切活动。

所以,当你说出“用心想一想”“摸着良心说话”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指你的大脑。

骨骼肌和内脏

——人体体温“调节器”

人体内产热的部位主要在骨骼肌及内脏。当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产热,而在安静时,则以内脏产热为主。

为什么人的体温比较恒定

人类是一种恒温动物,无论是冰天雪地的严冬或是骄阳似火的酷暑,我们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7℃左右。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体内的新陈代谢便会无法正常进行,就会生病,甚至会丧失生命。这是因我们体内有一整套调整体温的系统和器官,就如同在我们自身安装的整套空调,不妨称之为“体温调节器”。

人体产热的部位和量并不均衡,外界气温也不稳定,为何我们的体温能比较恒定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机体有一套专门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下丘脑可调节人体的体温,使之始终比较稳定,以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有限度的体温调节

人体各部的温度有所不同,一般体表暴露部位的温度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机体的深部温度比较稳定,所以生理上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或深部的温度。尽管机体有较好的体温调节功能,但这种调节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或处在高温环境中的时间长,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也会出现中暑;如果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中,也会因为皮肤的血管收缩时间过长,血液循环太慢,以至于使皮肤冻伤。

人体各处的温度

测量体温要用体温计,测量的部位有直肠、腋窝和口腔三处。直肠温度平均为37.5℃,比较接近于深部的血温。由于测试不便,通常只用于婴幼儿。最常用的还是口腔(舌下)和腋窝温度,口腔温度平均为37.2℃,腋窝温度平均为36.7℃。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年龄、肌肉活动及精神因素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昼夜变化,一般在2~6时最低,14~20时最高,变化范围不超过1℃。据研究,这种昼夜变化与人体的生物钟有关系。所以长期夜间工作的人,这种昼夜变化也随之改变。女性平均体温一般高于男性0.3℃。女性的体温还随月经周期而规律波动。在经期及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时体温最低,排卵后体温又回升,受孕后的体温也较平时高。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体温又有下降趋势。肌肉活动、劳动或运动及精神因素也会影响体温。

人体——巨大的能量宝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借用警报装置来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同样,人体内也有许多对某些疾病特别敏感、并发出各种“警报信号”的“装置”,淋巴结就是其中的一种。

淋巴结的特殊意义

淋巴结是淋巴管上无数大小不一的形如蚕豆的肌体,在我们的颈部、腋窝、腹股沟(指大腿)等处,淋巴结最多,并集结成群。由于许多淋巴结位于人体的浅层,它的异常能轻易被人们发现,所以它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淋巴结能发出“警报”呢

淋巴结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淋巴管收集人体各部的淋巴回流,过滤淋巴液,消灭细菌,清除细胞残屑和其他异物;另外,淋巴系统还常成为癌转移的通路。当细菌、异物或癌细胞通过淋巴结时,淋巴结内的细胞就同它们“作战”。在作战过程中,淋巴结发生的变化,就构成了“报警信号”。

淋巴结是怎样向人体传达警报的

正常人体浅层的淋巴结像米粒一样大小,一般我们不会触及到它们。它们质地较软,光滑且可移动。如果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压痛、质地变硬或变软,与周围组织粘连,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光滑,有破溃或触及到波动等,那么这些就都是“淋巴结警报”。

不同部位的不同含义

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淋巴结异常有不同的意义。肿大是淋巴结异常中最常见的现象。颌下淋巴结肿大多可推断出口腔、面颊、咽峡扁桃体炎症或白喉、猩红热及淋巴结自身病变等。耳前淋巴结肿大,常是眼睑、颊、耳颞部发炎引起的;枕部淋巴结肿大,常常是因为头皮有了炎症;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胃癌、肝癌、胰头癌、胰体癌、结肠或直肠癌;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支气管肺癌、食道癌;腋下淋巴结肿大,常见原因为乳房、上肢等部位发炎。

所以,一旦淋巴结发出“警报”,我们就应当对某个部位高度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