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球的绿色卫士——植物
20505600000012

第12章 植物家族中的奇珍异宝(2)

由于人类不断进行的开发活动及森林火灾,使冷杉分布区的“孤岛”面积更为缩小。如浙西南闽东山地,历史上由于交通阻塞,森林的直接经济效益无法实现,加上烧荒驱兽,烧毁当时认为“多余的”森林,进而形成了一些山区盲目烧荒的传统习惯。百山祖冷杉由于低凹无风,被烧的次数少得多,是劫难后的幸存者。

树种劣势

百山祖冷杉种群个体太少,1969年时有8株树:3株单株散生;另5株组成一个小群体,2大3小。天然冷杉数目本来就少,当年夏天最大的那株冷杉又被洪水冲倒枯死。1977年被挖2株,剩下1大1小,现在这两株都能开花,但是近亲繁殖,是否影响繁殖机制尚不得而知。

植物界的“土地卫士”——桉树

澳大利亚数亿年来与世隔绝的状态造就了它独特的动植物种群。这里虽然没有进化成熟的哺乳动物,却有100多种有袋类动物,袋鼠就是它们的“形象代言人”。众多的奇花异草和珍稀树木安静地生长在这里,桉树则是它们当之无愧的代表。

凤凰涅磐

澳大利亚的土地是地球上最贫瘠的,低碳、高铁的土壤呈深红色;澳大利亚的气候又十分干旱,但桉树却能够在这种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茁壮成长。根据研究,澳大利亚的桉树有500多个品种,高的可以长到100多米,笔直笔直的,矮的却只有一两米,呈灌木状。为了生存,桉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生长特点:为了避开灼热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桉树的叶子都是下垂并侧面向阳;为了对付频繁的森林火灾,桉树的营养输送管道都深藏在木质层的深部,种子也包在厚厚的木质外壳里,一场大火过后,只要树干的木心没有被烧干,雨季一到,又会生机勃勃。桉树种子不仅不怕火,而且还会借助大火把它的木质外壳烤裂,这更有助于生根发芽。桉树像凤凰,大火过后不仅能获得新生,而且会飞得更高。

献给世界的礼物

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无不为此惊叹。然而他们当中很少有人知道,这广袤的森林中90%是桉树。桉树是大自然赠予澳大利亚的礼物,也是澳大利亚献给世界的礼物。

忠诚的“土地卫士”

如果没有桉树这样的“土地卫士”,澳大利亚红色贫瘠的土壤早就被风雨蚀食干净;如果没有桉树,那里生存着的众多昆虫、爬行动物、鸟类和有袋类动物也将因为没有藏身之处和食物而灭绝,人们当然也就看不到只吃桉树叶的树袋熊的憨态可掬。当地土著人也离不开浑身是宝的桉树。桉树可以当储水罐,有一种桉树的树干是空的,不少树干里面充盈了可以饮用的水。在没有水的地方,土著人用木棒敲敲树干,就知道里面有没有水。桉树的花呈缨状,为粉红色。以桉树花为食的蜜蜂产蜜量很高,蜂农可以从一个蜂箱里抽出近20公斤的蜂蜜。一些桉树的叶子含桉树脑,它们是制药的重要材料,还可以作为添加剂来生产水果糖。土著人还用桉树干做成管乐器,用乐声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感情。随着时代的发展,桉树的用途越来越广,盖房子,做家具,当电线杆和铁路枕木,真是无所不能。

植物界的寿星——棕榈

棕榈小档案

科:棕榈科

分布:我国秦岭、长江流域以南,温暖湿润多雨地区棕榈主干挺直,无分枝,为叶鞘形成的棕衣所包。叶大,集生于顶,多分裂,叶柄有细刺,四季常绿,夏初开花,叶间盛开着玉米穗子似的黄色花朵,结出一串串淡蓝黑色的果实,上有白粉。

寿长百岁的棕榈

棕榈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生命力十分顽强,说得上是经济树种中的“寿星”,寿长百岁的并不罕见。将棕榈树栽种在堤岸两侧,既可固土护堤,又为行道增加美景。炎夏季节,它那舒展的华盖,又给人们增添了绿荫;冬令时节,它在寒风中从不凋零叶落,任凭游人观赏。

“叶似新蒲绿,身为乱锦缠,任君千变剥,意气自冲天。”诗人对棕榈的礼赞,把它那种形态、特征和风貌描述得多么生动形象啊!

具有经济价值的“宝树”

我国栽植棕榈的历史很悠久。在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就有记载,说“石翠之山,其木多棕”。《本草纲目》和《本草拾遗》中说,棕片可织衣、帽、褥、椅,大为时利,棕片织绳,入土千年不烂。棕榈原为经济林树种,清代以后引入庭园栽种,作为观赏。《北墅抱瓮录》中说,“墙角植棕榈,高可齐檐,微风乍拂,清凉自主,极潇洒之趣”。

在江苏、浙江、福建和上海的公园里、道路两旁,已广泛种植棕榈树,既可观赏,又兼收经济之利。老农种树,造福子孙,“千株桐,万株棕,世代儿孙吃无穷”。桐是桐油,棕是棕榈,人们把两种经济价值都很高的“宝树”相提并论,是有道理的。

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棕榈生长缓慢,须七八年后才能开剥棕皮,可连续几十年。通常,每年采剥棕片两次,一次在春季棕树花开时,一次在秋天果熟前。人们歌颂棕树说:“不吃你的饭,不穿你的衣,每年还送一层皮。”

棕榈用途很广。树干可用作亭柱、栏杆,耐潮防腐。棕片性柔软,有韧力,耐水湿,经久不腐,可制船缆绳索、蓑衣、棕棚、棕帚、地毯。棕边、棕壳富有弹性,可以填塞沙发,或盖圆亭屋顶。棕叶可制扇、搓绳。棕树种子研成粉,是优良的家畜饲料,果皮含蜡质达16%,可制复写纸、地板蜡等。中医学上以叶柄基部的棕毛入药,性平味苦涩,有止血的功效。

三步必倒的植物——“毒箭木”

“毒箭木”小档案

别名:剪刀树、见血封喉

科:桑科

原产:东南亚

分布:我国广西南部、广东西部、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有一种分布在我国云南南部、广西和海南岛以及东南亚的高达30米的大树,叫“见血封喉”,又名“毒箭木”、“剪刀树”,为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

“见血封喉”

“毒箭木”是桑科见血封喉属的一种,该属只有4种,生长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是高20~30米的常绿乔木。叶片椭圆形,花很小,结红色或紫色果实。除了花、果之外,根、枝、叶、皮都有剧毒。它分泌的白色乳汁一旦进入人或动物身体,可使血液立即凝固,导致中毒而死亡,所以又有“见血封喉”这个令人恐怖的名字。

必死无疑之毒

古人曾将毒箭木乳汁涂在箭头,用于战争和对付猛兽。据说,凡被射中的野兽,上坡的跑七步、下坡的跑八步、平路的跑九步就必死无疑,当地人称为“七上八下九不活”。

“贯三水”说法的来历

这种树含有剧毒成分的树液,傣族地区有一个“贯三水”的说法,意为用这种树液制成的弓箭射中野兽后,任凭它多么凶猛,跳不出三步,必然倒毙。

据传最早发现毒箭木汁液有剧毒的是西双版纳的傣族猎人。这位傣族猎人在森林狩猎时被一只硕大的狗熊追赶,迫于无奈,爬上了树。在狗熊也要爬上树的紧急关头,猎人顺手折断了树枝,猛然刺向狗熊。不料,狗熊即刻倒毙。这时人们才发现这种树是有毒的。此后傣族猎人便用毒箭木汁液涂在箭头上狩猎。当人们说起毒箭木时犹如大祸临头,称它为“死亡之树”。据史料记载,1859年,东印度群岛的土著人在抗击英军入侵时,就是用带有箭毒木汁液的箭射向敌军,其杀伤力令英军心惊胆战。

可开发的“毒药”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毒箭木白色乳汁含有弩箭子毒甙、见血封喉甙等多种有毒物质。其由伤口进入动物或人体后,可引起肌肉松弛、心跳减缓,最后导致心脏停搏而死亡。有人做过实验,将毒箭木乳汁稀释数万倍后注射在兔子和小白鼠身上,兔子和小白鼠在几秒钟内就立刻死亡。毒箭木虽有剧毒,但在医药学上有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价值。据分析,见血封喉属植物的主要成分具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血液输出量的功能,是一种有较好开发前景的药用植物。

“毒物”与人类生活

毒箭木虽然有剧毒,但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也发现了它的用途。毒箭木的皮厚实而多纤维,柔软而富有弹性。傣家人把伐来的毒箭木用水浸泡,除去毒液,将皮捶松,晾干后做成的床上褥垫极为舒适耐用,睡几十年没问题。像这样有毒的植物还有许多,如西欧的白屈菜、非洲的羊角草,都曾被古代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的山民、非洲黑人利用,涂在箭头上作为杀伤性武器。

伪装成金银花的“断肠草”

“断肠草”并不是专指一种药,而是至少10个以上中药材或植物的名称。因为在传统中医药里,有很多异物同名的现象存在。在古代,人们往往把服用以后能对人体产生胃肠道强烈毒副反应的草药都叫做断肠草。

伪装的金银花——断肠草

断肠草,外形和金银花接近,很多人就是因为把断肠草误当金银花而中毒。断肠草能开出一种黄色小花,结出豆荚形状的果实,另一种开紫色小花。不过这两种都很纤细,茎的大小只有铅笔芯粗细,20多厘米高,叶子细密而零碎、小指甲大小,根部有一股臭味。断肠草属于葫蔓藤科植物,其主要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误食断肠草后肠子会变黑并粘连,最后腹痛不止直到死亡。所以误食断肠草只会导致肠子粘连,腹痛不止,而“断肠”的说法还只是传说。

神农氏与断肠草

神农氏从小就聪明过人,经常帮助周围的人解决一些难题。相传神农有着一副透明的肚肠,能清楚地看见自己吃到腹中的东西。当他看到百姓因疾病而无药医治的时候,心里非常着急。为了寻找能解除群众疾病苦痛的药材,他常年奔走在山林原野间,遍尝百草,哪怕中毒也在所不惜。

神农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说法也因此而广为流传。有一天,神农看到一些翠绿的叶子,有淡淡的飘香,于是摘下一片服下。可是意想不到的是,这片叶子通过他的腹内竟然将胃肠搽洗得特别清爽,于是神农就将这种叶子常常带在身边以便解毒之用。

自那以后,只要毒草在腹中作怪,神农就立即吞些这种叶子。神农尝试了很多有毒的植物,都能化险为夷。直到有一次,神农在一个向阳的地方发现了一种叶片相对而生的藤,这种藤上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于是神农就摘了片叶子放进嘴里咽下。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毒性很快发作,出现了一些不适之感。神农刚要吞下那种解毒的叶子,却看见自己的肠子已经断成一截一截的了。没多久,这位尝尽无数草药的神农,就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因此这种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断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