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马云创业实录:给创业者的17堂课
20546600000008

第8章 像恋爱一样保持激情(1)

1.成功者就是一个疯子

有人说,我的公司是一个疯子公司,我承认。他们说中国99%的公司都不是像你这样的。我觉得我们愿意做1%,因为成功的人都是1%。

哈佛曾有人认为在那个时代中国不可能有公司考核价值观和使命观,后来他受我之邀来到中国,到我们的公司来感受。后来他说,我来之前觉得马云是个疯子,来之后发现你果然是个疯子。疯人院里的人是不相信自己是疯子的,他们相信外面的人是疯子。

我希望在我们公司里面能够形成一种企业的“belief”。有一批优秀的同事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不断地创造价值。加入我公司的人我不能保证100%,但是我希望有70%的人坚信我们可以让中小企业生存、成长和发展。我们坚信年轻人到我们的公司走的是正道。

——摘自《马云:CEO的本事就是会用别人的脑袋》

背景分析

马云如同一位教父,今天随着阿里巴巴的声名远播,愈来愈多的人知道了马云的梦想:做一个中国人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做一个世界十大网站之一,做一个102年的企业!

今天人们听到这些豪言壮语,已经不觉新奇。因为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站之一,已经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但是10年前,当马云在长城上喊出这个口号时,当马云向十几个创始人一遍又一遍地宣讲这个梦想时,又有多少人相信?又有多少人不把这当成狂语疯话?马云的确是兜售未来的高手,但他不是兜售空头支票的骗子。

2003年马云在接受《财富人生访谈》时说:“被看作骗子的时候也是有的——我们刚好可能是中国最早做互联网的,1995年中国还没有联通互联网时,我们已经成立一家公司开始做了。人家觉得你在讲述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而且我自己学的不是计算机,我对电脑几乎是不懂的,所以一个不懂电脑的人告诉别人,有着这么一个神秘的网络,大家听晕了,我也说疯了,最后有些人认为我是个骗子。我记得第一次上中央电视台是1995年,有个编导跟一个记者说,这个人看上去就不像是一个好人!

“那时候我在拼命地推广互联网,在最疯狂的时候大家开始‘烧钱’。别人一定会认为:做电子商务的人只会烧钱,不会干事,所以那时候被当作疯子。

“现在是傻子——这两年你看我们非常执着,我们在做这个公司的时候,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的。我永远只在乎我的客户怎么看,只在乎我的员工怎么看,其他人讲的我都不听。所以人家说你这个人特傻,人家都转型了,你为什么不转型?!”

2003年,对马云的形容有了一个新词汇——“三子登科”,这源于马云的自我形容:8年前开始做这个商务网站的时候,别人说你是骗子;5年前拼命烧钱的时候,是疯子;现在如果还在做这个电子商务网,那是傻子。

这似乎正好是马云创业历程的三部曲——骗子、疯子、傻子,看起来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角色,但是,贯穿下来,有一点是没变的,那就是马云的目标:让商人通过阿里巴巴做生意。正如王石回答“为什么要登山”一样,他说:“因为山在那儿。”

不管创业路上是否当过骗子——被人误解,当过疯子——狂热的激情,当过傻子——执着,最关键的是,你的目标是否清晰。正如马云所说的,创业者都是疯疯癫癫多一点儿,这种疯癫,正是来自于一种理想主义的、最具智慧的激情。

拓展透析

创业的过程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没有无与伦比的创业精神,没有坚强执着的理想主义激情作为支撑,创业者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唯有保持持久的激情,甚至有点疯疯癫癫的执着,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毕业于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西安陆军学院的孙广信曾任乌鲁木齐陆军学院教官。1989年转业后,孙广信创办乌鲁木齐广汇工贸实业有限公司,现任新疆广汇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新疆广汇石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孙广信身上,你仍可感受到军人的正气和部队军官的睿智。他曾说:“对军人来说,没有拿不下来的山头,没有不敢啃的硬骨头。作战时只有攻其最弱,才会取得胜利。无论商场还是战场都是一样。”从军10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孙广信坦言这种理念成为贯穿他所创办企业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

想起自己的创业史,孙广信感慨万千:“我的将军梦没有实现,我抱怨过、失落过,可是我在商场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10年的军人生活。”孙广信认为,他的成功并不是靠运气,他说过,自古以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有一分努力才能得一分回报。

1990年年初,孙广信刚刚在新疆办起企业,还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那时候新疆有一个传统的观念,就是不能和民营企业打交道,孙广信发誓:“我一定要用三年的时间,让新疆接纳我。”在这样一种强烈、坚定信念的支撑下,孙广信获得了成功,赚到了大漠里的第一桶金。

激情创造事业,事业激发激情,没有激情的创业就是没有效率的创业。当你浑身充满激情地为自己创业时,你会感到浑身充满力量,总有使不完的劲儿;你发现你的大脑是如此地聪明,你有那么多的智慧;你废寝忘食,你发现你的效率是如此地高。这一切,都源于你的激情。

英特尔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安迪·格鲁夫在其著作《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说:“这是偏执狂才能成功的时代,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表示,只要涉及企业管理,他就坚信偏执万岁。企业的繁荣之中孕育着毁灭的种子,你的企业越成功,注视着的人就越多,他们把你的生意一刀一刀地割下,直至最后一无所剩。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以偏执狂的姿态去思考任何事情,进而击败对手。

不可否认,创业者要想取得成功,是需要一点儿“疯狂”的。这种疯狂代表的是一种大胆的想象、坚定的忘我和专注的执着。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热爱的事业上,最终利用聚焦原则把能量发挥到最大,取得的效果也会最佳。马云的疯狂无疑就是这种,这也是年轻的创业者应该从马云身上学习的一点。

2.野心决定你的未来

奋斗的动力是什么?不是财富。我是商业公司,对钱很喜欢,但我用不了,我不攒钱,我没有多少钱。从大的方面说,我真的就想做一家大的世界级公司,我看到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于是我就想做一家。

如果我早生10年,或是晚生10年,那么我都不会有互联网这个机会,是时代给了我这个机会。在制造业时代,在电子工业时代,中国或多或少都错过了一些机会,而信息时代中国人有机会,我们刚巧碰到这个机会,我一定要做,不管别人如何说,我都要做下去。我觉得中国可以有进入500强的企业,我们学得快,在这个过程中,勇者胜,智者胜。

从小的方面说,既然出来了,那么就得做下去。89元的工资我也拿过,再过10年,可能我连平均生活水平都达不到。我不喜欢玩儿,有人为了权力,有人为了钱,但我没有这种心态。

说实话,为自己,为这个国家,为这个产业,一个伟大的将军,不是体现在冲锋陷阵的时候,而是体现在撤退的时候。网络不行的时候我真正体会到了如何做企业,2000年以前,我没有做企业的感觉,而现在我觉得自己是在做企业,而不是做生意。

——摘自《马云:2002年接受采访的讲话》

背景分析

2000年可能是马云心理状态的一个转折点,他说,2000年以前,只有做生意的感觉,2000年以后,找到了做企业的感觉。这其中的变化,就源自于驱动力的变化,他的动力不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2002年的时候,马云的心理状态又有了新的变化,他开始体会到大时代的变迁,在工业制造时代、电子工业时代,中国没有抓住机会,而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时代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马云承认自己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野心,他认为拥有野心、梦想与激情,并能永不放弃,就一定不会失败。

阿里巴巴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让很多人对马云有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对此马云却很从容。有一次马云去日本参观访问,回来后感慨地说道:“我去年在日本被当众敲一闷棍,忽然对钱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了。我去日本参观了一家企业叫拓板公司,我和他们老板交流:‘去年赚了多少啊?’‘220亿。’我说:‘噢,220亿日元。’他们说:‘不,是美元。’这才叫作钱,我们只做了一两亿人民币就牛起来了,距离太远了。拓板公司是百年企业,我们公司员工平均年龄是27岁,再给我们20年时间,我们也可以了。世界500强企业哪家营业收入不是70亿、80亿美元?我们闭嘴!慢慢来。中国今天的企业要有远大的理想,也会有这一天,如果没有理想那就很难了。今天我们说赚了1000万、2000万,我觉得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