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不眠夜
20546700000018

第18章 哈佛的08~10点钟(3)

〔哈佛风采〕

1977年,哈佛大学公布了《核心课程计划》,并提出以“核心课程”取代过时的“通识课程”;1981年,又公布了《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核心课程体系正式确立。《方案》规定,本科生四年所修的32门课程中,16门为专业课,8门为选修课,8门为核心课。与普通课程只注重人类共同遗产相比,核心课程强调的是各门学科的方法论。前者注重知识的广度,而后者在知识广度的基础上,更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及课程的整合。哈佛大学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习文学艺术、历史(特别是本国历史)、科学、外国文化、社会分析及社会伦理道德6个领域的基础知识。进入20世纪后期,哈佛大学将课程体系改革为三大块:核心课程(Core Course)、选修课程(Elec-tire)和专业课程(Concentration)。其中,核心课程能为学生奠定广博的基础,并为专业学习提供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选修课能使学生在专业课和核心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个性和特长,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探索;而专业课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选修课的范围。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保证了哈佛学子只要有学习的兴趣,一定可以学到获益的知识。

远见决定视界,视界决定你的世界

拥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并且知道自己通过何种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些对未来的设想,这是哈佛在录取和培养学生时非常看重的一种能力。因为在哈佛的教育理念中,远见决定视界,视界决定个人的世界和成就。

哈佛时常教导学生,在个人成功的道路上,远见卓识很重要,如果一个人遇事能积极思考,比别人想得更远,那他就比别人容易成功。在一次课堂上,一位哈佛教授为告诉学生这个道理,便举了拿破仑·波拿巴的例子。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也常被人们称为“奇迹的创造者”。而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与他的远见卓识是分不开的。

拿破仑年轻时便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他喜欢深思和交朋友,有远见。早年时,他先是入军校接受教育,后又从军入伍。其间,他结识了不少朋友,其中包括大银行家罗洛托和卫戍军首领卡特伯。拿破仑对他的这两位朋友十分尊重和友善,并能预感到这两位朋友将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贵人。所以他在1778年因法国大革命爆发而被迫逃亡时也仍然与这两位朋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而这两位朋友也非常欣赏和敬佩拿破仑,相信他终将有所作为。

后来,正如拿破仑所料,罗洛托和卡特伯这两位朋友在拿破仑发动政变时,给了他极大的支持,帮助他成就了一番伟业。1796年,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之后他因为率领军队连连取胜而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人民的新英雄。1799年,拿破仑回到巴黎,决定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在此过程中,罗洛托游说其他金融界的朋友给他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卡特伯则举兵响应他,这给了拿破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最终,拿破仑登上了法国王座。

拿破仑不仅是一个勇敢而有野心的人,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在他的冒险生涯中,他结交了不少有助于成就他事业的朋友,而且善于思考和分析,看待事物有前瞻性,这为他赢得了宝贵的资源和战争的主动权,从而最终帮他叩开了成功的大门。

想要做个出色的领导者,想要成就大业,就必须有远见卓识,凡事比别人看得更远、想得更多,这便是哈佛教授给学生上的生动一课。

〔哈佛寄语〕

有没有在行动前多考虑几步,这往往是成功与否的分界线。在当今社会,远见决定视界,视界决定着个人的成败。远见卓识成为一种看不见的素质,我们应学会在熟悉事物和行业的基础上,努力培养自己的超前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

〔哈佛风采〕

有远见的人总是善于创新和发现,也因此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在哈佛的历史上,有不少教授曾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成功,与其远见和创新是分不开的。比如,保罗·萨缪尔森因开创了经济学的数量化时代,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爱德华·珀西尔因发现测量原子核中磁场的核共振法,于195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巴鲁·贝拉塞拉夫因发现虽然每个人的免疫反应基因各不相同,但人的抗病能力可以通过遗传来传递,于198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等等。

Ⅴ把握机遇,你就是自身命运的书写者

在哈佛精神中,蕴含着一条重要的人生法则,那就是:站在人生的三岔口,要想迈向成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因为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无数哈佛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把握机遇,改写命运的道理。

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

哈佛的教学机制是非常灵活的,在教导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哈佛不仅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绝不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就是百年哈佛教给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善于把握机会,就可能从平凡中脱颖而出,攀上成功的峰巅;如果错失了机会,就可能与成功擦肩而过。在平时多储备能量,当机遇到来之时好好把握,利用难得的机遇成就辉煌,这是哈佛精神中重要的一环。

哈佛大学选出了25位美国最佳领袖,评审委员会认为,这些领导的风格各有不同,但在有远见、善于把握和抓住机遇等方面是共通的。美国的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就是当选者之一。

赖斯是一名出生于教师家庭的黑人,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之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她储备了多方面的能力,并抓住了一次次成功的机会,于2005年2月接替鲍威尔当上了美国国务卿,一跃成为美国政坛上掌控大权的黑人妇女。在赖斯成功的过程中,能力固然是重要的因素,机遇的因素也是举足轻重的。赖斯从年轻时起就非常善于把握机遇。

1973年6月,康多莉扎·赖斯还在念大学三年级。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到她的学校找一位名叫约瑟夫·科贝尔的人。当老人站在一个路口不知向哪边走的时候,赖斯和一群女学生正好路过。赖斯在平时就热心助人,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这次也不例外。当她打量了一番之后就主动领着老人找到了科贝尔。赖斯正要返回时,老太太却牵着她让她与科贝尔认识。谁知,这位老太太是波兰大使夫人,科贝尔则是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院的创办者,苏联和东欧问题专家。此后,赖斯又去聆听科贝尔的一个讲座,并听从了科贝尔的劝导,毕业后报考了政治学研究生。结果,她在26岁时获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34岁时出任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2000年时成为小布什总统的首席对外政策顾问;2005年时出任国务卿,成为有史以来在美国政府中职位最高的黑人妇女。

正是由于抓住了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机遇,赖斯之后的命运便被改写了。试想,如果她没有主动帮助老太太找人,她就不可能遇到科贝尔;如果赖斯没有听科贝尔的劝导而报考政治学研究生,又怎么会走上从政之路,成就一生的辉煌?

〔哈佛寄语〕

人生因把握了机遇而熠熠生辉,许多成功人士正是因为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遇,才让自己绚丽的梦想之花盛开在现实的花园中。其实,我们中的很多人并不缺少机遇,只是缺少把握机遇的能力。只有平时多存储能量,随时注意取舍并善于抓住机遇,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哈佛风采〕

2005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公共领袖中心举办了一次美国最佳领袖的评选。由哈佛大学成立的独立委员会根据300位候选人在过去5年的成就、重要性、持久力以及是否致力培育其他领袖四方面做出评审,选出25位美国最佳领袖。

在这些最佳领袖中,为人们非常熟悉的人物有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康多莉扎·赖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名嘴”奥普拉,对公众来说较为陌生的人物有慈善医疗中心“健康伙伴”的创办人保尔·法默及其韩裔拍档金辰勇等。

强者能够抓住机遇,更能创造机遇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说过:“要把握时机确实要眼明手快地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待。”机遇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很少主动来敲门。只有自己主动出击,寻找机遇,有时候甚至需要主动创造机遇,这才是真正的强者所为。无数哈佛人就是这样的强者,他们不仅善于抓住宝贵的机遇,更能创造机遇帮助自己成就卓越。

现今世界有名的富豪、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善于创造和抓住机遇的人。1973年夏天,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哈佛当时已经名扬天下,学术氛围活跃,校园内竞争激烈。在刚进入哈佛的时候,比尔·盖茨也和所有的新生一样,受到了这里激烈的竞争的打击。在不久之后,他还遇到了更多的挫折,他发现自己在这里不再是让人引以为傲的佼佼者,他在这里并不能轻松地获得一门课的满分……在哈佛学习和深造期间,比尔·盖茨勤奋刻苦,可仍旧在学业中遇到了诸多困难,然而,在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方面的成绩却让他看到了新的机遇。

盖茨在中学时就迷上了计算机,并在小伙伴中以精通计算机小有名气。在上大学前,他就曾和朋友保罗·艾伦组建了一个公司,之后,伙伴肯特·埃文斯也加入其中,他们一起组织了一个湖滨程序员小组,专门给外面的公司编写程序赚钱。当盖茨在哈佛读到大二的时候,他们的公司每年的收益就非常可观,盖茨也尝到了软件开发带来的甜头,他敏锐地意识到了软件开发的未来商机,认为如果再不行动就会贻误机会,加上此时自己的忠实伙伴保罗·艾伦总是在耳边劝说。于是,在读到大三的时候,比尔·盖茨毅然选择中途退学,同别人合伙创办了微软公司,专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编程开发。

这次勇敢地放弃学业、创办微软公司的行为,可以说为比尔·盖茨之后的成功创造了机遇。正是因为创办了微软公司,专心致力于软件的开发和市场拓展,比尔·盖茨才成功地抓住了市场商机,微软公司越做越大,利润也越来越丰厚。后来,他们公司的DOS系统被电脑制造巨头IBM所采用,微软公司一下子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最终成就了软件霸业。

比尔·盖茨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不无感慨地说:“在某种意义上,时机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抓住机遇,就能成功。”的确,机遇就像是不经意间掠过面前的一阵风,又像水中的一条游鱼,一不留神,就会从手中悄悄地溜走。唯有把握好时机,在关键时刻创造机遇,我们才更有可能叩响成功的大门。

〔哈佛寄语〕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等待机遇的人,只能收获叹息;抓住机遇、创造机遇的人,才会收获成功。机会的确是成功的催化剂,利用好机会往往能帮助人们攀登上成功的高峰。可机遇是难以预料而又转瞬即逝的,真正的强者应该是善于利用已有条件创造机遇,从而成就自我的人。

〔哈佛风采〕

比尔·盖茨的全名为威廉·亨利·盖茨,1955年10月出生于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的西雅图,13岁时开始软件编程,17时售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电脑编程作品。1973年,他考进了哈佛大学,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不久后从哈佛退学,专心于微软的工作,后任微软CEO和首席设计师。1995—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他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自己的个人财产全部捐给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