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不眠夜
20546700000019

第19章 哈佛的10~12点钟(1)

Ⅰ明确目标,并致力追求

有明确的目标,并且积极追求,是哈佛精神的题中之意,也是至今广泛流传的成功原理。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并能为此而不懈努力,不断追求,才有可能实现目标,成就自我。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船没有罗盘,不管怎么努力,也是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的。

强大的野心是一种前瞻力

哈佛是世界顶级名校,能进入这里学习的人,自然十分优秀,而但凡优秀的人,必然对未来怀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富于理想、进取心等,有时也不乏野心。在常人看来,野心也许是一个含有贬义色彩的词汇,可在一些优秀的哈佛学子看来,强大的野心却是一种前瞻力。

现在的很多人常将“野心”作为贬义词来用,殊不知,它也能造就伟人,帮助人快速地成长。野心是一种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有野心的人必有超出常人的目标。野心比理想和梦想更加具体明确,如想当政治家是理想,想当总统则是野心;野心比上进心和进取心的目标更为远大,因为要实现野心除了要上进和进取之外,还需要更多的能力。所以,一个有野心的人,应该是一个目标远大而明确,且相信自己有实力能成功的人。

在哈佛的历史上,有野心的人比比皆是,且不说那些最终功成名就的野心家、伟人,就是一般的哈佛毕业生,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着自命不凡的心态和野心!“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是我们!”“我能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公司的CEO!”这是不少哈佛学子的心态。而这种野心,不仅没让世人觉得哈佛人孤高自傲,影响哈佛的名誉,反而成为哈佛的宝贵财富。在建校三百多年里,并不排斥野心教育的哈佛大学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家、科学家和工商管理精英,向全世界输送了大批的人才。ABC著名电视评论员乔·莫里斯在哈佛350周年校庆(1986年)时曾这样说道:“一个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数十家跨国公司总裁的大学,它的影响足以支配这个国家……”

在哈佛的教育理念中,拥有野心并不可耻,反而值得骄傲。而对于个人来说,野心是一种宝贵的前瞻力,它是个人前行的目标,能促使个人积极进取,不断进步;是个人成功的保障,时刻激励着个人付出超出常人的勇气和毅力,实现原本难以企及的理想。哈佛学子富兰克林·罗斯福从小就立志当美国总统,这一野心成为他后来不懈奋斗的动力。他于1900—190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在纽约当律师,之后他在1910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在1913—1920年担任海军部副部长,政治之路算得上非常顺利。然而,正当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却于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对常人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可对富于野心的罗斯福来说,这并不能阻止他前行的脚步。在经历了异常艰苦的奋斗之后,他在美国获得广泛的支持,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四次实现了孩提时的野心!

〔哈佛寄语〕

在哈佛的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是无限的,而野心能更好地激发个人的潜能。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不管处于什么位置,处于怎样不利的条件,如果从今天起,能制定自己的“野心”目标并终身为之奋斗,相信也比一辈子甘于平庸强得多。

〔哈佛风采〕

“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合众国”这是哈佛人写在校史中的一句话,它充分显示了哈佛人自命不凡的心态和野心,也是哈佛风采的侧面展现。正是由于不排斥野心教育,哈佛在几百年里,为世界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在美国的历任总统中有8位毕业于哈佛,当前,20%左右的哈佛毕业生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担任要职,近30%的哈佛毕业生担任世界各地公司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明确目标,踏实走好每一步

在哈佛的教育观中,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行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目标的人是没有前途的。对一个渴望有所作为的人而言,目标就像是前行路上的里程碑,也像是航海时远方的灯塔,专注于目标,并踏实走好每一步,才能不断向着成功挺进。

制定目标是开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目标是个人努力和进步的动力和方向,它能长时间调动个人的创造激情,催人积极向上,而只有朝着确定的目标不断前进,踏实走好每一步,我们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哈佛强调了树立明确目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要始终不懈地坚持目标,脚踏实地,努力接近目标。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此调查主要针对刚从哈佛毕业,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所调查的对象在智力、学力、环境等条件方面都相差无几。在抽取调查对象的时候,调查人员记录的结果如下:

在被调查的人员中,没有目标的人占总数的27%;

有目标但很模糊的人占总数的60%;

虽有清晰的目标但比较短期的人占总数的10%;

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占总数的3%。

经过25年的追踪调查,调查人员对当年这些毕业生的生活状况进行了统计,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那些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25年来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大都成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实现,生活水平稳步上升,他们大都成了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那些有模糊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证明,接受同样的教育,条件也差不多的人,由于对目标的认识不同,人生的轨迹也截然不同,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很难成功的。其实,这些人的差距早在25年前就埋下了伏笔。试想,一个没有明确目标的人,怎么能不在人生途中迷失方向呢?一个连目标都不明确的人,又怎么能集中精力、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踏实努力,从而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呢?

〔哈佛寄语〕

无数出自哈佛的成功人士以切身经历验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行动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保障。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个人的创造激情,调动起全身的能量;有了积极的行动,肯踏实努力,才能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迈进,最终实现目标。

〔哈佛风采〕

哈佛历史上出现的名人众多,这些名人建功立业的领域不尽相同,但在对待目标和行动的态度方面却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们从小就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并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和努力。约翰·肯尼迪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他自立而渴望有所作为,这正是他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断进取的动力。

Ⅱ正确的态度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为人处世要持有正确的态度,以态度引导人生,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是哈佛在培养学生人生观中特别强调的一点。在哈佛理念中,态度基本决定了人生道路的大方向,决定着事业高度,所以聪明的人应该用不同的态度去应对不同的人生。

用不同的态度去应对不同的人生

哈佛非常注重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培养,主张积极发挥态度在人生中的导向作用。态度决定人生道路的大方向,决定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态度不同,人生道路也会截然不同,我们应该学会用不同的态度应对不同的人生,积极实现自我价值。

在哈佛接受教育的学生一般都会受到这样的告诫: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并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哈佛的学术氛围自由而讲求个性化、创新性,相比于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哈佛更重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哈佛并不强求所有学生都收敛个性、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但要求学生懂得自我管理,对事情、对人生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能以不同的态度去对待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不同问题、困难以及人生的不同阶段。

亨利·基辛格是众多功成名就的哈佛学子中的一员,他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接连考取了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并于1951—1969年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等职。之后,他踏上政坛,开始从政,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颇有影响和威望的国务卿、外交家。他充分领会了态度决定人生,应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生的道理,这点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出来。

基辛格出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15岁时因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随父母迁居纽约,在20世纪30年代的希特勒大屠杀中,他的很多亲戚都被迫害而死。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基辛格,没有安全感,害怕受到伤害,也比较悲观。但同时,在哈佛学习并从事学术研究的经历让他对学术充满了热情和自信,后来从军和从政的经历,以及其在此期间表现出来的杰出能力和才华也常让他引以为傲。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曲折的人生经历教会了他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生、面对不同的问题和情况。在学术方面,他充满自信,不惧怕公开争论,敢于应对理论挑战;在待人接物方面,他的态度偏于保守,总表现出一种不安全感,喜欢保密;在政治方面,他有着强烈的权力意识,相信权力而非道义原则决定了世界秩序,重视既得利益。

人生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定位也可以多样化,但只要你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明确自己的人生态度,认清自己,找到适当的定位,学会以不同的态度应对不同的人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情况,你同样能成就自己的精彩,实现自我价值!

〔哈佛寄语〕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态度不仅对于人生道路起着定向作用,而且还为个人的进步和成功提供着精神支持。正确的态度会让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磨炼意志,不断前行,而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生则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顺利,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哈佛风采〕

亨利·基辛格(1923— ),1923年出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犹太人后裔。1938年移居美国;1943—1946年在美国陆军服役;1950—1954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并最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其间还担任哈佛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73—1977年出任国务卿;1986年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1987年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基辛格长期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1971年7月,他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你的人生态度,决定着你的事业高度

世界上没有卑微的人和工作,只有卑微的人生态度,这是哈佛时常强调的一种观念。美国西北大学理事会主席兼心理学博士史各特也说过:“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态度比能力更重要。”的确,人生态度与事业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生态度决定着事业的高度。

哈佛十分强调态度在个人成长、成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其实是有现实根据和积极意义的。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功、成就、升迁等原因的85%是因为态度,而仅有15%是因为专业技术。也就是说,态度在个人的成长、事业的成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高度。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亨利·大卫·梭罗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这一道理。

1817年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1837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刚开始他像所有普通学子一样,平凡而没什么成就,但几年的哈佛学习生涯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哈佛的创新精神、独立意识和人生态度的教育对他之后的人生转变有着重要作用。

刚从哈佛毕业的时候,他所有的同学和伙伴都倾向于选择报酬丰厚、看起来很有前景的职务。而他在择业时的想法却与很多人不同,他正直而有大志向,渴望自由而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所以他辜负了家人的期望,选择在一所私立学校教书,一边工作一边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尽管在开始的时候,他的处境十分艰难,可他从来不后悔。也从不会为了高薪而放弃他在学问和行动上的大志,而是心中满怀使命感和对于艺术的热忱;他从来不懒惰或是任性,在需要钱的时候他也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体力劳动来赚钱,却不愿因长期被雇用而失去追求理想的自由;他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很少,但对知识的追求和信仰却始终不渝;他有着很强的惜时观念,为人坚强、有忍耐力,他总是勤奋学习、专心思考。有困难时,他勇敢面对,努力解决,在从事科学研究时他聚精会神,很有耐心,经常是连续好几小时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正是因为对人生抱着这样认真、负责、执着的态度,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研究,他创作了很多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在学术上拥有独到的见解,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