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读经典学名方
20680900000003

第3章 大承气汤

第三章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①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②,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去皮,炙),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令一两沸,分温再服,一服得利,止后服。(《伤寒论》)

【注释】①日晡:是指下午3-5点,此时为阳明经当令之时。②循衣摸床:是指患者昏迷时,两手不自觉的循衣被床帐反复摸弄,多见于热病后期的危重证候。

【译文】伤寒,或用催吐或用攻下法后,病仍不解,因津液受损,邪从燥化,归入阳明热结成实,以致五、六日,甚至十余日不大便。日晡所发潮热,是热结于腑的热型,也是阳明腑实证的重要症状之一。这时不恶寒,独自说话如见鬼怪一样胡言乱语。若病情较重者,发作时可能会出现不认识亲人,循衣摸床,惊惕不安,轻微气喘,两目直视等危重症状。如脉弦则说明阴液未全竭,正气犹存,尚有生机;如脉见短涩,则说明热极津枯,正气严重受损,预后不良。若病情较轻,仅发潮热谵语者,以大承气汤治疗。若服1剂后大便通畅,则不再服药。

生大黄12g(后下),厚朴24g,炒枳实12g,芒硝6g(冲服)。

以上4味药,以水2000毫升,先煎煮厚朴和枳实,等药汁仅剩1000毫升时,下大黄,煎煮至药汁仅剩400毫升时,去除药渣,放入芒硝,再煎煮至水沸1~2次后,把药汁分2次温服。若服1剂后大便通畅,则停止服药。

【按语】本方是《伤寒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要方剂。由于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热邪入里,与肠中燥屎相结,阻塞肠道,灼伤津液,腑气不通,故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舌苔黄燥起刺,脉沉实等。当实热积滞闭阻于内,阳气受遏,不能布达四肢时,可见四肢不温之热厥证;热盛伤津,筋脉失养、可见抽搐之痉病;热扰神明,心神浮越,则见神昏,甚至发狂。上述各症,证候虽异,但病机相同,皆为实热积滞内结肠胃,腑气不通,里热亢盛,津液急剧耗伤。治当急下肠胃实热积滞,以救阴液。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方中用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积滞,消除致病之因,为君药。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二药相须为用,大黄荡涤下行,芒硝软化燥屎,峻下热结之力更强。厚朴苦温下气,除满消胀;枳实苦辛破结,导滞消痞,两药行气导滞,消痞除满,以助大黄、芒硝荡涤积滞,攻下热结,共为佐使。4药相合,泻下、行气并用,共奏峻下热结之功。因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本方峻下热结顺承胃气下行,故方名冠以“承气”。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趣味速记】大黄枳朴芒硝遣(想象:大王质朴忙消遣——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临床应用

(一)狂病(精神分裂症)

【原文】诸躁狂越①,皆属于火。(《素问·真要大论篇》)

【注释】①躁狂越:躁,指躁动不安;狂,指神志狂乱;越,指动作越常。

【译文】各种躁动不安、神志狂乱、动作越常者,都是由于火热之邪所致。

【按语】对于因热邪而致的各种狂证,可以用大承气汤以荡涤肠胃积热,起到釜底抽薪的功效,热邪祛而神志自安。

【病案举例】男,28岁,2001年11月就诊,患者因精神失常,兴奋不安,语无伦次,睡眠少,行为失常,时笑时骂半月余,家人陪同就诊,答非所问,躁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面红目赤,口味臭,舌红绛,苔黄厚,脉滑数有力,小便黄赤,大便情况不清。西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中医属狂病之痰火上扰型,给大承气汤加陈皮、半夏、竹茹、石菖蒲等1剂,服药后泻下4次,兴奋不安症状大减,继给上方加减再服1剂,症状明显好转,后用温胆汤加减调理10余剂而愈。[李希平.大承气汤临床治验体会.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3):248-249]

【中医解析】该患者中医诊断为狂病,属邪热所致,热扰心神,故可选大承气汤釜底抽薪以祛热。因其同时兼有苔厚、脉滑等痰湿之象,故在治疗上当加入陈皮、半夏、竹茹等化痰之品,诸药合用,热邪祛,痰湿除,故心神自然恢复正常。神志正常后,当以治本为主,用温胆汤清热化痰以防痰热再生。

(二)腹痛(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原文】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①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

【注释】①下:使之下,即用泻下的方法进行治疗。

【译文】患者腹部胀满不适,按之不痛者(喜按)为虚证,按之疼痛者(拒按)为实证,可用泻下的方法进行治疗。

【按语】“不通则痛”,如腹痛为实证,其病机可能是燥屎内结,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的疼痛。此时治疗则可以采用泻下的方法,荡涤肠胃,如此则燥屎可祛,气血运行通畅,疼痛自止。

【病案举例】某男,56岁,1994年8月15日因饮酒后出现发热、腹痛收内科住院治疗,次日出现黄疸、高热40℃以上,腹痛拒按,查血常规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9,经B超等检查诊为“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给予抗生素、解痉止痛治疗3天,不见好转,请外科会诊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不愿承担手术风险,请余会诊,查面色红赤,口臭,舌苔黄厚腻,脉沉紧,腹部胀满拒按,大便已5日未解,矢气不通,小便黄赤,诊为阳明腑实之症,为典型大承气汤证,处方:

大黄(后下)15g枳实12g厚朴12g芒硝30g(分2次冲服)

1剂,服药4小时后腹泻5次,到夜间腹痛明显减轻,体温下降至38℃左右,次日上方去芒硝,加茵陈、金钱草、香附、郁金、苍术等再服1剂后,腹痛消失,体温降至正常,上方加减再服2剂以善其后。[李希平.大承气汤临床治验体会.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3):248-249]

【中医解析】患者有腹痛拒按,便秘,高热等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故可以用大承气汤荡涤肠胃积热,积滞祛则热邪无以依附,故身热逐渐下降。考虑患者伴有黄疸,故腹痛减轻后加用茵陈、金钱草等清热化湿以退黄。药证相合故疗效显著,病情很快好转。

结语

本方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剂,又是寒下剂的代表方。以痞、满、燥、实及苔黄、脉实为证治要点。方中大黄、芒硝久煎则泻下作用减缓,大黄后下,芒硝溶服则泻下力强。临床中若气虚者,宜加人参补气,以防泻下气脱;若兼津液不足者,宜加玄参、生地黄等以滋阴润燥;若痞满较重者,可重用厚朴;痞满较轻者,可减轻厚朴用量。

本方现代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等。对于气虚阴亏,燥热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孕妇者,均应慎用。本方易伤正气,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除本方外,《伤寒论》又有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主证类似,但有程度轻重、病情缓急的区别。宋·成无己认为,大热结实者,用大承气汤;小热微结者,用小承气汤。尤在泾认为,“以硝、黄之润下,而益之以枳、朴之推逐,则其力颇猛,故曰大;其无芒硝,而但有枳、朴者,则下趋之势缓,故曰小;其去枳、朴之苦辛,而加甘草之甘缓,则其力尤缓,但取和调胃气,使归于平而已,故曰调胃”。后世则总结为“以证选方”之法,认为大承气汤主“痞、满、燥、实、坚”,小承气汤主“痞、实、满”,调胃承气汤主“燥、实、坚”。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