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猪苓汤
《伤寒论》
【原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①者,猪苓汤主之。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注释】①小便不利:指小便点滴短少、排出不畅。
【译文】如果脉象浮而发热,口渴想饮水,小便排出不畅者,以猪苓汤治疗。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10g。以上5味药,以水800毫升,先煮4味,取400毫升,去除药渣,放入烊化后的阿胶,温服140毫升,每天服3次。
【按语】本方证系伤寒之邪传入阳明或少阴,化而为热,与水相搏,而致水热互结。水热内结,气化不利,津液不布,则小便不利,口渴身热;热邪伤阴,阴虚热扰,则心烦不寐;若水气上逆于肺,则为咳逆;中攻于胃,则为呕恶;下渗于大肠,则为下利;气化受阻,热伤血络,则血尿,小便涩痛;舌红,脉细数为阴虚有热之象。故治宜利水渗湿,清热养阴。方中以猪苓为君,取其入膀胱、肾经,淡渗利水。臣以泽泻、茯苓之甘淡,以助猪苓利水渗湿之力。佐以滑石之甘寒,利水清热,通淋;阿胶滋养阴血而润燥,防止渗利之品再伤阴血。五药合用,共奏利水渗湿,清热养阴之功。本方配伍的特点是利水渗湿与清热养阴并进,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
【方歌】猪苓汤泻胶滑苓,水热互结阴伤凭。
【趣味速记】二苓泻胶滑(想象:二令婿狡猾——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临床应用
(一)膏淋(乳糜尿)
【原文】白浊证①,……此湿热之由内生者也。(《景岳全书》)
【注释】①白浊证:即膏淋。
【译文】膏淋,……是内生湿热之邪所致的疾病。
【按语】膏淋属淋证范畴,多由湿热内生而致,但部分患者因小便频数或病程较长而出现阴伤。此时当选猪苓汤治疗,既可清热利湿,又不伤阴,如此则膏淋可愈。
【病案举例】某女,48岁。1996年3月26日。小便色白而混浊10余日。时有黏性块状物堵塞尿道。致小便不畅,且感灼热疼痛。尿常规:蛋白(+),乳糜试验(+),高倍镜下红细胞布满视野。自感口燥咽干,渴喜冷饮,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数。诊为膏淋,证属肾阴胃液亏乏,湿热蕴结下焦。泌别清浊功能失职。治予猪苓汤加味,药用:
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阿胶15g滑石30g
萆薢20g白茅根20g黄柏10g石菖蒲10g莲子心10g
水煎服。服药3剂,小便转清,咽干燥大减。原方加山药20g。继服5剂而诸证悉除。[李忠娥,等.猪苓汤临证举隅.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4):345]
【中医解析】膏淋多因湿热蕴结下焦,气化不利,脂液失约而成。临床常以萆薢分清饮加减治疗。本案阴虚证状明显。若不以育阴清热利水的猪苓汤治疗,迭进清热利湿之剂,非但湿热不除,反致阴液涸竭,后果不堪设想。此乃中医治疗乳糜尿的变法。临证时,必须紧扣阴虚兼湿热互结下焦的病机,方可有的放矢地选用猪苓汤治疗。
(二)失眠(神经官能症)
【原文】少阴病①,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注释】①少阴病:指脉象微细,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状态。
【译文】少阴病,腹泻六七日,咳嗽、呕吐且口渴,心中烦躁不能入睡者,可用猪苓汤治疗。
【按语】水气偏渗于大肠则腹泻;水气犯肺则咳嗽,犯胃则呕吐;水气内停,津不上布则口渴;因津液受损,阴虚有热,虚热上扰神明,则心烦不能入睡。故其总的病机为水热互结,且津液受损。针对这种失眠患者,可选猪苓汤以清热利湿,兼能养阴,如加入安神之品以治其标可提高疗效。
【病案举例】吴某,女,35岁,农民。1978年6月21日初诊。患者头昏失眠2个月余,头昏厉害时伴视物旋转,但不呕吐,走路需人搀扶,胆小易惊,不敢过马路,失眠多梦,口渴不欲多饮。其夫为医师,曾用中药养阴安神、补气养血安神等方剂,治疗无效,又用西药镇静药,亦无好转。某附院内科及神经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后就诊于伍炳彩老中医。诊时症如上述,小便黄短偶有热感,大便偏干,口稍黏,面隐红,舌红苔白,脉沉细弦,尺脉更沉。证属下焦湿热伤阴,肾阴不能上济心火,以致心肾不交。拟猪苓汤加减:
猪苓10g茯苓10g滑石15g泽泻10g阿胶10g
夜交藤10g酸枣仁10g
5剂,每日1剂。
6月27日二诊:服上方后,小便转长、转清,偶有灼热感,心悸、失眠、头昏均减轻,仍守原方再进5剂。
以后患者曾来诊几次,因病情逐日好转,病因病位未变,故守原方不变,共服药25剂。诸症消失。[周茂福.伍炳彩治杂病验案撷英.江西中医药,2006,37(3):7]
【中医解析】本案患者为下焦湿热伤阴而致心肾不交,因其脉沉细弦,是为阴血不足之脉,尺脉沉说明阴血不足在下焦;小便灼热及口黏,乃是有湿热之象,综合来看,故属湿热伤阴。下焦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所以心烦失眠。方中以二苓、泽泻甘淡渗湿以利水,滑石清热去湿通窍以利小便,阿胶甘平育阴以润燥,五药合方,渗利于清热并进,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使水气去,邪热清,阴液复,药证合拍,诸证自解而取效。
(三)石淋(肾结石)
【原文】石淋系膀胱蓄热,溺则茎中急痛,频下沙石,如汤①瓶久受煎熬,底结白碱也。(《类证治裁》)
【注释】①汤:指开水。
【译文】石淋系膀胱蓄热,小便时尿道疼痛,经常频繁地排出沙石,就像开水瓶长期受热煎熬,底下结出白碱一样。
【按语】石淋是由于膀胱蓄热所致,但病久常伴有津液受损。治疗时当选猪苓汤既能清热利小便以助排出沙石,又不伤阴,方证相合,效果理想。
【病案举例】张某,男,58岁,1990年7月22日初诊。1989年11月3日突发右侧腰部疼痛,尿频而急,伴呕恶,冷汗出,即来院就诊。X线摄片诊为右肾结石。经西药处理后缓解,此后多次发作。现复发,拟猪苓汤加味。处方:
猪苓12g茯苓12g滑石12g泽泻15g
阿胶10g鸡内金10g延胡索20g冬葵子30g
水煎服,每天1剂。进药至7剂时,排出绿豆大结石1枚,又进3剂而愈,10年末复发。[张明德.猪苓汤治验4则.新中医,2003,35(1):64-65]
【中医解析】本病属中医学石淋范畴。结石日久,湿热蕴结,损伤阴液,肾与膀胱气化不利,不通则痛,方中茯苓、猪苓、泽泻渗利水湿以排石,滑石、冬葵子、鸡内金滑利通窍,通淋化石以引石外出,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以畅尿道,阿胶养阴扶正而滋肾水以防攻药伤肾,如此攻补兼施,故能速愈。
结语
本方是治疗水热互结,阴虚有热之证的代表方剂。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为证治要点。凡热淋、血淋、尿血等病而阴伤者,均可加减应用。若治热淋,可加栀子、车前子清热利水通淋;若血淋者,可加白茅根、大蓟、小蓟凉血止血。
若内热较盛,阴津大亏者忌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