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施今墨医案解读
20681100000023

第23章 心血管疾病 (2)

第四章 心血管疾病 (2)

低血压病多属于中医“头晕”、“头昏”、“虚劳”等的范畴。本案患者即是低血压病症,深观病情,职是气血不足,脾肾俱虚,气血不调之故。施师治之,着重调理脾胃,补益心肾,健脾胃则生血有源,补心肾则上下交通,气血协调,心脑安泰,诸症消除,精神旺健,患者前后服丸药80天,已照常工作。

厚朴花——玳玳花(见第21页)。

半夏曲——建神曲(见第34页)。

砂仁壳——豆蔻壳(见第17页)。

朱茯神——朱寸冬(见第26页)。

生枣仁——熟枣仁(见第162页)

白薇——白蒺藜(见第48页)。

野党参——炙黄芪(见第109页)。

生龙骨——生牡蛎(见第46页)。

焙内金——漂白术(见第89页)。

杭白芍——川桂枝(见第2页)。

漂白术——炒枳实

枳实辛散温通,破气消积,泻痰导滞,消痞止痛;白术甘温补中,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消滞,固表止汗。枳实辛散性烈,以泻为主;白术甘缓补中,以补为要。枳实以走为主,白术以守为要。二药参合,一消一补,一走一守,一急一缓,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助其升清降浊之枢机,以达补而不滞、消不伤正、健脾强胃、消食化积、消痞除满之功。

枳实、白术伍用,出自《金匮要略》枳术汤。治水饮停滞于胃,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者。

张洁古以白术60克、枳实30克组方,名曰枳术丸。治胃虚湿热,饮食壅滞,心下痞闷等症。李杲曰:“白术苦甘温,其味苦除胃中之湿热,其甘温补脾家之元气,多于枳实一倍。枳实味苦温,泄心下痞闷,消胃中所伤。”《医宗金鉴》谓:“枳实破结气,白术除水湿,李杲以补为主,然一缓一急,一补一泻,其用不同,只此多寡转换之间。”

笔者体会,枳实、白术用药分量的多寡,临证之际,应详尽辨证,审因增减、若体壮新病者,则以枳实为主,白术为辅;反之,体弱久病,脾虚胃弱,消化无力者,应以白术为主,枳实为辅,否则易伤人也。

另外,枳术汤与枳术丸的运用亦有法度。《张氏医通》云:“金匮治水肿心下如盘,如用汤以荡涤之;东垣治脾不健运,故用丸以缓消之,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

川续断——川杜仲(见第48页)。

白蒺藜——沙苑子(沙蒺藜)(见第47页)。

油当归——肉苁蓉(见第101页)。

第三节 风湿性心脏病(心悸、水肿)

朱某 男 52岁 病历号 52、4、720

患者从事商业工作,平日站立较多,两年前发现两足水肿,下午较甚,逐渐四肢酸楚,骨节疼痛,全身乏力,气短心悸,经两个医院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近4个月来全身疼痛,手臂不能高举,两足水肿,心悸,小便少。

舌苔白滑,脉沉涩。

【辨证立法】

风湿为患,伤及经络,血流不畅,瘀阻不通,症现周身酸痛,手臂高举不能。经云:“不通则痛”。拟活瘀通络利水祛风法为治。

【处方】

川桂枝 3克

赤、白芍 各10克(同炒)

金狗脊 15克

炒远志 10克

桑寄生

枝 各18克

川续断

杜仲 各10克

片姜黄 10克

豨莶草 12克

冬瓜

葵子 各12克(同打)

旋覆花 10克

新 绛 5克(同布包)

车前草

墨旱莲 各10克

炙草节

梢 各3克二诊:服药5剂,周身疼痛减轻,腿肿亦见消,小便量增多仍色黄。

【处方】

杭白芍 10克

川桂枝 3克(同炒)

炙黄芪 15克

冬瓜

葵子 各12克(同打)

片姜黄 6克

鲜生姜 3片

豨莶草 12克

桑寄生

枝 各18克

汉防己 10克

墨旱莲

车前草 10克

6克

炒远志 10克

大 枣 3枚

旋覆花 6克

新 绛 5克(同布包)

酒地龙 10克

炙草节

梢 各3克

沙苑子 12克

功劳叶 15克三诊:前方连服8剂,效果良好,自觉全身已有力气,心悸、气短均见减轻,手臂已能高举过头。

【处方】

炙黄芪 15克

米党参 5克

川附片 6克

杭白芍 10克(同炒)

汉防己 6克

桑寄生

枝 各15克

左秦艽 5克

炙草节 5克

野於术 6克

片姜黄 6克

酒地龙 10克

川桂枝 5克

炒远志 10克四诊:服药情况良好,连服10剂,诸症均减,配丸方常服。

【处方】

绵黄芪 30克

川桂枝 30克

泽 泻 30克

金狗脊 30克

地龙肉 30克

酸枣仁 30克

炙草梢 30克

汉防己 30克

米党参 30克

淡猪苓 30克

功劳叶 30克

车前子 30克

川附片 30克

野於术 30克

云苓块 30克

豨莶草 30克

白薏苡仁 60克

墨旱莲 30克

片姜黄 30克共研细末,蜜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1丸。

【解读】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心脏瓣膜的病变。临床表现: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见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和急性肺瘀血、肺水肿诸症。更进一步则可出现右心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属中医学的“心悸”、“怔忡”、“咳嗽”、“痰饮”等病症的范围。多由心脏长期受累,心气亏损,阴血不足,久虚不复使然。常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累过度,妊娠分娩等因素诱发或加重。患者常有心悸、怔忡、气短、胸闷、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尿少、下肢水肿、两颧暗红、舌质淡黯、脉沉细或有结代等症。其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心主血脉”,心脏的功能依赖心气的鼓动与心血的充盈。心气虚损,无力推动血运,遂有血行不畅、瘀滞。心血不足则血脉不充,亦使血行不畅。心阴、心血本为一体,可以互生,心血虚则心阴亦亏,故血瘀之致多为气虚血少,阴液亏损是也。诚如张景岳所云:“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者无有不滞者。”其治疗大多当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宜。

车前草——墨旱莲(见第115页)。

冬瓜子——冬葵子(见第13页)。

黄芪——汉防己

黄芪甘温补中,补气升阳,行水,利尿消肿;防己苦寒降泄,行经脉,通腠理,利九窍,利小便,消水肿;黄芪以升为主,防己以降为要。二药参合,一升一降,升降调和,故利水消肿的力量增强。

黄芪、防己伍用,出自《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又名汉防己汤。治风水脉浮,其人头汗出,表无它病,但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亦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畏风,还治湿痹麻木。

防己品种有二:一为汉防己,为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的根;一为木防己,为马兜铃科藤本植物广防己的根。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较好。治水肿者,宜选汉防己;疗痹证者,可取木防己。

黄芪、防己伍用,善治肾炎诸症。属急性者,宜与麻黄、浮萍或与麻黄、石膏参合;属慢性者,可与血余炭、炒韭菜子、桂枝等药伍用。另外,对变形性膝关节病、面色晄白、体胖虚证亦有良效。

旋覆花——新绛(见第8页)。

赤、白芍——桂枝(见第6页)。

川杜仲——川续断(见第48页)。

桑枝——桑寄生

桑枝横行四肢,行津液,利关节,清热祛风,除湿消肿,通络止痛;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逐湿,补血通脉。桑枝以通为主,桑寄生以补为要。二药参合,一补一通,相互为用,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通络道、止疼痛、降血压相得益彰。

注:黄芪又名绵黄芪(出自《本草图经》)、箭芪(出自《医学集成》)等。

第四节 肺源性心脏病

王某 女 47岁 病历号 51、51、103

患咳嗽多年,初时每届天气转凉即行发作,近年来不分季节,喘嗽已无宁静之时,每觉肺气上冲,咳呛难忍,稍动即喘。去年2月发现周身逐渐水肿、心跳、心慌,经医院检查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

舌苔淡黄、脉细弱并有间歇。

【辨证立法】

夙患咳喘,肺气久虚,失其清肃之权,日久及于心脏。心主血,肺主气,气血失调,水湿不运,遂生水肿,拟强心以养血,平气逆以治咳。

【处方】

云茯苓

神 各10克

炙白前

紫菀 各6克

炙草梢 3克

北沙参 各10克

炙苏子

化红 各5克

龙眼肉 12克

炒远志 10克

旋覆花 6克

赭 石 10克(同布包)

阿胶珠 10克(烊化)

柏子仁 10克

白杏仁 6克

冬瓜子 24克二诊:服药2剂后,即见症状减轻,遂连服至10剂,水肿见消,咳喘大减,心跳心慌亦轻,饮食睡眠均佳,拟返乡要求常服方。

【处方】

朱寸冬

茯苓 各10克

白杏

薏苡仁 6克

12克

款冬花 5克

旋覆花

赭 石 各10克(同布包)

化橘红

广橘络 各5克

柏子仁 10克

阿胶珠 10克(烊化)

龙眼肉 12克

半夏曲 10克

枇杷叶 6克(同布包)

炙白前

紫菀 各6克

炒远志 10克

炙草梢 3克【解读】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慢性阻塞性肺的病症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扩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心主血脉,为血液循环之动力。久患喘咳,肺气虚弱,致使心脏受损,治宜心肺兼顾。气为阳、血为阴,血之循环需赖气之推动,而气之敷布又依血之运载。故施师用强心以养血,平气逆以治咳,使气血调顺,水肿即消。本案患者获得意外显效,二诊来时要求予常服方返乡。症状虽见好转,心脏病是否痊愈,因事过10年无法追访,谨选此案供参考。

云茯苓——云茯神(见第29页)。

南沙参——北沙参(见第40页)。

紫菀——紫苏子(见第7页)。

旋覆花——赭石(见第39页)。

柏子仁——龙眼肉

柏子仁养心安神,益脾润肠;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养心安神,平心悸、怔忡之力增强。用于治疗心动过速等症。

朱茯神——朱寸冬(见第26页)。

白杏仁——白薏苡仁(见第66页)。

半夏曲——枇杷叶(见第59页)。

炙紫菀——炙化红(见第25页)。

第五节 心内膜炎(心悸)

邓某 女 41岁 病历号 51、3、19

原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闭锁不全,经常心跳,气短,过劳即胸闷气促,3日前发热、心跳殊甚,气促,呼吸困难,某医院诊为心内膜炎症。

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时有间歇。

【辨证立法】

心血亏损,阴虚发热,即拟滋阴、清热、强心治之。

【处方】

鲜生地 各10克

生鳖甲 10克

嫩青蒿 5克

白茅根 12克

炙甘草 3克

炒丹参

皮 各6克

北沙参 10克

阿胶珠 10克

黑芥穗 6克

赤、白芍 各6克

银柴胡 9克(同炒)

柏子仁 10克

炒远志 10克

龙眼肉 10克二诊:前方服2剂,热稍退,心跳较前好,然效果并不显著,拟前方加力。

【处方】

银柴胡 5克

赤、白芍 各10克(同炒)

生、熟地黄 各6克

春砂仁 3克(同捣)

炒丹皮

参 各6克

野百合 10克

酒川芎 9克

酒黄连 3克 朱茯神

寸冬 各10克

柏子仁 10克

炙甘草 3克

阿胶珠 10克

生龟

鳖甲 各10克

炒远志 10克

三诊:服药3剂,发热退、心跳缓和平稳,气促见好,惟心烦,睡不安。前方加生龙齿、生牡蛎各10克(同打先煎),秫米12克、磁朱丸6克(同布包)。

【解读】

心内膜炎是指心瓣膜和心壁内膜与大血管内膜的炎症。临床表现:多数起病缓慢,有不规则的持续低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盗汗,体重减轻。

青蒿鳖甲汤治阴虚发热,加炒黑芥穗更助其力。次诊增加清热活血药,用砂仁者,诸多血分药中略加气分药,以沟通气血。最后以敛阴潜阳收功。心内膜炎以滋阴清热法治之,亦是一格。

鲜生地——大生地(见第171页)。

丹参——牡丹皮(见第15页)。

赤、白芍——银柴胡

赤、白芍(见第6页)。

银柴胡味甘,性微寒。甘寒清热益阴,退阴分虚热和凉血除蒸,并有除疳热的作用。善治劳热骨蒸和小儿疳热等症。

赤、白芍清热凉血,养血益营,散瘀退热;银柴胡入走阴分,清肝胃虚热。诸药参合,凉血退热降压之力倍增。

生鳖甲——嫩青蒿

青蒿气味芬芳,性寒而不伤胃,既能达于表,透发肌间郁热,以清热去暑,又可入于里,升发舒脾,泄热杀虫;鳖甲为介虫之类,咸寒属阴,功专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清骨间之邪热。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清虚热、退伏邪的效力增强。

青蒿、鳖甲伍用,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治疟疾及温病之暮热早凉,汗解渴饮者。同时也治邪热留于阴分(即所谓“低热”)。邪热留阴,阴液已虚,但不可一味滋阴,滋阴则留邪。亦不能散邪,更不能用苦寒,因均可伤阴。只可以青蒿透热,以鳖甲养阴退热,使阴复则足以制火,邪热自除。青蒿退热而不伤正,即古人谓:用之佐气血之药,退阴火,解劳热,大建奇功也。

生鳖甲——生龟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