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外治验案
20681200000024

第24章 效方精选 (12)

第4章 效方精选 (12)

【治疗方法】选取0.8mm×31mm规格中粗火针,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前置火针于乙醇灯火焰的外上1/3处,将火针加热至通红发白,然后快速施针于穴位上,刺完后马上用手指按压针孔。

【功效主治】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经验体会】火针疗法古称之为燔针、粹针、白针、烧针。火针刺激穴位后,一方面有针刺的效应,另一方面火针对皮肤的灼伤又类似于直接灸的作用。因此,火针集聚了针、温热于一体的双重作用,是针与灸的有机结合。其治病的机制在于温热针刺激穴位或病灶处,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血行。火针对局部的刺激,能促进增强经络导感功能,它的作用和特点是整体性双向性和良性调节,不论是机体的功能处于亢进状态,还是低下状态都能促进其恢复正常。

治验:刘某,女,65岁。反复双膝部疼痛20年,加重1个月。每因劳累或天气变化症状加重,近1个月疼痛加剧,上下楼梯剧痛,不能下蹲,行走困难,双膝部肿胀,多处求医,曾接受过封闭、针灸、理疗以及中西药内服治疗,均未见好转。查体:形体偏胖,双膝部肿胀明显,髌骨周围、内外膝眼以及膝内侧面有多个压痛点,浮髌试验(-),双膝关节屈伸受限,膝关节活动有弹响。X线检查: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内侧较甚,关节面硬化,胫骨嵴、内外侧缘,髌骨内外上侧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诊断为:双膝骨性关节炎。证属肝肾亏虚,兼夹寒湿痹阻、气滞血瘀。给予火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活动功能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方剂来源】旷秋和.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0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6;22(5):19

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发作

【穴位组成】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阿是穴、梁丘。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端坐位,采用常规针刺法,平补平泻,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于内外膝眼处,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30min,每日1次。

【经验心得】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痹者,闭也”,虽其本为肾虚,但经脉痹阻为发作时主要病机,根据“急则治其标”,应用针刺治疗能较好地解决痹阻这一主要矛盾,故能有效缓解肿痛。针刺内外膝眼可疏通局部经络,行气血止痛;阳陵泉能舒筋活络;阴陵泉可健脾利湿、行水化滞;足三里能行气血、利下肢、祛风通络;梁丘可通络利膝关。诸穴合用有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可较好地改善膝关节炎诸证。

【方剂出处】张宜.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发作的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2):2406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穴位组成】主穴取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三阴交。

【治疗方法】患者取屈膝坐位,内外膝眼直刺1.5寸,捻转平补平泻,足三里、委中、承山直刺1.5寸,阳陵泉直刺3寸,三阴交直刺1寸施捻转泻法;针刺后内、外膝眼、足三里加灸,均用1~1.5cm长的艾条插在针柄上行温针灸。留针时间为20~30min,每日针灸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

【经验心得】针灸可有效地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增强机体抗炎免疫能力,增加中枢内阿片肽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等物质含量以及影响c-fos基因表达等实现镇痛作用,提高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强机体对病理刺激的耐受力。针灸取局部内、外膝眼以疏通经脉,通络止痛,足三里健脾利湿祛寒,阳陵泉、承山、委中舒经通络,强筋祛风除痹,三阴交健脾补肾,增强祛风寒湿邪之功,更加用艾灸以温散寒邪,通络止痛。

【方剂出处】张金贵.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1):21

针刺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穴位组成】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

【治疗方法】采用30号1.5寸针斜刺四穴,手法为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1次,5周为1个疗程。针刺后局部用重庆硅酸盐研究所生产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距离皮肤30~40cm局部照射,时间同针刺时间,每日1次,5周为1个疗程。

关节腔内注射:采用国产玻璃酸钠(施沛特,山东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在尽量抽出关节腔积液后严格按无菌操作行施沛特2ml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

【经验心得】现代医学对骨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有统一认识,多数学者认为是人体生理性的退行性变化所引起。中医认为本病之主症疼痛乃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通过围刺膝关节周围(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四穴,可以达到调节经气,疏通脉道,通络止痛之效。加之TDP局部照射,进一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消肿止痛之效。玻璃酸钠是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其在关节腔内起润滑作用,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同时发挥弹性作用,缓冲因力对关节软骨的作用。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后,能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应,提高滑液内玻璃酸钠含量,增强关节液的黏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方剂出处】任彬,等.针刺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30例.针灸临床杂志,2002;18(6):29

火针围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治疗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让病变部位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局部常规消毒,根据病变部位、性别、年龄、体质强弱的不同选用粗细不同的火针,将火针置于乙醇灯上烧红至白亮时快速准确地在病变部位进行围刺,然后在病变部位散刺数针,针刺深度视病变部位不同而深浅不一,一般0.3~1寸,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针后嘱患者在48h内保持病变局部清洁干燥,以免局部感染。

【经验心得】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明显的临床表现。该病多因外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或外感风热与湿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内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从内生,痹阻经络,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血脉瘀阻,津液凝聚,瘀血痰湿痹阻关节所致。目前尚无根治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疗法,服西药别嘌醇及秋水仙碱等药物也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易于复发,且副作用大。本文采用火针围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火针围刺法是根据中医“以痛为腧”的理论取穴,火针疗法具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而且对腧穴的刺激时间长,刺激量大,能持久地产生治疗作用。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进行饮食调理,忌食高嘌呤食物,避免饮酒。

【方剂出处】钱伟华.火针围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上海针灸杂志,1999;18(4):25

针刺配合药物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治疗方法】①针刺取穴:患侧三阴穴、太溪、足三里。方法:患者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至得气,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留针期间,每隔5~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②中药外敷:痛风合剂由秦皮、大黄、黄柏、苍术、牛膝、乳香、没药、牡丹皮等组成。上述诸药研细后,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部,每日敷贴1次,10d为1个疗程。

【经验心得】太溪为肾经原穴,针刺之能补益肾气;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针刺之能健脾,补益肝肾;足三里为阳明胃经之合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刺之能补益气血,健脾祛湿。3穴合用,共奏补益肝肾,健脾祛湿,补益气血之功。在针刺的同时,配合痛风合剂局部外敷,能使药物直达病所,起到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针刺配合中药外敷,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不仅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恢复血尿酸的正常值,缩短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消退时间,而且提高了治愈率,在控制再复发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治验:裘某,男,51岁。就诊时间:1998年3月4日。主诉:右趾疼痛,左足不能行走半月。病史:半月前因饮酒过量而致右<img src="images/b2049004.jpg" alt="图片" border="0" />趾疼痛,痛如锥刺,彻夜不眠。查:右<img src="images/b2049005.jpg" alt="图片" border="0" />趾肿胀,皮色暗红,按之灼手,拒按。苔黄腻,脉弦紧。实验室检查:血尿酸492??mol/L。诊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针刺右侧足三里、太溪、三阴交,同时中药痛风合剂外敷患侧。次日步行而来,疼痛大减,红肿明显消退,治疗5次而愈。随访复查血尿酸408?mol/L,1年余未发。

【方剂出处】杨晋红,等.针刺配合药物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8例.中国针灸,2000;(1):395

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

【穴位组成】全身调节取穴:足三里、阴陵泉、脾俞、三阴交、大椎、天枢、丰隆。局部治疗取穴:第一趾跖关节部位肿痛用太白、太冲。跖跗关节部位肿痛用商丘、冲阳、内庭。踝关节部位肿痛用丘墟、太溪、商丘。膝关节部位肿痛用双膝眼、鹤顶。

【治疗方法】温针灸足三里,阴陵泉、脾俞、三阴交捻转补法,大椎穴刺络放血,丰隆、天枢提插泻法。局部治疗各穴均用温针灸。治疗10d为1个疗程。

【经验心得】痛风性关节炎90%为第一趾跖关节炎。足大趾为脾、胃、肝经循行所过,故病变在脾、胃、肝三经,病机为过食膏粱厚味或贪饮酒浆,痰湿内蕴而致。痰湿阻碍血运致瘀血不行,湿、痰、瘀血滞留肌肉关节,闭塞经络,而为本病。治疗重点在于化湿、降浊、祛瘀、通络。取足阳明经合穴足三里,脾之背俞穴脾俞以健脾胃,运化水湿,脾之合穴阴陵泉、足三阴之交会穴三阴交健脾利湿;足阳明经络穴丰隆、大肠募穴天枢以化痰泻浊,通利大便;大椎刺络放血以泻热祛瘀。最终达到全身调整的作用。

治验:姜某某,女性,70岁,主诉左足红肿疼痛半个月。于1998年12月4日入院,入院时左足红肿、疼痛剧烈、夜不能寐,查左足第一趾跖关节红肿、灼热、触痛明显,足跗部轻度红肿,血尿酸486.5??mol/L,诊断为痛风。针刺取穴:阴陵泉、足三里、脾俞、天枢、丰隆、三阴交、太冲、太白、治疗1次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寤寐已安,针6次后疼痛消失,第一趾跖关节部位红肿消退,血尿酸降至396.2??mol/L,痊愈出院。

【方剂出处】张淑英.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针灸临床杂志,2001;17(8):9

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

【穴位组成】支沟、足三里、筑宾、三阴交、太冲、阳陵泉,均双侧,所有穴位每次都同时应用。

【治疗方法】太冲、阳陵泉用泻法;支沟用平补平泻,足三里、筑宾、三阴交用补法,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药物组:选用国产秋水仙碱片剂,首次用1.0mg口服,以后每隔2h口服0.5mg直至疼痛缓解为止,并于次日开始口服0.5mg,每日3次,15d为1个疗程。

【经验心得】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急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伴反复急性发作、关节畸形,常因外伤、感染、暴食、酗酒、情绪激动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其关节局部症状,仅是病之标,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是其基本病理。根据临床所见,它是由于脾肾清浊功能失司,湿浊阻滞所致。该症好发于中老年形体肥腴之体,喜食膏粱厚味者,由于其脏腑功能渐衰,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权,肾不气化,分清泌浊失司,故不能运化水谷,使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湿浊内生,滞留血中,遂致病变。故本法选用太冲、阳陵泉清热止痛,足三里、三阴交健脾助运,筑宾补肾清浊,支沟通利三焦。共奏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补肾健脾、升清泌浊之功,降低血尿酸的生成,增加血尿酸的排泄作用,使高血尿酸迅速降低,关节疼痛缓解。

治验:林某,男,68岁,1998年5月初诊。双侧跖趾关节疼痛反复发作3年,复发1周,伴行走困难。检查发现双侧跖趾关节红肿,压痛明显。血尿酸658??mol/L。患者每次发作均需服秋水仙碱片、别嘌醇片等药物,此次发作服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故来针灸科治疗。经上述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双侧跖趾关节红、肿、热、痛明显改善,复查血尿酸恢复正常。再巩固治疗1个疗程。3年后随访无急性关节疼痛发作。

【方剂出处】宣丽华,等.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8例.四川中医,2002;20:75

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