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20716900000010

第10章 方剂的分类

(一)方剂的分类

中医有十二方剂,这十二剂,本于天地阴阳,布以四正八隅,按十二方位之阴阳五行升降,寒热温凉之性而确定。此医家“方”字之由来。

四正者,东西南北四方,属阳,定阴阳水火四剂。八隅者,是八卦之四隅,属阴位,两之而为八隅,定阴阳水火之间气。合之为十二方剂之法。

《汤液法》云:经方有四正八隅十二方剂,药症如之类分,各有主药,述之如下。

十二方剂及其药症,按八纲法要,以阴阳统之,分为表、里、虚、实、寒、热六类,综述如下:病属表、热、实之类,治则轻、宣、清、滋、扶阴、热闭六剂性用。病属里、寒、虚三类。治则收、重、温、渗、升阳、寒厥六剂性用。

升阳之剂,以黄芪为主;升阳以补表。大小阳旦汤主对。代表方剂是黄芪建中汤。扶阴以柴胡为主;扶阴以清里,大小阴旦汤主对。代表方剂是小柴胡汤。热闭以大黄为主,开泄以通闭。大小火齐汤主对。代表方剂是大承气汤。寒厥以干姜为主。温化以回厥。大小水齐汤主对。代表方剂是通脉四逆汤。轻宣以麻黄桂枝为主,大小青龙汤主对。

经云:“轻可祛实(一云闭,邪气闭实也)”。代表方剂是麻黄汤。经云:“宣可达邪”。代表方剂是桂枝汤。

收重以石膏、龙骨为主,大小白虎汤主对。经云:“收可已耗”。代表方剂是白虎汤。经云:“重可祛怯”。代表方剂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清滋以阿胶、黄芩为主,大小朱雀汤主对。经云:“滋可已枯”。代表方剂是炙甘草汤。经云:“清可祛热”。代表方剂是黄连阿胶汤。

温渗以附子、白术为主,大小玄武汤主对。经云:“渗可祛湿”。代表方剂是真武汤。经云:“温可祛寒”。代表方剂是当归四逆汤。

那么,在六纲的经方运用上,该如何归类而灵活运用呢?

我们知道,六纲,就是三阴三阳。有表、里、虚、实、寒、热之分。总分为六,演之则也要分十二类,也就是加上阴阳的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六类。也就是说,对于三阳病,有六个方剂去对待。即轻剂、清剂、滋剂、收剂、扶阴剂、热闭之剂。对于三阴病,也有六个方剂去对待,即宣剂、重剂、温剂、渗剂、升阳剂、寒厥之剂。对于表实证,用轻、宣两剂。表虚证,用扶阳之剂。虚寒表证,用轻、宣、温、扶阳之剂,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附子汤等。

阳明外证以及热未结实,以及热伤津血,用清、滋、收、扶阴四剂。阳明里实,用热闭剂。太阴、少阴里虚寒水饮,用温、渗、重三剂。三阴寒厥,用寒厥剂。

对于虚实寒热夹杂的少阳病和厥阴病,可以用扶阴剂和升阳剂。也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选用合并方剂对治。如乌梅丸的寒热并用法。

所谓仲景“论广”汤液,述《伤寒》大论,就是将上述的“大小二旦二齐四神汤”等十二方剂分类法式,纳入到了三阴三阳的六纲辨证当中,结合《神农本草经》的药症法则,对上述方剂,进行了进一步地广用发挥,严格地强调方证与药症的辨证关系,因而取得了显著的、严谨的、可重复的临床疗效。

以上,是六纲经方方剂的基本分类活用法。大家有时间,要仔细体会,一切经方,都可以纳入这个类别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