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20716900000031

第31章 辨卒尸厥病脉证并治 (1)

第六章 辨卒尸厥病脉证并治 (1)

鬼击:①指无明显诱因而突发胸腹绞痛和出血等危症。②指心气虚、神气涣散所致精神恍惚之病症。

鬼注:指体虚者被病邪所击引起的心腹刺痛、或闷绝倒地如中恶状,死后注易旁人。

飞尸:指第六代传尸痨。(中国医学大词典)

你们先看一下鬼击、鬼注、飞尸的概念。对于现代医学来说,该属于各种内外科急症以及急慢性传染病、癌肿、或者突发的一些精神系统疾病。总之,是疾病来势急暴,对生命威胁很大,有的症状表现千奇百怪,闻所未闻。有的病人确实是像民间说的鬼神附体一样。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回避,解释不清就回避,就说是迷信,这不是科学态度。有很多人晚上睡觉的时候,梦到有死去的人和他打架,脑袋受伤,醒来就爆发剧烈头痛。还有的本来正在正常谈话,忽然一下就开始胡言乱语,如有鬼神。还有这个癌症,来势急暴,难以控制……

我就见到几个,得了一些普通病,经过我的治疗,痊愈了。之后检查身体,一切健康。没过半个月,觉得咳嗽和腰疼,又去检查,结果是肺癌骨转移,晚期!没过2个月,就去世了。因此,古人把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病,统统归入邪风恶气鬼注。鬼者,诡秘莫测也。别人问起我们的时候,就要这样去解释。包括一些遗传性的怪病,都属于“鬼注”,有传播的意思。哪有什么鬼神?有也是唯心所生。我们要是和人家病人大谈鬼神,会招来讥笑的。作为医生,我们也不能这样去认识疾病。

目前西方医学就认为,有很多所谓绝症,都是身心疾病,经过高级的心理治疗,就会奇迹般的痊愈,包括癌症在内。我们传统医学,对于这个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在于调心。怎么调?过去有祝由科,就是心理治疗。失传了!那么,还有什么办法?那就是信仰,信仰宗教。宗教信仰可以解决很多思想问题,可以修正错误的人生观,使人身心愉悦。但是,不要信仰邪教。

辨卒尸厥病脉证并治,卒,是急迫,急骤的意思。专指急病。尸厥,指突然人事不省,状如死人。《脉经》对这篇的论述,就是一条。因此啊,还是有阙文的。宋本以及后世的书籍,也只是简单记载了几条,并且也没有“辨卒尸厥病脉证并治”这一篇。记载的那几条,也记载到宋本《金匮》的杂疗方里了。我整理了一下,根据《千金方》又增补了一下,对于宋本《金匮》的后两篇的内容,因为荒诞不经的原因,给大篇幅的删除了。那些杂疗方和一些饮食禁忌,似乎不是仲景的东西,是王叔和搞的。那些东西,等我们讲到最后时,简单举例一下就清楚了。

1. 寸口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于脏即死,入于腑即愈,此为卒厥。不知人,唇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温和,汗自出,为入腑,而复自愈。(脉经)

“寸口脉,三关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这句很难理解,也不严谨。凡是这类的表述的,什么数则为热,浮则为风等,我认为是王叔和的东西。因为有的正确,有的简直就是胡闹。沉则为实,就不能为虚?数也有不少寒的。我们怎么理解?按照整体脉象来理解。脉沉滑而大,就是实证脉。说白了,就是阳明里实的脉。他说是“实气相搏”,要结实地。

“血气入于脏即死,入于腑即愈,此为卒厥”,血气,是指气血结聚不通了。结于三阴就要死,结于三阳就能治。“此为卒厥”,是说因为结聚不通,导致阴阳不能交接,就要猝然昏迷,状如死人。这种病啊,是原本身体结实的,受到一些诱发因素影响而突然发作的,没病不死人啊。

学生:感觉怎么有些像癌症或者肿瘤转移?

这个认识有意义!定时炸弹爆炸了。我们可以放开思路来看,入于脏,就是脏结,多死证。我们六纲辨证,完全可以把恶性阴性的脏腑积聚肿瘤,称为脏结。你要是有能力,就把它转入三阳,就救命了。治病,就是审判,我们就是法官。该死的,就得死,不该死的,就不能判死刑。你乱判,就是草菅人命。庸医和现在的很多法官是画等号的,搞出多少冤假错案!

“不知人,唇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温和,汗自出,为入腑,而复自愈”,昏迷不醒,口唇发青,身体冰冷,是没有阳气的表现,属于三阴病,难救的。如果是身体温和,还有汗,这是阳气不绝,可以自己恢复清醒。可以治愈的。

2. 人病尸厥,呼之不应,脉绝者死。(千金)

尸厥,就是猝然晕厥不知人,人事不省,招呼他也没反应,如果脉还有而跳动不绝,还有救,脉要是没了,立马就死了。如果有脉,断续欲绝,救活的希望也不大。尸厥,晕厥不知人,如死尸。

3. 凡尸厥而死脉动如故,此阳脉下坠,阴脉上争,气闭故也。(千金)

“凡尸厥而死脉动如故”,是假死,真的暴亡,不会有脉的。“此阳脉下坠,阴脉上争,气闭故也。”这是阴阳之气逆乱了,导致气脉不能顺利交接,突然闭阻了。

尸厥,也不是没有一点呼吸,不过是轻微而已。没呼吸了,也就基本差不多了。尸厥啊,属于急性的一些脑病。这篇内容,讲的都是急性病和暴病。

4. 凡风喑、暴尸厥及鬼魇不寤,皆相似,宜察之,故经言,久厥则成癫,是以知似也。(千金)

《千金》的这条解释的太好了。风喑,就是脑血管病,中风不语。暴尸厥,就是我们上面讲的。鬼魇不寤,就是睡觉的时候出现了昏迷不醒。这些病情都属于一类。

“久厥则成癫”,是指这种情况反复发作的话,就会变成癫痫一类的毛病了。因此,骤然的癫痫大发作也属于这类。古人把这类病,归入了一个概念名称,叫做“客忤”。意思是说,骤感邪气,不能适应而与其交争,出现的一些急暴性的疾病。

梦魇,估计都有过吧?就是梦中有人或者其他什么东西突然压在身上,喘不上气,难以自醒,心中了了,无力呼叫。这都是西医说的所谓心脑功能失调。这个病,严重了会死人的。很多睡觉睡死的,有不少是之前就反复梦魇,被无常大鬼给悄悄的领走了。古人早就意识到,尸厥一类这都是脑部问题。癫通巅,有很多经典上都叫做“巅疾”。中医的巅顶,指头部。

5. 心腹诸卒暴百病。三物备急丸方

大黄(一两) 干姜(一两)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贮之,莫令歇。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瘥。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千金)

三物备急丸这个方子,很明显的仲景经方气象。这个方该是仲景的。

学生:厥阴方子?

是的。寒热并用而破除积滞。

巴豆,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练五藏六府,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内,除鬼毒蛊注邪物,杀虫鱼。

我们知道,干姜和大黄,一个太阴的药,一个阳明的药。

因为凡是《脉经》有目录和条文记载的,都会有方子。《脉经》记载的仲景这部分内容,是不记载方子的具体内容的。王叔和二次整理成《伤寒》和《金匮》后,才把方子附上。原本的宋本仲景全书是十卷吧?序文,不管是仲景的,还是王叔和撰的,说的是十六卷。宋本的仲景全书,只有十卷,号称完整。完整吗?为什么金匮杂病里的多数条文,又都是伤寒六纲部分的原文?王叔和《脉经》的杂病目录,该是金匮部分,为什么宋本金匮却漏掉很多?因为到了宋代,成了残编蠹简,整理这本书的人,起码不是医学大家,没读过《脉经》。

三物备急丸,主治的是心腹诸卒暴百病。要注意,“心腹”两个字。这类似于急腹症的休克晕厥。这个方药是有运用指征的,你不要见到人家晕厥、人事不省,就给这个药,不对证的话,真的要出死亡事故的。顷刻间杀人取命,效如桴鼓。包括急性坏死的胰腺炎。它的运用指征是: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必须是内有实邪的!这个实邪,是留存许久,平时要见到寒热错杂,猝然发作,闭塞了气血,造成阴阳隔绝而晕死。救的时候,要问问发病前的系列症状,再用手按按病人的肚子,还要看看脉象。找内实的依据。

这个药,关键在巴豆上。“荡炼五藏六府,开通闭塞”,有古人管它叫“斩关夺门”,和关羽一样。凡是内里藏腑突然闭塞不通,它可以破开。这个方子,名副其实,备急!救命确实是立竿见影。我救的那三个脑炎的,都是取这个方子的立意。

学生:小量多次服用可以清五藏六府吧?

是的,还减肥呢。预防癌症。后来,我又把控涎丹和这个方子合并到一起,救了不少急性胰腺炎,都是一天就痊愈了,搞的医院莫名其妙。耗子吃了怕是不行,因为是复方,搞不好会让大黄泻死?我研究泻药,比张子和都厉害,研究运用了15年。广用方面比张子和厉害。用这个合方,1个月治好了1个对证的肺癌。用法是,每天晨起空腹吃3~5克,保证大便微溏。关键就是辨证准确。

这一条是论里实急症的。包括一些脑血管疾病,这个不要忘了。一些急性中风晕厥昏迷的,问问,如果之前就几天没有大便的,就马上用这个药,先泻下,往往就立马清醒。有的吃完了,不泻,而是呕吐宿物。病在上焦则吐,在下焦则泻,不要害怕。

6. 救卒死、客忤死,还魂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通治诸感忤。(《千金》用桂心二两)

孙思邈说,《金匮》无桂心。因此,真正的还魂汤是《金匮》里的,没有桂枝。“救卒死、客忤死”,没有说其他证候。因此,也不能乱用,否则也会出事故。这个方子,可是治有表邪的。证候呢,就是像中风的那个证候。有些人还要有喘急或者哕逆嗝气等,气上逆啊。血压也要很高,有脉的,要浮而有力,无汗或汗不多。

这条,就是外邪勾动内邪,或者内邪上逆闭塞于心脑之间,出现了表证的。《内经》说,在上者,要发越。这就是个发越的方子。西医说麻黄是兴奋药,可以兴奋心脑和呼吸。麻黄不单发越上冲的邪气,还通脉破血结痰郁。马上降压!总之,这个方子是救急的,缓解而清醒了之后,就要对证治疗了。大家记住,对于特急的,用药尽量单一,单刀直入。

其实啊,对于猝闭尸厥的,就这两个方子。一个主里,一个主外。一个主下,一个主上。足够了。

7. 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方(见《肘后》方)

大黄(一两,切浸,汤成下) 绯帛(如手大,烧灰) 乱发(如鸡子大,烧灰用) 久用炊单布(一尺,烧灰) 败蒲(一握三寸) 桃仁(四十九个,去皮尖,熬) 甘草如(中指节,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