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噻唑烷二酮类 (2)
脂蛋白是血脂的存在形式,实际上脂蛋白的成分有好有坏,并非全部越低越好。其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对身体有益,其浓度不但不能降低,反而应该升高。因为高密度脂蛋白负责将肝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运送到肝分解清除,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水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目前认为,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必须高于1.04毫摩/升,才能保证人体血浆胆固醇浓度不超出正常水平,不会沉积在血管壁上,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升高才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是不能降的。由于我国高脂血症患者普遍存在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偏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偏高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将血脂中对身体有利的升上去,对身体不利的降下来。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懂得一味地追求低血脂,尤其是单纯依赖药物降血脂是不可取的。
1. 合理科学的血脂调节步骤
第一步,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任何高脂血症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都应先行饮食治疗,只有在饮食治疗无效或病人不能耐受(常需半年至一年)时方使用药物治疗,因为饮食治疗是最合乎生理的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不论何种降脂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且,即使在用药物治疗时,也不应放松合理的饮食措施。
第二步,适量运动。运动锻炼可增加消耗,改善脂质代谢,防止体脂和血脂增多。运动可使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下降。不仅如此,运动还能提高人体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脏的侧支循环,从而也起到防治冠心病的良好作用。
第三步,适当理疗。在实行上述方法效果不好时,应辅以其他的物理治疗,如矿泉浴、肝区电磁疗法等。肝区电磁疗法可以调节肝代谢紊乱,从而纠正高脂血症。
第四步,药物治疗。对顽固而严重的高脂血症,可适当给予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完全合乎生理要求的降脂药物,多数降脂药物仅有短时疗效,而长期用则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药物治疗应被看作是治疗冠心病高危者脂代谢紊乱的万不得已的措施,且需与非药物疗法联合进行。
2. 高血脂患者调节血脂的具体措施
(1)饮食调养:高脂血症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人体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种,而脂肪的积聚和部分类脂的生成主要来自饮食,只有一部分类脂是在体内合成的,称为内生性类脂。控制饮食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饮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但不宜长期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脂肪摄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糖类食品也要限制,不宜吃甜食和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宜低盐饮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饥饱适度,每餐进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时有饥饿感为度,不宜采用饥饿疗法,过度的饥饿反而使体内脂肪加速分解,使血中脂酸增加。提倡适量饮茶,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酚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茶叶中的茶碱和******能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且具有利尿作用。适量饮茶还能清除过多油脂。但过多喝浓茶,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对身体有害。
如何通过饮食来升高血脂中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呢?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吃些带鱼、黄花鱼、平鱼等,海鱼有利于升高血脂中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少量饮用低度红酒,也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对心血管有益。此外,橄榄油、茶油等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浓度。要尽量少吃肥肉、猪油、牛油、羊油、奶油、椰子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食物,防止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脂患者应绝对戒烟忌酒。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心肌应激性增加,血压升高,甚至心绞痛发作;不适当饮酒能使心功能减退,对胃肠道、肝、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损害。
(2)适当体育锻炼:健康情况良好,又无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应该进行经常性运动,如长跑、骑自行车、游泳、打球、爬山等。但对已合并有冠心病以及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者则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这类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医疗体操、太极拳等锻炼。
(3)药物治疗:当饮食、运动疗法不能控制高脂血症时,应当积极、科学地采取药物治疗。但每种药物均有不良反应,不宜长期服用,且中止服药后血脂会迅速回升,所以只有强调饮食疗法,辅以适当的运动,并积极进行病因治疗,才是调控血脂的好办法,单纯依赖药物来降血脂是不科学的。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调血脂常用药物的分类及服药注意事项。
凡是使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浓度水平降低,而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水平上升的药物,以往称为降脂药,目前统称为调节血脂的药物,简称为调脂药。
调脂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常为高脂血症病人所关注。但必须指出,调脂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药物种类的差异外,不同病人对药物不同的敏感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常用的调脂药物按其药理作用不同分以下几类。
① 他汀类:该类药物近年来备受推崇,是目前常用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浓度的首选药物,用于治疗单纯性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水平增高者,也用于以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水平增高为主,且伴有三酰甘油浓度增高者。这类药物主要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西立伐他汀等。如果长期服用,可有腹胀、腹泻、便秘、头痛、失眠、皮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面部、胸部、肢端有弥漫性瘀斑,伴血小板计数减少)等不良反应,此外,还有精神抑郁、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感、烧灼感、皮肤过敏或疼痛,并可引起脱皮、血清转氨酶浓度升高等。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横纹肌溶解,表现为肌无力、肌痛、无尿、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水平升高等,发生率约为1‰。若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
他汀类药物常用剂量:普伐他汀口服每天20毫克,疗效不理想时可逐渐加量,最大剂量每天40毫克;辛伐他汀常用量为每天10毫克,最大剂量为每天40毫克;阿伐他汀常用量为每天10毫克,最大剂量为每天80毫克;氟伐他汀维持量每天20毫克,常用量为每天40毫克,最大剂量为每天80毫克。此类药物宜睡前服用。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时,2%~3%的患者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失眠、肌肉触痛及皮疹等不良反应。约2%患者用洛伐他汀治疗,可见****性转氨酶浓度升高,因此,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某些患者服用美伐他汀、洛伐他汀及普伐他汀后,会有肌肉触痛以及一过性血清肌酸激酶浓度水平轻度升高。
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他汀类药如与环孢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奈法唑酮、抗真菌药、蛋白酶抑制药、贝特类药、烟酸类药等联合使用时,横纹肌溶解的情况可能会加剧,所以,应加以注意。另外,上述他汀类药物,如西立伐他汀,虽然该药服用剂量仅以微克计算,但若与贝特类调脂药合用后仍有造成横纹肌溶解而导致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目前世界上某些国家及我国均已相继停止使用,此外,上述他汀类药物对有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或对本品有过敏史者禁用。孕妇,哺乳期、育龄期妇女慎用。
② 贝特类:为目前用于治疗三酰甘油浓度增高的首选药物,也用于治疗以三酰甘油浓度升高为主,并伴有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水平轻度增高者。这类药物包括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和吉非贝齐等。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胆结石发生增加、粒细胞增多、皮疹、肌炎、室性心律失常、体重增加、轻度贫血、血清转氨酶浓度升高和血糖浓度升高等。对原有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其中有的可致结石,所以胆结石或胆囊病患者禁用。
③ 烟酸类:主要用于治疗单纯性三酰甘油浓度增高者。也可用于治疗以三酰甘油浓度增高为主,并伴有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水平轻度增高者。这类药物包括烟酸、烟酸肌醇、阿昔莫司(乐脂平)等,大量服用可引起消化道反应,同时该类药物有扩张小血管的作用,因此,病人容易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瘙痒等症状,部分病人还可出现胃炎、胃溃疡及房性心律失常、血尿酸浓度水平增高等不良反应。所以,对原有溃疡病、痛风、肝功能不全者及孕妇禁用。
④ 胆酸螯合剂类:适用于治疗单纯性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水平增高者。这类药物包括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宁)和降胆葡胺(降脂3号树脂)等。服用后容易出现腹胀、腹泻(脂肪痢)、厌食、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等缺乏,腹痛或肠梗阻等症状,主要是由大量服用树脂类药物所造成的。由于其胃肠道反应较重,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已不大应用。
⑤ 普罗布考:用于治疗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水平增高的病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痛、腹泻和腹胀。曾有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的报道,还有可致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水平降低的不良反应。
⑥ 降脂中成药:如血脂康等,适用于高脂血症及高脂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适于防治冠心病和脑卒中者长期服用。患者可能会有短暂、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建议饭后服用。